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欧洲新能源市场格局生变,中国品牌市占率攀升至28%,MG4与比亚迪ATTO 3在西班牙、德国连续三月稳居销量前三。政策松绑与产品本土化双轮驱动,MG4以高性价比突破家庭市场,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技术征服高端需求,中资品牌正以技术输出重塑欧洲电车产业生态。
概述
2025年欧洲新能源汽车市场迎来结构性转折——中国品牌(含中资控股)市占率攀升至28%,刷新历史纪录。其中,MG4与比亚迪ATTO 3在西班牙、德国两大核心市场连续三个月稳居销量前三,成为欧洲消费者“用脚投票”的明星车型。这一成绩背后,既有中欧关税博弈的缓和契机,更折射出中国车企在技术迭代与本地化战略上的突破。
一、市占率28%背后的“双轨突围”
据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中国自主品牌(不含中资控股)在欧洲14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为13%,若计入沃尔沃、极星等中资控股品牌,市占率跃升至28%。这一增长得益于两大驱动力:
- 关税政策松绑:中欧就“最低售价征税”达成共识,削弱了此前高达48.1%关税的负面影响。比亚迪等低税率品牌(27.4%)迅速填补市场空缺,一季度销量同比翻倍至13,500辆。
- 产品精准适配:MG4以紧凑车型、高性价比主攻家庭市场,一季度销量5,063辆,位列中国自主车型榜首;比亚迪ATTO 3则凭借长续航与智能化配置,在西班牙、德国等高价市场打开缺口。
二、西德市场“双城记”:MG4与ATTO 3的统治力
西班牙战场:2025年4月,MG4以超3,000辆的月销量蝉联前三,比亚迪ATTO 3紧随其后,与奇瑞形成“中国三强”格局。当地消费者评价显示,MG4的续航稳定性(WLTP 450km)与2.5万欧元起售价,成为对抗大众ID.3的关键卖点。
德国高地:作为欧洲技术标杆市场,比亚迪ATTO 3以“刀片电池安全认证”与本土化售后服务网络(德国设6家体验中心),连续三个月跻身销量前三。德媒《Auto Motor und Sport》指出,其“700km续航+5分钟直流快充”缓解了欧洲用户的里程焦虑。
三、挑战与机遇:中国品牌如何站稳“28%高地”?
尽管短期市占率攀升,中国品牌仍面临深层挑战:
- 品牌认知度:调研显示,超60%欧洲消费者仍将中国车与“低价低质”关联。
- 供应链本地化:欧盟“电池护照”政策倒逼中国车企加速欧洲建厂,比亚迪匈牙利基地、宁德时代德国工厂预计2026年投产以规避贸易风险。
未来,若中国车企能延续“技术输出+文化融合”策略(如蔚来在挪威布局换电站、小鹏联手当地经销商),市占率有望向35%突破。
结语
从“价格屠夫”到“技术输出者”,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在重塑欧洲市场规则。MG4与比亚迪ATTO 3的持续热销,不仅标志着产品力的认可,更预示着中国品牌在全球汽车产业价值链中的角色升级。这场逆袭,或许只是序幕。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CarMeta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505/1213155712.html
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712335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