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产汽车陷困境,全球裁员2万,路在何方?

近日,全球汽车行业再起波澜,日本汽车巨头日产汽车公司(Nissan)深陷经营困境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据多家权威媒体报道,日产汽车计划扩大全球裁员规模至2万人,约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的15%。这一举措不仅揭示了日产面临的严峻挑战,也折射出全球汽车产业在转型时期的巨大压力。

裁员风暴升级,经营困境凸显

根据新浪财经等多方消息,日产汽车此次扩大裁员,是在此前已宣布裁员9000人的基础上追加超过1万人。

裁员的背后,是日产汽车持续恶化的经营业绩。

日产汽车预计在截至2025年3月的财年净亏损可能高达7000亿至7500亿日元(约合347亿至372亿元人民币或50亿美元),这将是公司历史上最严重的亏损纪录,甚至超过了1999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水平。

销量下滑是日产陷入困境的直接原因。

数据显示,2024年日产全球销量为335万辆,虽然同比微降0.8%,但与其早年超过400万辆的销售规模相比,已大幅萎缩。尤其是在关键的中国市场,2024年销量暴跌12.2%,仅为69.7万辆,相较于2021年的113万辆已近腰斩。在美国市场,由于缺乏有竞争力的混合动力车型以及产品线老化,日产的业绩同样不容乐观。

内外交困,挑战重重

日产汽车的困境并非一日之寒,而是多种内外部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内部管理与战略失误: 前日产CEO卡洛斯·戈恩在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指出,日产的问题根源在于公司领导层“决策太慢”。

自2018年前董事长戈恩被捕后,日产管理层持续动荡,内部纷争不断,影响了公司的战略决策和市场应对。

市场竞争与产品策略: 在全球汽车产业向新能源化、智能化转型的浪潮中,日产在混合动力和纯电动车型方面的布局相对滞后,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中国和美国市场,产品吸引力不足。网易新闻提到,日产希望在未来几年推出约10款新车以挽回颓势,但市场是否会给予足够的时间和机会,仍是未知数。

外部环境压力: 搜狐新闻分析认为,美国对进口汽车及零部件征收的关税也对日产的成本控制和市场竞争力造成了不利影响。

财务压力巨大: 除了巨额亏损,日产还面临沉重的债务压力。据搜狐新闻报道,日产预计今年到期的债务将达到16亿美元,到2026年更是增至56亿美元,创下自199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寻求出路,前路漫漫

面对空前危机,日产汽车正在积极寻求自救之路。除了大规模裁员和可能关闭部分日本国内工厂以优化产能外,日产也曾尝试通过合作抱团取暖。

日产曾与本田汽车就合并事宜进行过谈判,意图打造全球第三大汽车集团,但最终因双方在产能保留和公司控制权等问题上未能达成一致而破裂。尽管合并告吹,双方仍在电动汽车和电池技术等领域保持战略合作,为未来留下一丝想象空间。

日产汽车的此次危机,是全球汽车产业深度调整的一个缩影。

传统汽车巨头在向新时代转型的过程中,普遍面临着技术迭代、市场转变和资金投入的多重压力。

日产能否通过此次“刮骨疗毒”式的重组,摆脱困境,重回增长轨道,不仅考验着新管理层的智慧和执行力,也牵动着全球汽车市场的神经。

对于日产而言,未来的道路注定充满挑战。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CarMeta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505/1409155729.html

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712335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