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造车晚吗?雷军喊出来为小米汽车而战

作者张之栋

崔力文负责编辑

编辑丨别致

当混乱的2023即将超过一半时,小米汽车也迎来了自己“大转折”时刻。

小米的官方消息不多,但是“进展超预期”五个字,却占了很大一部分。

可以理解的是,一些小米集团继续输血,说小米汽车的进展超出了预期,值得相信;然而,在当今汹涌的市场环境中,小米汽车并没有表现出来“超出预期”一面。相反,属于小米汽车的声量正在慢慢变小。

小米造车晚吗?雷军喊出来为小米汽车而战

近日,小米集团披露2023年第一季度业绩,总收入594.77亿元,同比下降18.9%;净利润调整32.33亿元后,同比增长13.1%;集团整体毛利率提高到19.5%,创历史新高。

虽然小米集团的总收入在今年第一季度有所下降,但其赚钱能力有所提高。正是在这种集团状态下,小米智能汽车等创新业务成本花费了11亿元。

真正令人困惑的是,小米汽车在“烧钱”,但是听不到声音。

在这方面,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兵在电话财务报告会议上轻描淡写地表示:小米汽车制造进展顺利,已进入研发加速阶段。夏季和冬季将分别进行夏季和冬季测试,小米汽车将按原计划在明年上半年上市。

小米造车晚吗?雷军喊出来为小米汽车而战

不难猜测,小米汽车的主要战略是保持低调;而且“少说多做不犯错”,这也是小米汽车追求的一种发展方式。据估计,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去年8月,雷军公开宣布“两年内不再辟谣”无奈之言。

但是市场真的会这么简单吗?

到目前为止,小米已经正式宣布成立2年零2个多月。在此期间,确实有不同的谣言和不同程度的披露。但就产品本身而言,“年轻人的第一辆智能车”面纱仍然被紧紧地覆盖着,所有的问题都聚集在这里——

在这个酒香也怕巷子深的时代,小米汽车能不能后来居上,占据消费者心中有限的空间?

01

上半场,小米惜“小米”

此时此刻,经过两年多的时间,据说小米汽车已经通过了汽车制造“上半场”,也许是时尚早;但不难推测,在小米汽车明年正式亮相之前,令人震惊“幺蛾子”,大概率不会出现。

毕竟和华为差不多,小米车也很珍惜。“小米”品牌形象。

回顾雷军喊出来“为小米汽车而战”此时,市场上的质疑并不少见,尤其是车圈大佬王传福“规劝”,让更多奇怪的眼光聚焦雷军和小米集团。

当时,人们也会把小米手机市场业务的疲软视为小米汽车必然的前提。虽然当时的小米没有内忧外患,但行业内外的衰落带来的压力必然不小。

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雷军亲自上“前线”,不仅亲自招聘人才,还打电话给朋友,与主要汽车公司合作;加强自身,从零到一,研究整个汽车行业的兴衰。

“外行”不用说,如果你指导专家,拉长时间线,马斯克不是汽车行业“老人”,李斌、李想、何小鹏等,也不能说严格意义上的车圈人。

相比之下,雷军自己的IP,反而更加出彩。但此时此刻,小米汽车暴露出来的问题,可能更多的是时机。

小米造车晚吗?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说,但必须承认的事实是,今天的中国汽车市场不再可能回到无序扩张的状态。这也意味着小米和其他更新的汽车制造新力量无法避免这个客观问题——造车资质。

事实上,年前自游家的无奈已经说明了很多问题。

“在过去,我用PPT做了一辆车。有些人甚至说我将来会做这个模型,然后在社会上筹集了很多资金,最终形成了一个糟糕的结局。有些人去美国逍遥法外。这种事情再也不能发生了。”

今年年初,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伟说了这样一段话。正是因为这样那样的教训,新能源汽车的汽车制造资质开始谨慎和收紧。

公平地说,小米未来最大的变量可能是汽车制造资格。据传,华为继续坚决不制造汽车,这也与生产资格有关。

毕竟,新能源汽车市场需要的是稳中向好的发展,而不是全身。“泡沫”鼓吹更大,更浮在表面,更不会出现“朝令夕改”的情况。

从小米汽车的角度来看,开弓没有回头箭,只能小心、小心、小心。

一方面,它承受着监管机构的压力。虽然有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它有资格制造汽车“发放权”,但仍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手中;另一方面,小米汽车是真金白银投资,无论是工厂建设还是人力资源积累,都是“一去不回头”的成本。

在这样的环境下,小米汽车不能毫无顾忌地大肆营销和宣传;相应地,如果小米汽车开始大肆宣传,可能意味着无论是收购还是自我申请,其汽车制造资质问题都得到了解决。

02

下半场,谁主沉浮?

一般来说,无论是营销还是供应链体系建设,小米汽车的规模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但重要的一点是,小米汽车如何开始第一枪,更多的是如何作为一家汽车公司讲述小米汽车制造的故事。

退一步说,小米汽车上半场“猥琐发育”,没有错;但是下半场真的不可能“缩着脖子”了。

小米造车晚吗?雷军喊出来为小米汽车而战

汽车工业一直存在“上半场的竞争是电动的,下半场的竞争是智能的”而且暂时可以肯定的是,比亚迪和特斯拉在之前的电气化竞争中已经获得了领先地位。

因此,包括魏小理在内的大多数汽车品牌都在积极为下半年的智能竞争做准备。

毫无疑问,对于汽车行业来说,技术是永恒的这远远是核心竞争力,而智能技术的上限在短期内不会形成所谓的瓶颈。正是看到这一点,小米才把自动驾驶作为第一个突破点,并表决出来“2024年进入第一梯队”。

但对于小米汽车来说,下半场不仅仅是智能化。俗话说,江湖不仅打杀杀,还有人情世故。

特斯拉成立于2003年,发展了19年;威莱、小鹏和理想成立于2015年,刚刚度过了7年的瘙痒阶段。与他们相比,小米是一个后来者,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做市场适应、消费者认可、品牌沉淀等。

今年以来,整个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开启了新的发展“变革”,增加了许多变量。价格战、碳酸锂价格过山车、商业互诉等各种事件都指向了同样的问题——市场需要更实用的产品,汽车公司决心卷。

显然,曾经第一批愿意品尝新能源的韭菜已经被收获,现在主要汽车公司面临的是那些情绪非常稳定的新能源汽车只需要人群。他们没有那些不受约束的激进想法,只是想寻求稳定、成本效益和标准。

那么,面对这一系列的需求,小米汽车后来能做些什么呢?换句话说,小米汽车真的想走豪华高端路线,就像业内媒体披露的那样,把小米放在一边吗?“性价比”忽略自然标签?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汽车制造资质、产品定位、发展节奏等似乎是小米汽车亟待解决的问题。而且,就时间而言,我们不应该等待。从明年小米汽车上市开始,它就触手可及了。

但柳暗花明又一村,好消息也有:自原营销负责人周磊离职后,传播“长城干将”文飞,即将加盟小米汽车,负责营销部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属于小米汽车的谍照再次更新。

“这是我一生中最后一个重大的创业项目。我将亲自带领团队。我相信小米总有一天会成功的。我愿意赌上我一生中所有的声誉,成为年轻人的第一辆智能汽车。”

雷军所说的不会因为新能源汽车市场环境的剧烈变化而黯然失色,也不会令人信服。相反,蹲是为了更好的起跳,后退也是为了更有力的反击。

虽然从表面上看,小米汽车正在制造汽车“上半场”,各方面都有点沮丧,甚至有点害怕手脚;但属于小米汽车的“下半场”,它做了很多准备,包括技术储备和人才储备……

的确,此时说小米汽车能成为世界前五,无异于痴人说梦。但就像小米官网上标注的那句话,“永远相信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小米车也没那么脆弱。

至于小米车怎么样?你能卷过特威小理吗?能赢得消费者的青睐吗?新能源汽车市场“大转折”时间正式到来,时间会给出答案。

原创文章,作者:C次元,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6/02139000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