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日本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不能出售?

正文

对于日本汽车,说到混合动力,我们都称赞它们,但说到插入式混合动力,我们都摇摇头。在中国汽车市场,日本HEV具有绝对的领先优势,其中两个领域的市场份额加起来达到90%,但在PHEV市场,日本已经完全失败。

另一方面,独立品牌,无论是双电机混合动力技术路线,还是扩展混合动力技术路线,全面开花,特别是扩展混合动力,以理想为首的新品牌突破了高端市场,这并不奇怪。那么,为什么日本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不能出售呢?

一、自主向上,日系向下

对于今天的混合动力市场,大致分为两类:一是以丰田双引擎、本田i-MMD为首的日本混合动力,市场声誉稳定,但价格略高;另一边是BYDDDM-i、吉利雷神等国内阵营技术相对成熟,兼顾动力和经济性。

从技术研发的长度来看,丰田本田的混合动力技术更长,比亚迪是国内汽车中第一家进入混合动力领域的汽车公司。日产和吉利长城奇瑞近年来被迫加入新能源战争,以应对排放标准和新能源市场的需求。

当比亚迪通过纯电动和混合动力收获市场时,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公司在电气化后大力布局混合动力:在比亚迪DM-i之后,吉利推出了雷神混合动力和奇瑞推出了ET-i、DHT在长城推出、广汽推出巨浪混动,长安推出i-DD混动。

其中,著名的比亚迪DM-i可以实现混合动力月销售额10万元,打造中国最完善的混合动力产品矩阵。从10万元以上的比亚迪秦,到15万元以上的宋、20万元以上的唐,再到30万元以上的腾动D9,都提供了混合动力的选择。

吉利、长城等行业的自主品牌也在沿着这条路线发展,哈弗H6、吉利帝豪等开始配备混合动力系统。

在汽车制造的新力量中,除了从一开始就采用增程技术路线的理想外,原本只提供纯电产品的哪吒和零跑也相继布局了增程混合动力产品,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看看日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它在市场上几乎没有存在感。以6月份的销量为例,最畅销的日本插电式混合动力车是东本CR-V新能源,但销量只有544辆,不如一些价格相同的独立品牌,年累计销量不超过1万辆。

为什么日本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不能出售?

有人可能会说插混是政策产品,而不是市场产品。像日本这样的跨国汽车公司不需要太在意。真的是这样吗?

显然不是。当自主插混家轿车月销量突破3万辆大关,40万辆自主增程豪车月销量突破1万辆时,也就是说插混家轿车不再是政策产品,而是有真正的市场需求。

面对这个刚需的市场,日本人没有理由放弃。从上述车型来看,日本人并没有放弃插混市场,只是表现出了很大的拉胯。

二、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中国汽车混合动力技术能迎来百花齐放?主要原因如下:

第一点:把用户需求放在第一位,跟上用户需要的方向

充电困难和里程焦虑是目前用户使用电动汽车最大的痛点。此外,纯电动汽车不方便使用,燃料汽车有各种限制,因此混合动力汽车已成为中国更受欢迎的类别。由于其动力好,油耗低,部分地区的许可证相对简单。

考虑到电力电池的价格因素,一些原本专注于纯电力的企业将扩大规模、降低成本的希望放在了混合动力上。与纯电动汽车相比,串并联混合动力和扩展范围混合动力都可以实现更长的里程,电池消耗更小,缓解用户耐力焦虑,使企业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毛利率,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第二点:正确的技术发展路线

在技术结构方面,日产的e-power是一种简单的扩展混合动力。最简单的结构是发动机发电,然后电机驱动汽车。丰田的THS混合动力车有两套行星齿轮组,结构与比亚迪的DM-i非常相似,相对复杂,但仍然是发动机驱动和电机驱动的混合动力模式。

另一个技术共同点是电池容量越来越大。比亚迪最新的超级混合动力系统,当电池容量升级到30公里时,纯电动里程为200公里。日本汽车正在跟进自己的品牌。例如,当今年3月发布的丰田第五代THS混合动力结构将电池容量提高到14.4公里时,纯电动里程为84公里。

第三点:产品价格和营销的原因

无论是BYD混合动力技术,还是吉利、长城、奇瑞等独立品牌的混合动力技术,基本上都可以分为双电机混合动力,与本田的i-MMD双电机混合动力密切相关。仅从技术结构来看,国内混合动力与日本混合动力没有太大区别。

因此,可以说,将所有技术结合到整车中,日本混合动力汽车并不比国内混合动力汽车差,在质量上可能有更多的优势。然而,由于日本汽车在技术上选择了更保守的方式,这种模式会影响日本汽车的动力性能,而且日本混合动力汽车的价格也很高,因此现在被国内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所超越。

此外,日本混合动力在营销方面的不足也是许多传统汽车公司转型新能源的普遍问题。比如今年7月,东风本田正式推出了配备第四代i-MMD混合动力技术的英仕派插混。英仕派插混的馈电油耗只有4.8升,每百公里,相当省油。但上市两个月,月销量只有200多辆,人气还是太低了。

为什么日本的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不能出售?

在这样一个营销至上的新能源汽车时代,如果能迅速弥补新能源营销的不足,就不会陷入合资新能源汽车的时代“好车无市”的窘境。

第四点:企业层面的战略缺失和不敏感

在越来越多的混合动力市场玩家的状态下,当许多中国汽车公司大规模布局混合动力和欧洲和美国制造商弥补过去的不足时,曾经以先进的混合动力技术占据中国市场的日本汽车公司在新一代混合动力技术方面没有取得突破。

日本汽车公司似乎仍在关注过去几年纯电力的缺乏,并没有完全有效地利用其在混合动力技术方面的优势。目前,日本在中国的混合动力大多集中在无插电的HEV上。其基于HEV进化的PHEV产品,纯电动范围小于100公里,价格昂贵。

随着中国品牌技术的不断崛起,日本混合动力短纯电动耐久性难以满足用户对电动驱动的需求。此外,目前合资品牌在智能化方面的不足,日本混合动力的竞争力必然低于中国品牌产品。

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混合动力产品大多采用串并联混合动力,配备相对较大的电池组,实现200公里以上的纯电动电池寿命,也得到了一、二线城市用户的认可。

写在最后

日本汽车在中国的情况越来越不乐观。有些人甚至悲观地说:日本汽车最终会退出中国市场吗?我们只是过早地做出判断。

但很明显,日本转型需要的是打破传统认知,改变认知。如果你能尽快做到这一点,也许还有时间。

原创文章,作者:金刚新能源,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222212425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