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 Ultra退车风波升级:400名车主联名维权,雷军遭遇“信任危机”

2025年5月,小米SU7 Ultra因4.2万元碳纤维机盖被指“虚假宣传”陷退车风波。近400名车主联名维权,称该部件仅为“挖孔装饰”,未实现宣传的散热及导流功能。小米致歉并推出补偿方案,但车主质疑诚意不足,或诉诸法律。雷军坦言面临“信任危机”,事件折射新能源汽车营销与用户权益的深层矛盾。

概述

2025年5月,小米汽车因高端车型SU7 Ultra的“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宣传问题陷入舆论漩涡。近400名车主联合发起维权行动,指控小米存在虚假宣传、功能缩水等问题,要求无损退车或重新定车。尽管小米官方已致歉并推出补偿方案,但车主质疑其诚意不足,事件持续发酵,甚至波及雷军个人声誉。这场风波不仅考验小米汽车的危机应对能力,更引发行业对“过度营销”与消费者权益保护的深度反思。

5a93b30288c435d9fd9e5ec8cb0ce33


争议焦点:4.2万选装件被指“虚假宣传”

据车主杨雷(化名)透露,其在订车时额外支付4.2万元选装“碳纤维双风道前舱盖”,小米官方宣传称该部件“完全复刻纽北赛道原型车”“实现前部空气高效导流”,雷军更在直播中强调其“内部结构改造”和“轮毂散热功能”。然而,车主提车后拆解发现,机盖仅挖了两个孔,下方结构与原厂铝制盖板几乎一致,既无风道导流,也未优化散热性能,被戏称为“最贵装饰品”。

车主核心诉求

  1. 退车或重新定配:要求小米兑现“宣传功能”或允许无损退车;
  2. 公开技术细节:提供碳纤维机盖的实际性能测试数据;
  3. 整改宣传话术:避免过度承诺误导消费者。

小米回应:致歉与补偿方案难平众怒

5月7日,小米汽车发布声明,承认“信息表达不够清晰”,并提出补偿方案:

  • 未交付订单:可限时免费改配铝制前舱盖;
  • 已提车用户:赠送2万积分(约合2000元)。

然而,车主认为补偿方案避重就轻,未解决核心问题。维权群发起人刘先生表示,群内已集结近400名车主,部分人已委托律师发函,甚至众筹120万元准备集体诉讼。


行业警示:流量红利与信任风险的博弈

此次风波暴露小米汽车两大隐患:

  1. 技术承诺与落地落差:过度依赖“雷军IP”和营销话术,导致用户期待值虚高;
  2. 高端化信任危机:SU7 Ultra定价超50万元,但品控与宣传严谨性遭质疑,恐影响后续高端车型YU7的市场表现。

业内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车竞争已进入“硬实力”阶段,企业需在创新与诚信间找到平衡。若小米无法妥善解决此次纠纷,或将重蹈“流量反噬”覆辙。


车主喊话雷军:“真诚不能只停留在发布会上”

面对车主质疑,雷军于5月10日发文坦言“这是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时期”,并承诺“不回避问题”。但维权车主认为,口头表态远不及实际行动。一位车主在社交媒体喊话:“雷总,SU7 Ultra的‘双风道’是用户心中的刺,拔掉它才能保住小米的‘真诚’人设!”

小米SU7 Ultra退车风波升级:400名车主联名维权,雷军遭遇“信任危机”


结语

小米SU7 Ultra退车风波不仅是产品争议,更是品牌信誉的试金石。若小米能直面问题、优化服务流程,或可转危为机;反之,若处理失当,恐将动摇其造车事业的根基。对于行业而言,此事亦敲响警钟:在智能化与高端化浪潮中,尊重消费者知情权与选择权,才是企业长青之本。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CarMeta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505/1311155715.html

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712335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