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冗余+逃生标识“明示化”:车企合规成本激增,消费者“安全焦虑”能否终结?
概述
截至2025年5月13日,工信部《汽车车门把手安全技术要求》新国标仍处过渡期(计划6月强制实施),尚未有车企全系车型通过达标认证。不过,小鹏、蔚来等品牌已通过前期技术适配,在部分车型中展示符合性特征,如机械冗余解锁、荧光逃生标识等。新规直指隐藏式把手在碰撞、断电等场景下的安全隐患,倒逼车企加速技术整改。
新国标过渡期进展
-
车企合规压力凸显
- 新国标要求隐藏式把手配备独立机械解锁装置(如拉锁通道),确保断电或碰撞后车门可手动开启,同时需标注≥3cm×5cm荧光标识以提高逃生可见性。
- 据供应链测算,传统隐藏式把手改造成本或增加20%-30%,部分车企采用“模块化设计”降低适配难度(如蔚来ET9可拆卸式机械把手)。
- 部分车型技术“抢跑”
- 小鹏X9在近期碰撞测试中演示车体变形后车门正常开启,其隐藏把手内置钢缆联动机构,符合“防变形结构”要求。
- 理想MEGA升级车机系统,新增把手应急操作动画指引,响应“标识标准化”规范。
- 认证体系尚未落地
- 工信部公示显示,新国标强制检测项目包含低温启动、防夹功能等8类场景测试,但截至当前,认证实验室尚未公布完整细则。
行业争议与挑战
- 成本与设计博弈:专家章弘指出,车企需在风阻系数(如特斯拉Model 3风阻0.23)与安全冗余间重新平衡,部分轿跑车型或被迫放弃隐藏式设计。
- 消费者权益存疑:过渡期内售出车型若未达标,能否通过OTA或硬件改装合规仍无定论,维权律师建议购车时签署“安全升级补充协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CarMeta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505/1311155720.html
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712335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