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载激光探测和测距系统技术是全球智能汽车领域研究高级自动驾驶

随着我国激光雷达产业的快速崛起,大量海外激光雷达企业纷纷倒闭。中国在激光雷达领域的话语权已经不一样了。

2022年底,商务部发布了《中国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目录》草案,计划将激光雷达系统-车载激光探测和测距系统技术列入“禁止或限制出口”名单。草案一经曝光,该行业就专注于激光雷达。

车载激光探测和测距系统技术是全球智能汽车领域研究高级自动驾驶技术的核心硬件技术。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相关的软硬件技术具有较高的战略价值。

行业分析认为,目前国内激光雷达技术相对成熟,在类似性能下,国内企业的成本远低于国外激光雷达公司。从战略层面来看,国家对此类产品的限制可以确保该领域的比较优势。同时,这也是对其他国家不平等政策的对策。

值得注意的是,草案只限制技术授权或转让,不会影响产品的正常销售。

车载激光探测和测距系统技术是全球智能汽车领域研究高级自动驾驶

2018年,“昏厥”激光雷达

不难看出,激光雷达技术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应该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然而,早在几年前,中国的激光雷达产业就一片萧瑟。《2018年科技日报》发表专题报道,其中激光雷达技术在列。

文章指出,2016年以后,智能辅助驾驶技术和自动驾驶技术加快了实施。最初用于三维扫描的激光雷达已成为自动驾驶汽车的核心硬件。但此时,在该行业的关键领域,全球激光雷达业务几乎都使用美国Velodyne产品。该激光雷达公司成立于1983年,其激光雷达产品占市场份额的80%以上。

为了减少激光雷达的体积,减少散热,实现大规模生产,容量大、传输速度快、信息处理高的专用激光雷达芯片是首要任务。虽然国内一些研究所和激光雷达制造商正在独立开发射芯片和接收芯片,但它们都处于初级阶段,产品尚未定型。国内车载激光雷达产品严重依赖国外产品。在这方面,国内智能汽车研究专家直言不讳地指出,需要提高核心芯片,特别是发射器和探测器的定位和抗干扰性。

作为当时的利基行业,当时国内汽车激光雷达技术相对空白。随着国内L2级自动驾驶的发展,市场逐渐开放。然而,对于起步较晚的中国激光雷达行业来说,技术储备不足和人力投资不足已成为技术研究前的一个难题。

2018年,依托领先的芯片技术,国外厂商已经能够生产出64甚至128线激光雷达。另一方面,国内激光雷达企业最早于2016年推出国产16线产品,2018年刚能生产40线产品。更何况在线数相同的情况下,国产激光雷达的稳定性相对不足。2018年,在安全要求高、测试时间长、市场尚未完全开放的汽车市场,国内产品几乎没有发言权,只能用低价产品抢占市场份额。即便如此,也很难找到它。

因此,紧张的车载激光雷达市场成为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卖方市场:Velodyne 2018年初,16线产品价格下跌后仍达4000美元,百度智能车64线产品价格约8万美元,堪比豪车。

在困境中,激光雷达“机械半固态纯固态”的发展路线为国内制造商提供了发展机遇。在新的轨道上,国内制造商和外国同行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2023年,国内外“冰火两重天”

五年来,我国在激光雷达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我国激光雷达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分辨率高、可靠性高、稳定性高、成本低等优点。

根据全球咨询机构Yole的研究,从2018年到2022年,中国产品占全球雷达指定数量的一半,远远超过同期美国、德国等激光雷达企业。特别是和赛科技,仅其中一家就占据了全球激光雷达市场的27%,居世界第一,凸显了中国激光雷达的领先优势。

小型固态激光雷达的批量生产,1550nm光纤汽车规则激光雷达的成功研发。。。它增加了我国在激光雷达领域的发言权。

2023年,中国激光雷达企业不断“大动作”。

2月9日,中国激光雷达公司和赛科技宣布在纳斯达克股票交易所成功上市。

2月6日和7日,速腾聚创宣布与赛力斯汽车和丰田汽车达成量产定点合作,其中与赛力斯的合作车型将于2023年量产上市;与丰田汽车的合作使速腾聚创成为第一家进入丰田汽车供应链系统的中国激光雷达企业。

当中国激光雷达产业迅速崛起时,一大批海外激光雷达“祖师爷”纷纷倒下。R&D周期长,技术迭代快,R&D资金高……作为一个“烧钱”行业,激光雷达的发展需要“上车”业务的大力支撑。

2022年,海外激光雷达公司迎来了一波“破产合并潮”。

2022年10月,被称为激光雷达“鼻祖”的Ibeo宣布破产。值得一提的是,它曾经是世界上第一家瞄准汽车规则开发激光雷达的公司,曾经是整个轨道上唯一能量生产和交付产品的玩家。

2022年11月,激光雷达上市公司Velodyne与Ouster合并;2022年11月,Fast Radius申请破产;2022年12月,美国激光雷达明星公司Quanergy,上市仅10个月 Systems宣布破产…

为什么国内激光雷达企业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大的进展?

这首先得益于它背后巨大的消费市场。2022年被称为激光雷达大规模生产的第一年。2022年,中国市场有10多万辆激光雷达,2021年仍在1万左右。

目前,国内激光雷达行业已步入正轨,并逐步量产装车。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极狐阿尔法S、全新HI版,理想L9、智己L7、哪吒S、阿维塔11、激光雷达用于威马M7等车型。

此外,通过产融合作,汽车企业与激光雷达企业紧密结合,共赢共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激光雷达产业的发展。例如,2022年,比亚迪和宇通巴士参与了24亿元的融资;威莱参与了图达通B 本轮融资总额为6600万美元;2022年,小鹏汽车投资一径科技,成为其新股东。

业内普遍认为,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可以使汽车公司获得稳定的激光雷达供应,还可以保证激光雷达公司的研发资金和产品销售。

我国激光雷达产业的快速发展,也离不开企业的创新研发。

以何塞科技为例,何塞科技率先提出了激光雷达芯片化的方向,将激光雷达的发展推向了摩尔定律的轨道。芯片升级可以将激光雷达的成本和大规模生产问题转化为“半导体问题”。通过将这些激光元件集成到芯片中,可以降低材料成本和安装调试成本。同时,通过不断提高半导体工艺,可以进一步降低芯片成本。

显然,中国的激光雷达企业在技术商业化方面做得更好。在技术可用性的前提下,不仅做好了激光雷达的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尺寸控制,而且保证了产品的不断迭代升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海外龙头企业在激光雷达爆发前夕倒下。

未来可以期待激光雷达

对于激光雷达产业的未来发展,业内普遍认为未来是可以期待的。

在政策方面,中国正在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国家政策对技术创新和资本投资充满信心。根据相关数据,截至2022年底,中国省级以上部门发布了80多项无人驾驶行业政策,放行道路检测和商业试点。以北京为例,自动驾驶车辆在北京道路上安全行驶了1000多万公里,到2021年底为400万公里。

在“上车”的应用方面,由于国内汽车企业加快了智能电气化转型,自动驾驶商业化不断加快,同时从单一矿区、高速公路渗透到城市。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也使激光雷达市场特别热门。

车载激光探测和测距系统技术是全球智能汽车领域研究高级自动驾驶

随着国内智能驾驶交付量的增加,激光雷达市场交易量将迅速增加。2022年,全球乘用车激光雷达出货量约15万辆,而配备激光雷达的乘用车销量约10万辆,对应8000万辆新车的销量渗透率仅为0.1%。随着智能驾驶车辆渗透率的进一步提高,激光雷达的“上车”数量将呈指数级增长。

此外,在智能驾驶的强大驱动和新技术的快速迭代下,激光雷达的成本将继续下降,这也将反向推动激光雷达“上车”数量的增加。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测,2023年国内乘用车前标准激光雷达交付将冲刺40-50万辆。国信证券预测,到2025年,中国对激光雷达的需求预计将达到948万辆,市场规模将扩大到241亿元,占全球市场的45%。

当然,汽车激光雷达行业的发展也存在着不可预测的因素。中信证券发布的汽车激光雷达行业研究报告显示,从长远来看,预计2030年全球汽车激光雷达市场将达到168亿美元。主要的不确定性仍然来自于激光雷达本身的成本降低速度、智能驾驶功能的发展和汽车公司纯视觉路线的发展。

但我们可以确认,激光雷达的作用是准确测量目标的位置、运动状态和形状,检测、识别、识别和跟踪目标。可以预见,随着技术的迭代升级和价格的不断下降,国内激光雷达不仅可以应用于智能驾驶车辆,还可以利用更大的自动驾驶市场,如帮助机器人行走、大气监测、水下探测等民用市场,以及水雷探测、无人机避免障碍等军事领域。

因此,鉴于激光雷达市场规模和技术价值的持续增长,有必要提前规划、布局和政策指导。

图片:汽车纵横

文章:汽车纵横

排版:汽车纵横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纵横全媒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03196620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