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与巴西总统卢拉会面,宣布加速巴西新能源车型本地化生产,初期产能5万辆并规划研发中心。依托巴西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长城以合规经营和全产业链布局抢占拉美先机,助力中国车企全球化进阶。
概述
5月12日,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与到访的巴西总统卢拉在北京会面,双方就深化本地化生产、新能源技术合作等达成共识。长城计划在巴西工厂投产3款新能源车型,初期产能5万辆,并逐步提升至10万辆,同时将巴西打造为辐射拉美市场的研发与制造中心。此举标志着长城全球化战略再落关键一子,也为中国车企开拓南美新能源市场注入强心剂。
魏建军与卢拉会面:合规经营与长期主义的双赢承诺
此次会谈中,魏建军向卢拉详细介绍了长城汽车在巴西的布局进展,包括投资规模、就业创造及新能源技术本地化落地计划。卢拉高度认可长城汽车“合规、诚信”的经营理念,并强调巴西政府将全力支持长城在当地的发展,期待其新能源车型快速引入市场。魏建军表示,长城将坚持“长期主义”,以巴西为支点推动全产业链本土化,包括研发中心、供应链配套及人才培养。
值得关注的是,魏建军向卢拉展示了即将登陆巴西市场的魏牌高山MPV、坦克300 Hi4-T等旗舰车型。卢拉在试乘后称赞长城产品“兼具创新技术与高品质”,并邀请其参加巴西工厂开业仪式。
巴西战略:产能、技术与市场的三重布局
-
产能规划
长城巴西工厂位于圣保罗州伊拉塞马波利斯,初期投产3款新能源车型,覆盖混动、纯电技术路线,年产能5万辆,2025年将带动至少800人就业,后续逐步提升至10万辆,辐射整个拉美市场。 -
技术本土化
巴西工厂不仅是生产基地,还将承担新能源技术研发任务。长城计划导入第三代智能辅助驾驶系统Coffee Pilot Ultra,并针对拉美路况开发定制化功能。此外,巴西丰富的乙醇燃料资源与长城氢能技术储备的结合,或成未来差异化竞争亮点。 -
政策红利
巴西政府近年推出“Rota 2030”计划,目标2030年新能源车占比达30%,并通过阶梯式税收优惠吸引外资。卢拉政府更于2024年通过《未来燃料法》,推动生物燃料与新能源协同发展,与长城多技术路径战略高度契合。
中国车企南美竞速:从“出海”到“扎根”
巴西作为全球第六大汽车市场,已成为中国车企全球化必争之地。除长城外,广汽宣布投资13亿美元推进本地化生产,比亚迪以61.2%市占率稳居巴西新能源榜首,奇瑞、吉利等亦加速布局。巴西汽车经销商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一季度该国新车销量同比增长7.2%,新能源车需求持续攀升。
然而,挑战同样存在:巴西自2023年起对进口新能源车实施阶梯关税,2026年税率将达35%,迫使车企加快本土生产。长城通过“先产能、后市场”策略,以制造基地规避贸易壁垒,同时以研发中心强化技术话语权,或为破局关键。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CarMeta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505/1513155736.html
如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2712335645@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