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想买蔚来的车主,再也不用费力去挖“江淮”字了,因为江淮蔚来“不存在”。
12月4日,蔚来汽车的名称出现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的“车辆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管理系统”中,这意味着蔚来汽车依靠江淮汽车OEM7年,正式具有独立生产资质。
事实上,早在江淮汽车10月20日宣布将包装和销售威来的两家工厂时,许多人就预测威来将赢得这部分资产。果然,威来花了45亿元购买了F1、两个F2工厂。
F1工厂主要负责威来ES8、ES6、EC6、ET7、ES7等车型年产能24万,极限30万;F2厂主要负责ET5车型的生产,一期规划产能60万,二期规划产能40万。结合威来目前的月销量,两家工厂的利用率不是很高。
但是,平均价格至少在30万以上的蔚来,不需要再贴上江淮汽车的标签。
事实上,对于威莱来说,购买生产资质独立制造汽车,除了加剧财务压力外,还有很多好处。首先是成本。对于新成立的新力量来说,通过OEM节省硬成本肯定是最好的选择,但随着品牌的发展,产量的积累和OEM成本也是一笔巨大的支出,根据威莱的官方数据,2018-2022年,分别向江淮汽车支付约2.23亿元的代工费 、4.41亿 、5.32亿 、7.15亿元和11.27亿元。
威来独立生产后,这部分成本可以显著降低。虽然暂时无法覆盖45亿元的支出,但从长远来看仍有优势。
其次,威来的生产自由度也将大大提高。在与江淮汽车的OEM合作中,威来虽然负责材料和产品设计,但原材料采购、车辆装配、产品验收等关键生产环节并不完全由威来控制,限制了威来在生产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创新能力,毕竟,这两个品牌无法实现“一颗心”。
现在,威来可以完全控制生产过程,实现更准确、更高效的产品制造,积累汽车制造经验和技术,增强市场竞争力。
然而,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为阿尔卑斯、萤火虫等品牌的后续上市奠定基础。如果威莱仍然专注于高价车型,OEM是可以接受的。然而,阿尔卑斯和萤火虫显然需要深入低价市场。如果大规模生产,OEM模式是最大的制约因素。因此,作为威莱后续最大的发展点,更重要的是要把他们的全部生产掌握在自己手中。
另一个主角——江淮汽车,也是喜忧参半。一方面,他失去了伟来的好合作伙伴,每年都没有“稳定的收入”;但另一方面,这45亿元的“分手费”也将为江淮智电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推动。
与此同时,江淮清楚地意识到,仅仅依靠自己来与许多新兴力量竞争是不够的。因此,江淮在与蔚来分道扬镳后,很快登上了华为的大船,并签署了为期10年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该协议包括人力资源、生产线资源、供应链资源和资金的共同投资。
此外,在这份新的“婚约”中,我们还发现江淮对OEM模式的思考,即纯OEM模式毕竟不能留住这些新力量的“心”。毕竟,他们想要一个独立的门户网站,就像力帆对理想和海马对小鹏一样。因此,江淮认识到,拥有独立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是避免被市场淘汰的关键。
一方面,江淮现阶段大力推进自身新能源转型,江淮QX PHEV、另一方面,它与华为进行了深入的合作。在与威来的合作中,江淮的作用是纯OEM,但在与华为的合作中,双方的组织结构相互交织,包括产品本身。
所以对于江淮来说,蔚来出走,华为入局,也许是更好的尝试。
原创文章,作者:carme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07141379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