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点道路测试许可证将颁发具有量产条件的自动驾驶车型

试点道路测试许可证将颁发具有量产条件的自动驾驶车型

出品 | 探客出行

作者 | 廖鸿杰

编辑 | 冯羽

美编 | 倩倩

审核 | 颂文

自动驾驶比预期的要快。

2023年底,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文件称,试点道路测试许可证将颁发具有量产条件的自动驾驶车型,这意味着L3级(合格自动驾驶)和L4级(高度自动驾驶)自动驾驶的合法道路已进入倒计时阶段。

随后,宝马、奔驰、北汽、上汽、长安、东风、赛力斯等汽车公司或品牌展示了L3级自动驾驶测试许可证。

几乎同时,以前很少宣传辅助驾驶的汽车品牌,现在都在喊达到L2.9级,各种花里胡哨的小视频也传遍了网络。

从去高精度地图到激光雷达,自动驾驶路线方案在短短一年内发生了近乎颠覆性的变化。

1、被“疯抢”的L3牌照

2023年11月1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部联合发布文件,“决定开展智能网络汽车准入和道路交通试点工作。”

文件指出,在智能网络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的基础上,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个部门选择具有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络汽车产品进行准入试点。对于具有准入资格的汽车产品,L3和L4级可在有限区域内进行试点。

试点道路测试许可证将颁发具有量产条件的自动驾驶车型

(图 / 工信部官方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也就是说,它曾被认为是被认为的。“遥遥无期”L3级自动驾驶已进入倒计时阶段。

然而,自动驾驶的到来并非一刀切。“全面放开”,不是谁有能力先上路,而是有点“雨露均沾”——过去,在自动驾驶方面没有太多宣传的汽车公司现在都获得了准入资格,相反,有自动驾驶技术实力的汽车企业受到市场的一致青睐,却显得异常“沉默”。

2023年12月14日,宝马率先表示,配备L3级功能的宝马在上海正式获得高速公路自动驾驶测试许可证。

12月16日,梅赛德斯-奔驰和北汽极狐成为首批获得北京L3级高速公路道路测试牌照的汽车公司,在《北京市智能网络汽车政策试点区有条件自动驾驶功能汽车道路测试管理细则(试行)》文件中。

随后,上汽集团于12月19日宣布,智己在上海正式获得高速公路自动驾驶测试许可证,并表示智己有望成为第一批进入L3级准入试点的车型。

长安汽车于11月17日成功获得17个高速公路L3级道路测试许可证,成为第一家单批获得高速公路L3级测试许可证最多的企业。截至12月21日,长安汽车的17辆L3级车辆已通过34天的道路测试。

12月29日,赛力斯强调,2023年11月,赛力斯与华为联合打造的AITOM9获得L3级测试牌照,自称是唯一一家同时获得重庆、深圳L3级测试牌照的汽车公司。

从营销的角度来看,北汽极狐和上汽智己强调“首批试点”,长安表示“获得最早”和“单次最多”,赛力斯“第一个也是唯一个获得双城测试的人”……这些持有L3级测试牌照的汽车公司似乎强调了他们获得的“足够早,足够快,足够多”,为了表明自己在自动驾驶领域并不缺席,以及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

对于卷价、卷技术、卷材料、卷供应链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来说,获得L3级测试牌照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宣传点。

当这些车企在秀手中展示L3级牌照时“行业之最”当时,比亚迪似乎有点难以忍受。他迅速宣布,他已于2023年7月在深圳获得高速公路L3级测试许可证,并强调他是中国第一家获得L3级测试许可证的汽车公司。

到目前为止,车企秀L3级测试牌照的营销行为也已告一段落。

2、不凑热闹的小鹏和百度

当你仔细看看这些获得L3级测试许可证的汽车公司或品牌时,你会发现华为、小鹏、百度等公认的自动驾驶技术优势企业并不是第一个展示准入资格的企业。

相反,宝马、奔驰、上汽和长安一直被认为是相对落后的智能化程度“安排”上去。小鹏和极悦(百度联合吉利汽车品牌)一直在自动驾驶技术领先同行业,似乎没有提到获得L3级准入许可证。

小鹏汽车相关人士告诉L3级自动驾照的发放情况「探客出行」,早在2022年10月31日,小鹏G9就获得了广州第一个L4级自动驾驶测试许可证,成为行业第一个在中国道路范围内获得自动驾驶测试资格的批量生产车辆,而不改变硬件。

随后,2023年4月,小鹏G9正式获得广州智能网络车载客运行测试许可证,测试范围已覆盖广州所有一般测试道路。

上述相关人士表示,从技术能力来看,小鹏汽车拥有L4Robotaxi牌照,L3牌照并不少见。在商业化方面,L3测试需要在有限的区域内进行。L3的关键在于支持路段的环境定义、法规和保险,但相关定义、法规和保险尚不清楚。

试点道路测试许可证将颁发具有量产条件的自动驾驶车型

(图 / 微博)

极越汽车相关人士对「探客出行」表示,“在L3级测试名单中,除了个别品牌和极越一样是自动驾驶技术头部阵营外,其他品牌都不是头部。这也表明,能否上测试名单与技术是否领先无关。更大程度上是做“试点”,目标是建立一个体系。极越没有参与这项测试工作,是极越从自己的角度等方面考虑的,与技术无关。”

他表示,“高级智能驾驶是由百度Apolo自动驾驶技术授权的。百度Apolo拥有全球领先的L4技术,拥有10年的技术积累,L4运行测试里程超过7000万公里,无人出租车robotaxi的商业订单超过200万。”

此外,「探客出行」还注意到,2023年3月,研究机构Guidehousee 根据Insights发布的全球自动驾驶技术公司分析报告,百度和Waymo、世界领先的自动驾驶技术企业,如Mobileye,也处于世界第一梯队。百度已经连续三年处于自动驾驶行业的领先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和吉利推出的第一款车型极悦01不仅搭载了基于视觉感知的车型 图像算法(BEV Transformer)百度Apolo“纯视觉”技术解决方案,还取消了激光雷达,成为继特斯拉之后全球范围内第二个纯视觉技术量产落地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试点道路测试许可证将颁发具有量产条件的自动驾驶车型

(图 / 极越01发布会现场)

3、颠覆性的升级

在短短的2023年里,自动驾驶的路线方案几乎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从去高精度地图到激光雷达。

在1024科技日,小鹏汽车继无图模式之后再次推出“纯视觉”方案。2024年1月,新的小鹏X9如约推出XNGP(全场景智能驾驶) XPilot自动驾驶方案(高级辅助驾驶)。小鹏X9的到来打破了小鹏在G6和G9车型上智能驾驶版和非智能驾驶的区别,也意味着小鹏标准智能驾驶的时代已经到来。

试点道路测试许可证将颁发具有量产条件的自动驾驶车型

(图 / 小鹏汽车微信微信官方账号)

另一方面,小鹏自动驾驶的着陆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预期目标。从2023年4月XNGP的正式实施到12月底,小鹏的XNGP已经覆盖了全国243个城市,远远超过了小鹏G6在2023年6月底发布会上提出的预期目标:2023年下半年覆盖50个城市,2024年覆盖200个城市。

技术创新和产品迭代的加速,显然离不开自动驾驶合法落地的提前到来。这不仅是新能源汽车品牌发展的大机遇,也是中国汽车走向世界的可能。从技术进步来看,最令人担忧的是“看不上”和“看不起”最后沦为“追不上”和“来不及”。

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曾在2023年初的财务报告交流会上直言不讳,“无人驾驶是胡说八道,弄个虚心的东西,那都是傻瓜,这是皇帝的新衣服。”言论一片哗然,这句话也让比亚迪与华为站在了对立面,华为专注于智能和辅助驾驶。

王传福对自动驾驶的担忧是,如果自动驾驶发生事故,谁将承担责任?为了应对每年100万级的各种不同事故现场,机器的模拟学习工作量也是一个问题。

4月,华为余承东在问界M5发布会上对王传福进行了讨论“自动驾驶是胡说八道”言论回应道,“自动驾驶是胡说八道有两个原因,要么不了解这个行业,要么故意这么说。”因此,比亚迪也被扣除了“智能化落后”的帽子。

在一年前,“自动驾驶是胡说八道”言论确实有很大的争论,一个是新能源汽车的领导者,另一个是核心技术的ICT巨头,两者在营销层面和技术路线上对麦芒的尖锐呼喊确实很有趣。

但现在回想起来,在过去的2023年里,比亚迪和华为都迎来了高光时刻。

比亚迪在随后的仰望和腾势品牌车型中加入了辅助驾驶阵营。更重要的是,比亚迪早在半年前就获得了这些大型汽车公司引以为豪的L3级牌照。

当然,作为争论的另一方,华为的ADS 2.0自动驾驶并不令人失望,从9月问界M7发布会上喊出来“全国都能开”,在12月的问界M9新闻发布会上,还增加了一个“越开越好开”。

华为自动驾驶引入人工智能模型,担心王传福“工作量问题”交给人工智能,通过驾驶车辆不断识别、学习、模拟和演练,提高车外实时路况和障碍物的识别效率,提高车辆指令的准确性。

在11月底的智界S7发布会上,华为余承东表示,接入盘古AI大模型的ADS2.0具有很强的计算能力和持续进化能力。截至2023年11月,华为可以为ADS服务 2.0提供学习训练的计算能力为2.8E FLOPS,每天学习驾驶里程1200万 每5天更新一次公里的训练模型。随着后续华为智能驾驶产品的实施,计算能力规模将继续增加。

对于这种大模型的学习和训练优势,最直接的体现方式可以体现在AEB(紧急制动)的主动安全上“刹停”上。

在华为问界M9发布会上,余承东展示的一组数据显示,问界M9可以在9月90公里/小时内进一步停止静止车辆或行人的自动紧急刹车上升到120公里/小时。这意味着问界M9在最高时速120公里时识别障碍物,可以快速制停,也可以有效缓解王传福对模拟车祸现场工作量的担忧。

试点道路测试许可证将颁发具有量产条件的自动驾驶车型

(图 / 问界M9发布会现场)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资深玩家已经不止国内汽车公司。

特斯拉的一名工作人员对待「探客出行」据说,特斯拉FSD(自动驾驶系统)在中国难以着陆的原因并不是真正的障碍,更容易解决。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是,特斯拉FSD在自动驾驶方面具有领先优势。如果特斯拉FSD早期允许在中国着陆,国内自动驾驶的发展空间可能会被严重排除在外。

当国内企业能够在自动驾驶技术上站稳脚跟时,特斯拉的FSD可能会进行竞争,从而促进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4、结语

从燃油汽车到新能源,从电气化到智能化,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自动驾驶是智能技术的最佳体现。

华为,小鹏 滴滴、百度、小米和获得L3级自动驾驶的汽车公司已经完成了自动驾驶的集合,2024年肯定会迎来各方势力竞争的一年。

谁能骑绝尘,谁能翻车掉队,谁能在弯道上超车,谁还在纸上谈兵,是李逵还是李鬼,2024年也将一一揭晓。

*题图来自:基于VRF协议的摄图网。

原创文章,作者:探客深科技,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1/111714451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