欧盟将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

欧盟的大棒挥向中国电动汽车

这一次,欧盟真的很着急。

“全球电动汽车市场充斥着廉价的中国汽车。他们的价格之所以低,是因为他们获得了巨额的国家补贴,这扭曲了我们的市场。”

最近,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von der Leyen)第四次在欧洲议会发表“盟情咨文”欧盟委员会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

冯德莱恩强调,“我们必须对面临的风险保持清醒的头脑。”

9月14日,商务部发言人回应说,中国对此表示高度关注和强烈不满。中国认为,欧盟计划采取的调查措施是“公平竞争”保护自己的行业是一种赤裸裸的保护主义行为,将严重扰乱和扭曲包括欧盟在内的全球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欧盟将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

商务部网站截图

“这说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宁波总商会会长、意大利中央政府中国事务特别工作组成员李永平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目前,除特斯拉外,新能源汽车市场基本上是中国汽车品牌。我们的优质低价产品在海外销售,引起了海外市场的恐慌。”

兰图汽车首席执行官卢放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形成了系统优势,不会因调查而改变。欧盟应该研究如何形成自己的优势,如何降低成本。欧洲人也希望购买高质量、低成本的产品。”

来自中国的“威胁”

事实上,欧盟向中国电动汽车挥杆并不奇怪。

早在2023年6月,欧盟委员会的许多官员就透露,他们将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现在,靴子落地了。

所谓“反补贴调查”,是指一个国家的政府或国际社会采取必要的限制性措施,包括临时措施和承诺征收反补贴税,以保护其经济健康发展,维护公平竞争秩序,或采取贸易制裁的主要手段进行国际贸易的自由发展。

据了解,这项调查可能需要13个月才能完成,最终决定除了影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外,还可能影响特斯拉、雷诺、宝马等在中国制造的非中国品牌汽车。目前,欧盟汽车的标准税率为10%。欧盟委员会成员可能会决定在未来13个月内是否征收高于该标准的关税。

冯德莱恩认为,欧盟不仅面临着电动汽车的威胁,还面临着供应链领域。她直言:“在包括其他国家故意制定的政策在内的全球供应链中,我们看到了真正的瓶颈。”今年7月,中国限制了原料镓和锗的出口,并表示将实施出口管制。欧盟在关键原材料方面严重依赖中国。举例来说,欧盟目前约93%的镁和86%的稀土都是从中国进口的。

欧洲人民党主席曼弗雷德·德莱恩的声明·韦伯的支持,他在讲话中说:“我们不希望看到中国的电动汽车从我们的气候政策中受益。我们必须启动贸易防御工具,以避免光伏产业再次发生的案例。”

今年1月至8月,中国汽车出口达到294.1万辆,同比增长61.9%。德国总理奥拉夫在慕尼黑2023年国际车展(IAA)上·朔尔茨甚至告诉德国汽车公司:“你应该被激励,而不是被(中国汽车公司)吓到。”奥拉夫·朔尔茨还说,“20世纪80年代,人们说日本汽车正在超越所有其他市场;20年后,我担心韩国制造的汽车;今天,轮到中国的电动汽车了。”

欧盟委员会认为,中国在欧洲销售的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已经上升到8%,并有可能在2025年达到15%。这种快速增长的市场份额是由于中国电动汽车的价格优势普遍占欧洲车型的20%左右造成的。

瑞士百达资产管理公司高级投资经理Evgenia Molotova说:“汽车行业对欧洲特别敏感,因为它是一个提供大量就业机会的行业,一直存在报复的风险。”

中国电动车太猛了。

乘客协会秘书长崔东树坚决反对欧盟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评价。他说,中国新能源汽车补贴已于2022年底完全退出,为了公平竞争,国家要求地方政府不能从2018年底开始补贴新能源汽车,以规范市场秩序。

崔东树认为,欧盟应该客观地看待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而不是随意使用单边经贸工具来阻止或增加中国电动汽车产品在欧洲的发展和运营成本。中国应积极应对调查,争取最佳结果。

尽管欧洲汽车公司在过去几年里开始了电气化转型,但大多数汽车公司仍处于试水阶段。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的扩大,中国汽车公司发展迅速,这也给欧洲汽车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数据显示,2022年,比亚迪以180.5万辆的销量位居国内乘用车企业销量冠军,结束了南北大众等合资企业40年的霸榜。今年上半年,一汽-大众83.87万辆的销量仍明显落后于比亚迪115.46万辆。不仅如此,德国、日本等主流合资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也在逐渐下降,这让许多外国汽车公司感到压力。

在价格方面,中国的电动汽车产品在欧洲确实有很大的价格优势。Jato Dynamics的研究表明,2022年上半年,中国电动汽车的平均成本低于3.2万欧元,而欧洲品牌的平均成本高达5.6万欧元。然而,这只意味着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价格低于欧洲品牌,而不意味着价格低于中国市场。

德国汽车研究中心(CAR)费迪南德主任·杜登霍费尔教授认为,保护主义总是以失败告终。“如果欧盟真的对中国企业采取行动,那将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中国的新车市场每年超过2000万辆。为了防止每年只有75万辆左右的中国出口汽车,损失100万辆市场是不值得的损失。”

如何国际化?

商务部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欧汽车工业具有广阔的合作空间和共同利益。经过多年的发展,它已经形成“你有我,我有你”的格局。在中国投资经营多年的欧盟汽车企业,中国市场已成为众多欧盟汽车企业最大的海外市场。中国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的态度,欢迎欧盟汽车公司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投资,包括电动汽车。

事实上,例如,大众宣布在合肥投资10亿欧元建立电动汽车创新中心。随后,大众和其豪华子品牌奥迪宣布了与小鹏和上汽的合作决定。除了大众汽车,欧洲第二大汽车集团斯特兰蒂斯也有关于与零跑合作的传言。

即使在欧盟,反补贴调查也有不同的声音。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代表认为,启动调查需要更加谨慎的决策,因为必须考虑中国的反应。“目前,德国汽车公司在中国投资巨大,与中国的贸易战可能会使损失大于潜在收入”。

李永平还认为,在未来,中国汽车不仅将产品带到海外,还将在海外建厂。“核心原材料和核心部件仍在中国,至少可以向东欧开设装配工厂,以更加开放和包容的态度走向世界。”

卢芳表示,中国汽车要想在未来发展得更好,就必须融入当地,研究当地消费者需求,参与当地经济建设,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从整车出口到海外建厂,汽车公司很难一步到位。只有通过各种渗透,他们才能去世界各地。”零跑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朱江明认为,“德国和日本渗透到中国也需要与中国企业合作,不可能全部进口。中国汽车公司仍然需要以各种模式出海。不拘一格,以各种方式获得市场份额,多种模式并存,才能走向世界。”

目前,上汽、比亚迪、长城等龙头汽车公司正在为欧洲本地化生产做准备,最早的欧洲本地产品很可能于2025年下线。

中国汽车企业走向海外的过程必然会面临各种考验。学会应对进入欧美发达汽车市场的各种问题,也是中国汽车企业崛起的必由之路。

本文为中新汽车原创。欢迎您分享。如果媒体需要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作者和来源。任何媒体和“我们媒体”拒绝将本文的任何内容作为视频和音频脚本制作。违者将承担法律责任。

原创文章,作者:AutoMan,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201712378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