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最近禁售燃油车话题又被热议。从全球汽车产业变革来看,新能源汽车替代燃油车是大势所趋,但全面禁售燃油车的时机是否成熟?是否需要在顶层设计禁售燃油车时间表?燃油车利润仍在,需求还在,禁售燃油车到底是目的还是噱头?各方都有话可说。它牵一发而动全身,势必引发行业全面洗牌。
编者按
最近,禁止销售燃油汽车的话题再次受到热烈讨论。从全球汽车工业改革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取代燃油汽车是《纽约时报》的趋势,但完全禁止销售燃油汽车的时机成熟吗?你需要在顶层设计一个禁止销售燃油汽车的时间表吗?燃油汽车的利润仍然存在,需求仍然存在,禁止销售燃油汽车是目的还是噱头?各方都有话要说。它引领着全身,必然会导致行业的全面重组。
针对禁燃这个话题,全媒体推出了封面故事专题报道禁燃倒计时?。本专题报道共2篇,今天发布第2篇。请注意。
禁燃只是最终目标。从渗透率来看,70%以上的消费者购买燃油车,这意味着他们立即禁燃,消费者可能还没有准备好。因此,没有必要急于发布禁燃时间表,时机还不成熟。
从发展趋势来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成定势。恐怕很难说它什么时候能完全取代传统的燃料汽车。最近,停止销售或禁止销售燃料汽车(更不用说禁止燃烧)的话题备受关注。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禁止燃烧呢?禁止燃烧的时机成熟了吗?禁止燃烧的条件是什么?针对此类问题,《汽车纵横》采访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徐海东。
徐海东在接受汽车纵横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表示,禁燃不是目的,而是目的。要做好减碳工作,做好新能源汽车技术,让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好,没有必要禁燃,消费者自然会更换传统燃油汽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总工程师徐海东
没有必要提前提出禁燃时间表
汽车纵横:今年以来,比亚迪、汉马科技提出停止燃油车生产,长城汽车哈弗品牌提出停止燃油车时间表,部分企业也建议制定停止燃油车时间表。你觉得这种现象怎么样?
徐海东: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大势所趋。停止销售燃油汽车是未来发展方向的终极目标,最终在双碳战略目标的指导下实现碳中和。但汽车是消费品,不是生产必需品。现在有两种想法或观点:一种是让消费者通过市场手段慢慢接受新能源汽车,最后自然不买燃料汽车;另一种是通过计划,用政府可见的手,主动停止燃料汽车的销售。有些人希望积极禁止燃油车,但更多的时候,消费者会逐渐接受新能源车。就像欧盟主动提出停止销售燃油车的时间表一样,美国和中国目前还没有明确提出。此外,提出停售燃油车的时间,有些是企业作为市场主体的行为和观点。
汽车纵横: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占比越来越大,市场渗透率已超过22%。现在中国停止或禁止燃油车的时间表成熟了吗?
徐海东:目前,我们认为禁止燃油车的时间表还不成熟。首先,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我们的汽车工业也是如此。在向上发展的过程中,它还没有达到成熟的阶段。许多人仍然需要享受汽车文明,体验汽车文化,并没有像欧洲和美国的发达国家那样达到相对稳定的所有权状态。这个时候,完全停止销售燃油车是不必要限制一些消费者需求的。第二,中国不是一个发达国家,财富仍在积累。许多人正在从贫穷转变为富有。过快淘汰燃料汽车或禁止燃烧必然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包括汽车生产资源和燃料汽车的浪费。第三,碳排放更多的是在生产领域,而不是消费领域。电力、钢铁、建材、有色金属、石化、化工、造纸等行业是碳排放的关键领域,汽车制造业碳排放相对较低,乘用车使用碳排放相对较小,商用车可能较多。主动停止燃油车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影响和贡献不大。第四,当汽车行业向电气化或新能源转型时,我们不需要提前提出禁止燃料汽车的时间表,因为新能源转型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风险,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而不是下一个命令。挪威和其他小国主动提出停止销售燃料汽车的时间表,因为这些国家没有汽车制造业和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链,停止销售燃料汽车对它们没有影响。事实上,美国并没有提出停止燃油车的时间表。
汽车纵横:如果未来某个时间点制定燃油车停售时间表,乘用车和商用车应该区别对待还是同节奏推广?
徐海东:核心是把握汽车生产和消费的节奏。在消费方面,下一个命令相对容易,最糟糕的结果是造成一些浪费,但在生产领域,我们应该考虑整个产业的布局、上下游产业链和产业经济运行。事实上,许多其他政策和措施也可以用来调整市场需求。例如,从碳排放的角度来看,没有必要提出禁止燃料汽车销售的时间表。一些企业提出禁止销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可能更需要宣传和打造品牌。个别企业可能是一些宣传噱头。
禁燃需要五个基本条件来支持
汽车纵横:从行业和汽车企业的发展来看,如果停止或禁止燃油车销售,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徐海东:禁止或停止燃油车的条件对行业、社会或汽车企业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看:一是能源准备。例如,如果火电仍用于电能生产,最终会增加能源负担,因此即使提出禁燃时间表,也没有多大意义。另一个例子是,如果氢能没有准备好,氢能汽车将无法在未来发展。因此,如何准备替代化石能源的新能源供应重要。二是准备基础设施。例如,如果了,基础设施准备好了吗?充电系统和加氢系统准备好了吗?三是产品技术准备。是否有新能源汽车的纯电动技术、混合动力技术和氢能技术?四是产业准备。制造、供应链系统、销售系统、维护系统准备好了吗?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系统准备好了吗?因为镍钴锂最终需要回收利用,以支持未来新能源汽车的大规模使用。五是消费者心理准备。消费者准备好接受禁止的燃油车了吗?只有准备好这五个方面,产业转型才能顺利进行。技术准备、生产准备是企业最基本的。消费者的心理准备与企业无关,企业更多的是新能源汽车产品的品牌宣传。此外,还有企业掌舵人对新能源汽车转型发展的态度,以及的思想认识或行动。如果他主动提出禁止燃烧时间表,可能会鼓励员工,促进企业战略转型,让员工意识到转型的紧迫性,更多地宣传企业,推动员工走向未来共同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但即使提出时间表,发展也有一个需要市场沉淀的过程。
汽车纵横:从消费者心理准备的角度来看,他们心理准备好了,燃油车能停吗?
徐海东:近年来,由于部分消费者接受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市场飙升。也就是说,有些消费者已经做好了这种心理准备,但也有消费者不接受。目前,新能源汽车场渗透率超过20%,但仍有70%以上的消费者选择燃油汽车,这意味着70%以上的消费者还没有做好准备。市场渗透数据反映了消费者的心理准备。如果燃油车立即被禁止,一半以上的消费者可能不会接受。消费者还没有完全接受数据。当渗透率达到50%甚至50%以上时,说明大多数消费者开始接受新能源汽车,少数人自然会购买燃油汽车。
系统地考虑消费者解除禁燃的顾虑
汽车纵横:停止销售燃料汽车至少需要满足你所说的五个基本条件,这很难在一夜之间实现。事实上,燃料汽车的全面禁令涉及到产业链、供应链甚至交通系统等系统性问题,引领全身。如何考虑行业和汽车公司的水平?汽车公司可能面临哪些挑战?
徐海东:从汽车行业来看,技术准备和生产准备更具挑战性。如何用新能源汽车产品打动消费者,包括消费体验,促进消费者心理的转型,也是一个挑战。若向新能源汽车方向发展,则意味着与减碳、环保、绿色、可持续发展相结合,同时通过产品体现,让消费者最终做出选择。在此过程中,需要考虑售后服务、电池回收等。但企业也面临着电池回收和再利用形成绿色循环的挑战。能源准备和基础设施准备可能与国家和宏观层面有关,与企业的关系相对较小。
汽车纵横:最近有两个特殊现象:四川今年夏天缺电,汽车厂停产;假期期间,新能源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排队充电。如何看待它们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影响?
徐海东:在能源准备方面,世界主要通过化石能源提供电能,氢能可用于未来的人类社会。但在能源准备方面需要考虑电能的稳定性。绿电包括水电、风电、光电等,但绿电涉及水电、风电、光电的稳定性。将来可以补充氢能,储存用于发电。氢能产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缺电问题,也有利于能源储备。在基础设施准备方面,充电方不方便,加氢方不方便,包括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站布局等基础设施。准备工作逐步到位。如果基础设施准备好了,再做燃油车退出的相关事情,就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说服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减少消费者的投诉。例如,如果加氢非常方便,消费者在购买氢能汽车时会减少投诉或抵制。但能源准备和基础设施准备应从国家层面安排。
汽车纵横:目前,新能源汽车的购买成本可能比传统燃料汽车更贵。此外,除了充电问题外,还存在里程问题,特别是冬季新能源汽车的里程问题。如果确定了禁止燃烧时间表,如何解决消费者的类似担忧?
徐海东:首先,这种担忧是纯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的固有问题。如果续航里程能达到五六百公里,就和燃油车差不多,续航里程也不是大问题。真正的问题是,长途运行可能会面临充电困难和排队充电等待时间长的问题。因此,汽车企业在基本解决这个问题之前,必须考虑提供快速充电技术。其次,高速公路充电设施是否足够。如果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达到500或600公里,则与传统汽车的加油里程相似。此外,目前还没有很好的解决冬季纯电动汽车电池衰减问题的办法,消费者只能接受,充电次数可能更多。对于长途行驶里程、充电方不便、冬季电池衰减等问题,目前更好的方法是用混合动力汽车代替纯电动汽车。未来,当真正制定禁止燃料汽车的时间表时,电动汽车基本上可以取代燃料汽车,其电池成本和价格下降,整体购买成本不一定高于燃料汽车,在使用过程中更便宜。
汽车纵横:有些人认为停止销售燃料汽车不是一刀切发展纯电动汽车,而是通过纯电力、混合动力、氢能等多种技术路线向全面新能源转型。如果燃料汽车停止销售,这些技术路线将如何在未来发展?是全面发展,还是需要做出选择?
徐海东:应该全面发展,因为我们刚刚开始转型,完全固化到一定的技术方向是不合适的。可同时开发纯电、混合动力、氢能和生物燃料等技术路线。例如,欧盟已经通过了2035年停止销售燃油汽车的协议,但德国提议评估未来的混合动力技术,看看它是否能达到标准。欧盟积极响应这一提议。在汽车行业转型过程中,我们认为应该允许各种技术线路的发展,最后让市场和公众慢慢选择,然后淘汰技术线路,这是一种更好的方式。
在这些技术路线中,你最看好哪一条?
徐海东:我个人对纯电力和氢能持乐观态度,因为它们更有可能在未来沉淀下来。混合动力技术路线可能需要再次观察。未来,我们将把新能源乘用车变成纯电车,商用车变成氢燃料车。
没有必要跟进禁燃
汽车纵横:海南已提出到2030年完全禁止销售燃油汽车。这是中国第一个省级行政单位提出禁止销售燃油汽车的时间表。然而,海南的区域面积、地方经济特色等因素与其他省级行政单位不同。如何看待地方政府出台类似的禁止燃油汽车的措施?
许海东:地方政府有这样的权利,就像一些城市采取限牌措施一样。但如果地方政府发布禁燃令,通常会综合考虑。例如,海南作为一个旅游岛,主动选择新能源汽车是合理的,有利于减排,有利于整个岛未来的建设。这是海南的加分项。此外,海南还大力建设和完善充电基础设施。海南有条件在2030年实现这一目标。但是,如果其他地区想要禁燃,就必须考虑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是否完善,费者带来不便。
汽车纵横:其他省市是否要跟进这种禁燃做法?
徐海东:这取决于你想达到什么目的,是解决污染、减碳还是拥堵问题。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权限,充分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并在充分征求公众舆论的基础上出台一些政策,否则会遭到反对。但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跟进。地方政府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特点选择各种其他措施,也不必采取禁止燃烧的做法。
汽车纵横:国家提出了双碳战略,是否有必要从国家层面提出禁燃时间表,还是做出类似的考虑?
徐海东:到目前为止,国家一级只说自己在做研究,没有提出明确或倾向性的禁燃时间表。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国正面临着复杂的发展形势,并试图实现双碳目标,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急于引入汽车的禁止燃烧时间表。碳排放主要在煤炭、钢铁、水泥、建材、有色金属等生产领域。消费领域的碳排放只占很小比例,主动禁燃意义不大。事实上,到目前为止,美国和其他国家还没有提出禁燃时间表,所以我们不必冲在前面。只有做好各方面的准备,才能提出这样的时间表。另外,这项工作不一定要用禁燃时间表来推广,但也可以采取很多市场措施。
欧盟担心在竞争中落后
汽车纵横:从国外情况来看,欧盟、美国和加州提出了禁止燃油汽车的时间表,一些外国汽车公司也提出了停止燃油汽车的时间表。与国内情况相比,如何看待国外及其汽车公司停止或禁止燃油汽车?
徐海东:欧盟提出禁止销售燃油车的时间表,这与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和减碳的整体认识有关。这也说明人民和政治家都认同这种做法,并逐渐形成共识。为了品牌或未来的发展,汽车企业将在技术发展方面逐步向电动和氢能转变。因此,企业在制定总体规划时,提出了停止销售燃油车和生产燃油车的目标。这也意味着他们意识到燃料汽车在未来将逐渐被新能源汽车淘汰。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发展必须转型。虽然转型有快有慢,比如2025年,2030年甚至2040年,但都是企业根据自身发展设定的目标。欧盟正在改变人类社会经济运行规则,以碳排放规划未来发展。原来是以美元和石油为主,石油是能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而石油和美元不是欧元。如果碳排放改变了经济运行规则,未来的能源形势就会改变。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似乎需要降碳,但碳中和并不意味着没有碳。由于有利于低碳发展环境下的经济运行规则,欧盟急于提出禁燃时间表。
汽车纵横:事实上,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欧盟目前整体发展不如中国快,或者很多地方可能不如中国好。但中国还没有制定禁止燃烧时间表,而欧盟则率先发布。我们怎么理解?
许海东:欧盟着急!欧盟更多地利用市场经济,而在市场经济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多地依赖于市场,发展相对缓慢。然而,中国有系统优势。近10年来,国家继续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中国汽车制造企业和新能源供应链企业共同努力。因此,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最终在全球发挥了主导作用,使我们能够看到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是可行的。此时,欧盟更担心在竞争中落后,因此主动提出了更激进的计划。
实现欧盟提出的禁燃时间目标的可能性有多大?
徐海东:实现目标应该没有问题。因为他们的技术准备和生产准备都没有问题。在能源准备方面,欧盟主要使用核电、水电、绿电和俄罗斯天然气,但由于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战争,煤炭已经恢复。消费者的心理准备也可以接受新能源汽车。
汽车纵横:欧盟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是否落后于中国,但整个市场对新能源汽车的接受度高于中国?
徐海东:可以理解。这可以从挪威等欧盟国家新能源汽车的市场渗透率中看出。例如,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些欧盟国家提议补贴传统汽车制造商,但遭到了公众的坚决反对,汽车制造商最终没有得到补贴。这反映了欧盟人对传统燃油汽车的抵制。
汽车纵横:也许不同的主体会对是否禁止燃烧和如何禁止燃烧有不同的想法和观点,并做出不同的选择,但它们不能脱离市场发展的现实。我们相信,在国家双碳战略目标的指导下,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仍将在全球汽车工业中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纵横全媒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0/19207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