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汽车产业链涉及100多个细分行业,而新能源汽车

传统汽车产业链涉及100多个细分行业,而新能源汽车

新故事不多。

作者|鹿尧

编辑|桑明强

2023年即将结束,十年后,国产新能源汽车的时代红利也迎来了倒计时。

今年年中,财政部发布通知,将新能源汽车免征购置税补贴延长至2025年,自2014年实施以来,分别在2017年实施、2020年和2022年经历了三次延续。不同的是,这一补贴政策的延续被很多人认为是“真是最后一次”。

原因大致分为两部分。首先,有轨电车的普及程度大大提高,消费者的思想已经开放。工业和信息化部的数据显示,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销量仅用了5年时间,从2017年不到100万到500万,渗透率在2021年达到13%,预计2030年将达到80%。

也就是说,电车可以在不到20年的时间内覆盖国内积累了几十年的油车市场。

传统汽车产业链涉及100多个细分行业,而新能源汽车

其次,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卷已经达到了一个惊人的境界,类似于过去的手机市场。统一大屏幕机型后,卷内存、摄像头、电池寿命、分辨率…从表到内。目前对电动汽车的关注也在配置上,如智能驾驶舱、智能中控台、激光雷达、智能灯…尽管市场整体增长率下降,但汽车公司仍然设定了相当激进的目标。

如果我们把2014年作为一个分水岭,我们会发现,在新的汽车制造企业出现后,广汽、长城、上汽、长安几乎所有国内传统汽车企业都推出了汽车品牌,基本上走豪华高端路线。每个人的目的都非常一致,在没有第一个品牌的轨道上,打定位战。

传统汽车产业链涉及100多个细分行业,而新能源汽车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市场上有160多个新能源汽车品牌,包括主流、非主流、合资企业、直属企业、充电和更换电力。然而,市场有一个共识。参考手机的智能演变路线,不会有更多的玩家最终留下来,坐在国内BBA的宝座上,并确定这条轨道即将迎来最后的修罗场。

01 

2021年以后,电车的秘密越来越少

2021年是一个分水岭,此时国内电车赛道的选手基本都出现了,量变引起了质变,全年电车销量和渗透率都急剧上升,可以算是行业里程碑的一年。

电车刚推出时,价格高、续航时间短的问题有目共睹。2021年左右,政策补贴再次下降。然而,新能源汽车战略的趋势已经在世界范围内确定。此时,新能源汽车的全面布局已经是一个明确的答案,包括吉利等民营汽车企业和广汽等国有企业。

同时,随着电池需求的不断增加,宁德时代、国轩等国内龙头电池企业的电池也在推出成本较低的解决方案,同时提高安全性。另一方面,对于一二线城市来说,充电站越来越受欢迎,解决充电耗时的问题也是汽车企业研发的代表。

作为背景,当时大部分汽车公司已经完成了产能爬坡,大部分新能源汽车技术都是开源的,玩家跟进速度也比较快。在传统汽车公司蜂拥而至的情况下,新势力的生存空间会在一定程度上被挤压。需要注意的是,双方的生存规则不同。高端技术不足的廉价批量生产车型是传统汽车企业擅长的领域。对于新力量来说,中高端车型和差异化是品牌的前提,一旦涉足中低端,就意味着威马化。

这里有一个矛盾。对于一个相对新兴、潜力巨大的市场来说,最简单、最有效、最快速地占领市场的方法是降价;然而,降价意味着降低身段,除了比亚迪的利润外,其他品牌的电车仍在销售中亏损。

年初,特斯拉降价措施对国内电车行业产生了影响,model 3.价格降至25万以内,低于问界和小鹏的主要车型。1月份订单量达到历史新高,相当于工厂产能的两倍;相应地,几乎所有同时宣布销售的汽车公司都环比悬崖下降。例如,零跑下降了87%,小鹏和哪吒分别下降了60%、45%。

在众多新力量中,理想销量最好。L8和L9抓住基本板块,可以持续到现在。这里普遍认为,由于其产品定位,扩展范围解决了大多数新手的里程焦虑,以及中大型6个圈的家庭消费。有趣的是,去年下半年上市的M7大型五座版本也配备了扩展范围混合动力车,价格远低于前者,但销量远低于理想。

传统汽车产业链涉及100多个细分行业,而新能源汽车

为了应对降价的影响,即使是决不降价的李斌也在2月份推广了2022款ES6和ES8的降价。这一次,威莱的说法是“旧车型清库存”,优惠幅度达到10万级,其他小鹏、问界、零跑等品牌基本都在降价行列。

至于效果,半年后,蔚来今年第二季度报告:收入88亿元,同比下降14.8%;亏损61亿元,同比翻了一番多,利润率同期下降10.5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上半年降价和交付增长疲软。显然,价格战使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整体面临巨大的利润压力。随着政策的退潮,平衡亏损和销售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02

电动汽车取代燃油汽车的必然逻辑

在行业层面,十多年的市场教育让越来越多的人接受电车必然取代油车的结论。这不仅意味着无限的电力将取代有限的油。与燃料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的结构更简单,在材料和技术上也会比燃料汽车更低、更容易。

传统汽车产业链涉及100多个细分行业,而新能源汽车则在传统的基础上发生了变化。上游主要是离子电池、电机和控制系统,下游增加了充电设施、电池回收等行业。也就是说,电车对油车的颠覆主要取代了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等传统汽车零部件。

油车的机械部件非常复杂。动力总成由发动机和变速箱组成。它通过内燃机运行产生动力,然后通过变速箱传动控制。离合器和油门分别控制变速箱和发动机。有许多精密设备。电车只有电机,通过动力电池提供电池寿命。大多数车型直接为电机提供能量,并使用专用调速器实现速度控制。

值得一提的是,结构简单并不意味着成本低。电车比油车贵。首先,电池成本巨大。其次,电机、变速器等关键部件必须采用优质材料,生产过程对安全性和稳定性有更严格的要求。

另一方面,驱动模式决定了汽车的成本。有人计算,同样行驶100公里,用电10元,但排量为1.5的油车大约59元。然而,考虑到动力电池的衰减,有轨电车的维护成本和保值率无法与油车相比。

在这种逻辑下,新能源汽车要想进一步发展和发挥自身优势,还需要在用电系统和驾驶体验上下功夫。在这方面,一些国内品牌表现出了强大的实力。例如,比亚迪和威莱在电气系统和驾驶体验方面做出了许多创新。

在电动汽车领域,有一个公认的常识,谁掌握电机、电池、电气控制三电系统,谁是强大的。BYD是一家必须提到的企业,它不是一家电动汽车公司,而是一家全方位的公司,电气布局已经渗透到整个产业链中。

例如,在外部世界看来,一旦经过市场验证,公司甚至可能分裂下一个宁德时代;在电气控制方面,BYD拥有四种独立的电机驱动技术,已经用于豪华汽车仰望U8。从车型布局和投资的角度来看,BYD早于新力量,从小型汽车到中大型汽车,从轿车到SUV,PHEV、HEV、EV,有完整的产业链和矩阵。

根据MarkLines的数据,比亚迪在2023年上半年的销量排名世界前十。此外,今年上半年累计保险金额已超过大众等合资品牌,成为中国销量最高的汽车品牌。

在新势力汽车公司中,虽然销量理想领先,但蔚来的价值在短期内被低估了。在过去的两年里,蔚来最大的投资就是建设一个快速换电站,这是很多人忽略的。目前能换电的车不多,大部分都在研究如何提高电池密度,将续航提高到1000公里,解决续航焦虑。但事实上,快速换电几乎是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既解决了电量问题,又节省了充电时间。

一些专业人士观察到,威来之后,很多企业都在跟进换电技术。然而,由于该技术对架构的要求非常苛刻,如果不准备在新架构开发之初快速更换,后期更换底盘的可能性将非常低。

03

高端化向左,降价向右

在这个时候看新能源汽车,真的没有什么特别创新的话题。

毕竟这个行业太卷了。今年,笼罩在电车头的关键词已经存在了一整年。“高端化”也有“降价”,它本身有点不清楚。品牌营销宣传力度肉眼可见提升。例如,智己、高和、阿维塔等迟来品牌在各种内容渠道上铺天盖地。

其中,上汽对智己寄予厚望的第一辆车是40万L7,专注于智能控制。后来,在销售压力下,推出了22万LS6。在某种程度上,这意味着智能在短期内几乎没有接触到高端用户。

如果高端撑不住,就开始打价格战。产品竞争力和品牌形象之间难免会有摩擦。智己CEO刘涛也表达了一些妥协:“这听起来像是掀桌子的价格,但如果一家汽车公司想留在牌桌上,更重要的是保持产品和品牌的知名度。”

据上汽集团公开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智己月平均销量不足2000辆,年初仅完成4.5万辆年度销售目标的三分之一,远远落后于吉利氪、东风蓝图、长安深蓝等同一定位的新品牌,即使10月份销量超过4000辆,几乎相当于“更年轻”长安阿维塔。

传统汽车产业链涉及100多个细分行业,而新能源汽车

在汽车市场上,降价和销售往往是汽车公司面临竞争压力的无助行为,而不是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对于具有传统汽车公司背景的子品牌来说,在探索高端市场的过程中,他们不仅要面临外部竞争的压力,而且要应对企业内部的各种挑战。

不久前,随着汽车信息的公布,争吵了一年多的小米终于解决了。在汽车制造限制和激烈竞争的背景下,这是一个信号,小米可能是最后一家进入新能源汽车的企业。至于它是否会按照雷军的想法进入明年的第一梯队,目前还不清楚,但我们似乎更关注的是汽车的价格是否会继续下跌。这是这个多变行业唯一不变的话题。

本文为原创新眼。请联系我们申请转载授权。

— END —

原创文章,作者:新眸,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241413554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