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度哥
2023年11月广州车展
奇瑞是中国几大传统汽车公司中一个特殊的“巨头”。除了出口占销量一半的因素外,另一个原因是它还没有上市,是国有汽车集团中唯一的“独苗”。
因此,奇瑞IPO的消息一直备受关注。近两天,媒体报道称,IDG资本正在考虑以70亿元的价格从现有股东那里收购奇瑞控股集团的股票。子公司奇瑞汽车还将考虑明年最早提交IPO申请,估值可能达到1500亿元。
奇瑞汽车很快回应了这一消息,称该公司确实准备上市,但其他信息都不准确。
这并不奇怪。准备上市的目的是扩大融资渠道,为下一步新能源转型补充资金。自2004年首次上市以来,奇瑞IPO的新进展在过去的19年里断断续续地传播出来,但从未落地。我不知道这次要等多久。
据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去年在瑶光战略发布会上表示,“奇瑞将在2025年之前完成IPO”,时间非常紧。
1
上市波折
奇瑞汽车作为曾经的独立品牌“兄弟”,曾经肩负着中国独立汽车品牌崛起的旗帜。然而,与比亚迪、吉利、长城、长安等国内汽车“巨头”不同,它已经准备好上市多年了。
相关数据显示,奇瑞早在2004年初就萌生了上市意愿,但上市计划在当年年底搁浅。据《中国商业日报》报道,2004年,安徽省政府推动奇瑞上市融资,国元证券和国泰君安也参与其中,但由于奇瑞与上汽集团股权关系复杂,汽车行业低迷,上市计划暂时搁置。
但这并没有让奇瑞放弃。2007年8月,尹同跃在奇瑞100万辆新车离线仪式上公开表示,奇瑞将尽快启动上市融资计划。但这一次又以失败告终。由于第二年底金融危机的爆发,奇瑞的上市进程再次中断。
2009年6月,奇瑞以29亿元的价格向华融资产、鼎辉投资、渤海产业投资、深圳中科创、融德资产5家企业出售20%的股权。在引进这些战略投资者后,奇瑞曾被市场视为重启IPO进入倒计时,但最终还是空的。
2010年,安徽当地媒体报道称,“奇瑞汽车IPO一直令人困惑,其上市计划因金融海啸、股市低迷和IPO放缓而多次被搁置。”也许正是这些问题让奇瑞“累”了。2011年,尹同跃开始改变自己的嘴,称奇瑞汽车暂时不考虑上市,因为有一些相关交易等问题。
然后是2016年。奇瑞新能源希望“后门”海螺型材上市,最终计划宣布。海螺型材在公告中表示:“鉴于奇瑞新能源尚未取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董事会决定放弃收购奇瑞新能源。”
随后,奇瑞上演了混合改革的“连续剧”。2018年9月,奇瑞汽车有限公司发布上市交易预公告,计划增资扩股,募集资金总额超过162亿元。因此,上市直到当年12月仍显示“未完成交易”。
2019年9月,奇瑞控股和奇瑞股份再次发布增资扩股预公告,总募集资金不低于143.5亿元。这一次,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青岛五道口”)出现,通过投资144.5亿元入主奇瑞,分别持有奇瑞控股30.99%的股份和18.51%的股份,缓解了奇瑞的尴尬。
后来,青岛五道口还从华泰资产管理和瑞创投资转让了奇瑞控股20.01%的股权。交易完成后,青岛五道口在奇瑞控股的股权占51%,挤出芜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成为最大股东。
我以为这次终于可以尘埃落定了。不幸的是,变化又出现了。由于青岛五道口自身资金问题,与奇瑞的混合改革尚未完全完成。去年2月,立讯有限公司从青岛五道口收购了奇瑞控股、奇瑞股份和奇瑞新能源部分股权,成为新的战略投资者。
7个月后的瑶光战略发布会上,尹同跃再次提到上市:IPO应在2025年前完成;一年又一个月后,IDG资本出现在媒体报道中,IPO进展继续受到高度关注。
翻开奇瑞汽车跌宕起伏的上市过程,我们看到了一滴苦涩的眼泪。19年前,我们谈到了上市,但我们仍然谈论它。还是没有准数。
2
心路历程的变化
如果企业上市,不仅可以解决发展所需的资金,获得稳定的长期融资渠道,还可以形成良性的资本周期,为行业更激烈的市场竞争增加保障。我们观察到,奇瑞在不同阶段的紧迫性是不同的。
从2004年到2009年,加快融资进程似乎是奇瑞汽车的首要任务。在此期间,包括奇瑞在内的独立品牌的盈利能力并不高。该产品主要集中在中低端车型上。此外,还有快速扩张的投资需求,对资金的饥饿程度自然更高。
根据当时奇瑞公开的投资计划,2008年至2012年5年,奇瑞将投资150多亿元建设新能源汽车、生产线扩张和关键部件总成。由于其“造血”能力的缩水和金融危机的影响,战略投资者的引入迫在眉睫。
然而,2010年以后,尹同跃的想法发生了一些变化。奇瑞第200万辆汽车下线后,尹同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奇瑞没有启动IPO计划,因为目前股市不理想,资金压力小。奇瑞希望通过自身的发展,在实现累计200万辆产销后,在两年内实现年产销100万辆,真正与合资品牌竞争。
当时,奇瑞正处于销售和盈利能力不断提高的阶段。A3车型在市场上站稳了脚跟,成为奇瑞的主要产品。同时,瑞奇G5盈利能力强、威林X5等产品也纷纷投放市场。此外,奇瑞和徽商银行成立的汽车金融公司也缓解了经销商的巨大财务压力,缓解了当时奇瑞对资金的渴望。
市场和发展形势不断变化。由于海外市场发展和研发投资巨大,奇瑞在“后门”和混合改革期间的经营状况不太理想,开始积极寻求上市。
根据奇瑞股份增资扩股公告披露的数据,2016-2018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29.64亿元、294.71亿元和252.31亿元,2016年负债总额从581.2亿元增加到2018年605.65亿元。
奇瑞控股的财务数据也不理想,负债总额从2016年328.97亿元增加到2018年689.4亿元。到2019年6月30日,奇瑞控股的营业收入为104.22亿元,资产总额为904.18亿元,负债总额为685.08亿元。
在这种情况下,增资扩股是扩大资本来源、降低资产负债率的最佳途径。对于奇瑞等国有企业来说,混合改革还可以引入市场化运作的思维,激活体制机制,提高决策效率和执行效率。
现在,从目前的角度来看,奇瑞汽车的准备上市一方面与加快新能源转型有关,需要大量资金来促进。与直接从银行贷款相比,上市融资是一个更好的选择;另一方面,奇瑞汽车在过去两年发展势头强劲,海外表现强劲,更容易受到资本的青睐。
2019年混合改革实施时,青岛五道口实际控制人、奇瑞控股副董事长周建民告诉媒体,“奇瑞应该在10年前推进奇瑞上市,但错过了机会。”这也适用于现在,但等待时间更长。
3
重新点燃希望
据最新媒体报道,IDG资本正在考虑从现有股东那里收购奇瑞控股的股份。奇瑞正在探索明年最早申请IPO的可能性,估值可能达到1500亿元。由于潜在交易规模约为70亿元,IDG正在从潜在投资者那里筹集资金。
该消息还表示,考虑到奇瑞控股重新启动了其子公司奇瑞汽车在中国上市的计划,任何交易都将在奇瑞控股寻求简化其股权结构时实现。作为重组的一部分,奇瑞控股的股东可以选择将其股份替换为奇瑞汽车的股份。
尽管奇瑞否认了上述在线信息,但市场普遍认为奇瑞重启上市的时机已经成熟,其销售趋势、财务状况和技术积累都处于积极的发展渠道。
在销量和业绩方面,奇瑞控股2022年累计销量达到123.27万辆,同比增长28.2%。其中出口45.13万辆,同比增长67.7%,连续20年位居中国品牌乘用车出口第一;新能源汽车销量23.28万辆,同比增长112.9%。
奇瑞控股在新闻稿中写道:2022年,集团改革突破逆势增长,各项主要业务指标达到历史最佳水平,创造了四个“历史第一”突破——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2000亿元大关,年销量首次超过100万台阶,年出口首次达到45万台新坐标,年销量首次超过20万台新能源。
2023年,奇瑞的表现达到了更高的水平。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1月,奇瑞控股销量达到21.21万辆,同比增长111%。今年第二次月销量连续超过20万辆,销量实现“十一连涨”;今年1月至11月,累计销量为166.56万辆,同比增长47.8%。
其中,奇瑞品牌、星途品牌、捷途品牌11月销量同比翻番。前11个月累计销量分别增长41.9%、129.5%、72.8%至119.77万辆,11.14万辆,27.31万辆。
良好的市场表现也帮助奇瑞控股在今年前三季度实现了良好的收入增长,营业收入达到2130.2亿元,同比增长47.4%,超过去年全年。
此外,技术和新能源的布局也可能有助于奇瑞更快地打开资本市场的大门。依托“瑶光2025”战略,奇瑞在燃油、混合动力、电气等多条轨道上进行了全面布局。例如,在混合动力市场,奇瑞品牌和捷途品牌分别于11月发布了奇瑞风云序列和捷途山海序列。这两个序列计划在两年内推出19种新的混合动力产品。
在中高端纯电动市场,基于奇瑞高端智能E0X电动平台的星图星时代ES于11月开始预售。新车定位为中大型纯电动汽车,整个系列标准空气悬架 CDC,全五星碰撞标准,00加速3.7秒,最高续航900多公里。奇瑞和华为的第一款合作车型智界S7也于11月底正式上市。
奇瑞开启全面新能源“加速”后,似乎离赢得IPO更近了一步。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再次增加新能源的销量。毕竟,在新能源领域,奇瑞的知名度仍然不如比亚迪、广汽埃安等传统汽车公司。与一些拥有忠实粉丝的汽车制造新力量不同,新时代需要新的故事来吸引资本市场。
作者|刘媛媛
来源|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原创文章,作者:车圈能见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1622139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