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奥迪选择哪一个,都是中国品牌的胜利。
奥迪作为重盈利、稳步提升的代表性汽车公司之一,也将开始加速。
据海外媒体德国汽车周刊报道,奥迪正在考虑直接从中国本土电动汽车企业购买电动平台的授权,以缩短其车型的开发时间,以应对中国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该报告还表示,谈判正在进行中。
这绝对是奥迪大胆前进的一步。
值得一提的是,奥迪目前还没有专属的电动平台。其电动车型采用大众集团品牌共同使用的四个电动车平台。它们是基于模块化纵向平台改进的MLB evo平台;保时捷为Taycan开发的高性能电动平台J1;MEB纯电动平台;奥迪和保时捷共同为中大型高端车辆开发PPE平台,不同平台用于制造不同类型的电动车型。
这些平台R&D成本巨大,R&D周期长,奥迪e已经存在-tron、奥迪e-tron GT概念车,奥迪Q4 e-tron和其他产品。积极与中国汽车企业谈判购买电动平台,不仅体现了奥迪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也体现了中国汽车进入电动时代后“以市场换技术”的局面正在悄然发生变化。
奥迪渴望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
此前,大众首席执行官奥博穆罕见地公开指责奥迪品牌,并承认其“落后于竞争对手”。他说,奥迪不仅落后于竞争对手,而且大众集团的业务也高度依赖中国。与中国市场相比,纯电动汽车产品线没有竞争力。
根据奥迪的计划,2025年将推出30款电动车型,其中20款是纯电动车型,预计5年后电动车年产量将达到80万辆,其中电动车销量将占总汽车销量的40%。但雄心勃勃的背后是成本高、竞争力弱。
对奥迪来说,汽车产品开发新的生产线意味着制造成本高,后期维护成本高,模块化生产平台可以显著降低车辆的生产成本,更符合奥博穆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经营理念,与之前解雇CARIAD软件部门的方式相同。
奥博穆上任首席执行官后,提出了“十点行动计划”。其中,在规划周期、产品、中国市场和北美业务之后,CARIAD已成为公众的第五大优先发展事项。然而,与迪斯强调软件领域的高度自主研究不同,奥博穆更倾向于与外部合作开发模式。
因此,CARIAD宣布与中科创达成立合资企业,加快本土化应用,为其车型提供娱乐内容、用户体验和用户互动;投资24亿欧元建立CARIAD和地平线合资企业,加快中国市场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系统的发展。
奥迪显然希望通过使用国内电动平台,帮助其更快地实现未来的产品规划,这背后的商业逻辑也是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强的竞争力进入战场。
与此同时,奥迪的举措也让人想起了自主品牌发展的道路,以市场让渡的方式寻求发展。
在这种模式下,中国提供市场红利、外部输出技术和模型。当时,中国汽车市场的很大一部分份额和利润都被合资企业强势占有,大多数独立品牌没有足够的发言权。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汽车行业进入电动轨道,在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独立品牌的努力下,独立品牌的技术优势逐渐显现,合作模式从市场转移到技术平等权利甚至技术产出。
在技术输出的合作模式下,外界重视中国汽车制造商低成本、高效率的电动汽车制造和交付能力。
当然。奥迪也喜欢这些优势。然而,在奥迪宣布使用中国汽车电动平台之前,独立品牌外部技术输出的案例并不少见。
技术输出的角色正在转换
2019年,丰田宣布与比亚迪携手开发纯电动车型和所需动力电池;同年,长城和宝马也合资成立了光束汽车;戴姆勒和吉利也合资成立了智能马达汽车;2021年,吉利和雷诺宣布合作,双方将首先在韩国生产和销售基于凌克节能平台的混合动力汽车
其中,吉利与雷诺合作推出新能源汽车阵容,采用吉利与沃尔沃共同开发的模块化结构(CMA)。这一架构技术曾广泛应用于沃尔沃、宝腾、吉利、领克等品牌。
如果奥迪与中国汽车品牌的合作能够实现,这将是中国品牌技术输出的另一个案例。这进一步表明,中国过去将在汽车行业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转型,技术输出和平等创造的新角色正在诞生。
至于合作品牌的选择,互联网上有不同的意见,没有固定的数字。但目前,有很多中国品牌可以满足奥迪电动平台的要求。
例如,BYDe平台3.0是一个基于全球标准开发的独家纯电动平台。它可以与前驱动、后驱动、四轮驱动等各种驱动布局相兼容,具有较高的扩展性,可以满足A级到D级汽车的开发要求。从入门级前驱平台到运动驾驶控制后驱平台,再到适合大型车型的四轮驱动平台,e平台3.0可以根据产品定位、用户需求、成本控制等核心技术进行划分。
或者是吉利和沃尔沃联合开发的广阔的SEA纯电动汽车平台。
据报道,SEA广阔的架构是世界上最广泛的纯电动架构,轴距范围从1800毫米到3300毫米,实现了从A级到E级的全尺寸覆盖,可以满足汽车,SUV、MPV、所有的造型需求,如小型城市车辆、跑车、皮卡车和未来旅行车辆。同时,SEA庞大的架构具有“硬件、软件和更广泛的集成能力”,该平台为先进的自动驾驶系统做好了准备。
此外,MSP-上汽星云纯电平台也是一种选择。
上汽星云平台44~150kWh能量矩阵,150kWh能量矩阵~600kW功率范围,涵盖紧凑型车、中型车、中大型车、豪华车、跑车、SUV、MPV等多级、多种车辆产品,兼容高压铸造、固态电池、线控底盘、全栈电气架构、无人驾驶等软硬件技术。
除上述平台外,还有长安EPA、蔚来-NT、广汽-AEP 3.0等新能源平台可供选择,无论奥迪选择哪一个,都是中国品牌的胜利。
[注:文章版权属于汽车公社,严禁未经授权擅自转载,否则追究法律责任,请联系官方微信:汽车公社]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1310102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