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产品价值绽放的唯一途径是增加刚性需求,增加附加值?

长江后浪推前浪,这句话最适合激光雷达行业。

作为激光雷达的发明者,六年前占据全球激光雷达市场约70%份额的Velodyne现已退出舞台。去年,世界上第一家汽车级激光雷达批量生产企业Ibeo也启动了破产程序。过去,英雄们离开了球场,但一些国内汽车激光雷达新手却踏上了第一波大规模生产浪潮,冲刺IPO。

近日,激光雷达公司速腾聚创正式提交了香港股市上市申请,摩根大通和华兴资本是其联合赞助商。这是继今年2月在纳斯达克成功上市后,中国第二家影响IPO的汽车激光雷达公司,将成为香港股市的激光雷达“第一股”。

此前,为了提高产品实力,国内新能源汽车企业已经提高了自动驾驶水平。因此,必要的自动驾驶功能激光雷达开始了快速增长。然而,随着自动驾驶进入下半年,关于激光雷达企业发展价值的讨论很多,从行业仍处于成交量阶段的现实来看,我们仍然需要保持耐心,等待激光雷达的真正价值绽放。

激光雷达产品价值绽放的唯一途径是增加刚性需求,增加附加值?

在激光雷达成交量大的时代,它仍然需要继续为利润储能

当前,国内激光雷达企业已进入大规模大规模增长阶段,这是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快速增长的结果。

数据显示,新能源汽车年销量从2020年的136.7万辆增长到2022年的68.7万辆。为了进一步增加销量,汽车企业开始在自动驾驶等方面卷内,这直接反映了激光雷达的装载能力。目前,终端车辆的激光雷达安装数量从1到4不等,一般配备2个以上的激光雷达。

终端需求的扩大直接带动了上游供应商的收入增长,这也是激光雷达龙头企业冲击IPO的信心。根据速腾聚创招股说明书,公司2020年收入为1.7亿元,而2022年收入为5.3亿元,三年内收入翻了三倍。在美股上市的何赛科技也实现了这一增速,从2020年的4.6亿元跃升到2022年的12亿元。

伴随着收入增长的是一个严峻的现实——车载激光雷达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仍未盈利。Luminar早在2020年就登陆纳斯达克,2022年净亏损达到4.42亿美元,比2021年同期翻倍。速腾聚创招股说明书还显示,2020-2022年,经调整后经营亏损分别约为5993.4万元、1.08亿元、5.63亿元,呈持续扩大趋势。

不同之处在于,外国巨头之所以赔钱,是因为当时行业对自动驾驶没有明确的概念,产品没有大规模上车,企业被高昂的研发成本拖垮了。

虽然国内制造商尚未盈利,但其背后的长期价值更值得挖掘。不可否认的是,在汽车公司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总体趋势下,当终端价格内部反馈到上游时,激光雷达制造商需要提出更具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来吸引客户,如2021年以后,为了吸引和留住客户,一些激光雷达制造商试图降低成本,单雷达从数万美元降至1000美元左右。同时,要想做好产品,R&D的成本投入也是必不可少的。以速腾聚创为例,2022年R&D投资高达3.06亿元,占收入的57.7%。

然而,从行业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激光雷达制造商需要快速盈利。从历史经验来看,只有好的产品才能经受住市场的考验。

一方面,激光雷达行业仍处于成交量阶段。为了扩大市场布局,各大企业仍有必要继续增加投资,甚至损失部分利润;另一方面,自动驾驶的发展正处于从大规模、速度、粗放增长向质量和效率集约增长的过程中。目前,L3级以上的自动驾驶在场景着陆方面存在很多困难。例如,感知定位尚未完全通过安全层面的测试,并处于过渡阶段,对自动驾驶行为的理解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激光雷达在广泛应用中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不能尽快发挥规模效应,平衡成本压力。

激光雷达产品价值绽放的唯一途径是增加刚性需求,增加附加值?

因此,表面上看,相关厂商正在亏损前进,但实际上是为了产生规模效应,迎来真正的利润储能,这几乎是所有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的来说,从行业前景来看,激光雷达的未来发展仍然充满了机遇,特别是在自动驾驶领域,激光雷达产品仍然是汽车公司竞争的主要竞争力“利器”,应用价值非常显著。

在前往更光明前景的道路上,激光雷达制造商可以放慢脚步,跑得更久。至于谁能率先跑出去,很有可能是产品优势更大,客户规模更大的企业。至于谁能率先跑出去,很有可能是产品优势更大,客户规模更大的企业。在这方面,速腾聚创可能会带来更大的想象空间。

激光雷达产品价值绽放的唯一途径是增加刚性需求,增加附加值?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入深水区,自动驾驶仍然是一个需要面对的命题。此外,在顶层设计中,自动驾驶的重量也在增加。工业和信息化部最近明确表示,从政策层面再次为自动驾驶行业的发展注入了强有力的剂量。

在这种趋势下,激光雷达制造商首先要做的是提高产品价值,增强市场对产品的认可,从而扩大份额,迎接爆炸性增长。

此前,在竞争出货量的过程中,产品同质化问题更加突出,主要是因为激光雷达的核心设备大多来自上游供应商。当上游供应商的选择方案有限时,激光雷达在产品层面的同质化是不可避免的。

激光雷达产品价值绽放的唯一途径是增加刚性需求,增加附加值?

面对这种现实,速腾聚创等厂商主要向下游品牌证明产品的价值,从提供具有更多特色功能的产品,实现无论车型和场景的标准产品配置。

原因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竞争趋于智能化,这将导致许多细分需求。例如,在驾驶时,需要高精度的车辆定位和障碍物识别;停车时,需要快速定位,自动停车,提高停车效率。此外,用户迫切需要准确识别车道线、自动保持车道、提前紧急避让等安全功能。精确满足细分需求是激光雷达制造商提高产品刚性和附加值的重要机会。

要实现特色功能,相关厂家首先要掌握核心组件的发言权,完善内部商业规模生产所需的制造和测试流程,摆脱对核心组件第三方供应商的依赖。为此,速腾聚创正在利用制造技术和专业知识建立更高的进入壁垒,促进差异化竞争。

招股说明书显示,速腾聚创已在深圳两家自营工厂(红花岭工厂和石岩工厂)开始生产核心部件。此外,公司还与立腾创新一起在东莞投资了制造中心。多生产线布局意味着企业技术壁垒的不断增加。

此外,激光雷达作为新能源汽车智能的关键部件,应用场景越多,刚性需求就越强。因此,如何深入应用场景的每个角落来反映激光雷达产品的性能是企业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在这方面,速腾聚创不断丰富产品应用场景,从汽车行业到机器人等非汽车行业。

企业凭借对产品端的不断优化,取得了丰硕的产品成果。据了解,速腾聚创目前已推出M、E、R三大激光雷达平台。R平台主要用于工业机器人、无人物流车、Robotaxi等车型;M平台已推出M1、M1P、M2半固体激光雷达;E平台是应用Flash技术的固体激光雷达产品平台,已推出补盲雷达RS-LiDAR-E1,可用于ADAS近距离补盲。

在此基础上,公司开拓了更大的市场。截至2023年3月31日,速腾聚有21家定点合作汽车厂和一级供应商,覆盖52款定点合作车型,居世界第一,和赛科技定点合作车型19款,前者是后者的近三倍。可以说,在激光雷达行业,速腾聚创具有明显的领先优势。事实上,从产品和客户数量的角度来看,它是目前行业中最大的企业,只是在等待规模发挥作用。

从IPO的角度来看,速腾聚创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一些业内人士认为,激光雷达轨道测试融资能力的第一阶段已经结束,进入第二阶段,将测试技术实力、产品质量和市场反应。

对于速腾聚创等龙头厂商来说,第二阶段需要利用资金和技术的领先优势,率先实现降本降价之间的动态平衡,为行业树立积极的循环模式。

根据中国汽车协会最近的数据,6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8.4万辆和80.6万辆,同比增长32.8%和35.2%,市场份额达到30.7%。山西证券认为,在去年高基数的情况下,6月份汽车产销实现正增长,超出了市场预期。短期负面因素在第二季度基本消化,消费者信心继续恢复,2023年下半年行业繁荣将继续改善。

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风向标特斯拉正在积极推动FSD的落地进程,进入中国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预计中国汽车企业的智能化进程将整体加快。同时,预计2023年全球激光雷达发货量将超过30万,到2027年全球激光雷达发货量将接近300万,年复合增长率可达76%。随着行业繁荣的持续上升,依靠终端快速增长的激光雷达有望慢慢恢复定价权,充分发挥规模优势,打开利润门。

作者:好蓝不灵

来源:香港股票研究所

原创文章,作者:港股研究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1815103284.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