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雨,编辑:小市妹妹
是时候多关注北交所企业了。
作为“专精特新”在聚集地,北交所有很多不知名但前景和潜力都不错的公司。但一段时间以来,这些公司一直在这里“小而锐”企业似乎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重视。
【静等花开】
现在无法预测北交所是否会有市场,但至少值得关注。
从总体环境的角度来看,政治局首次提出激活资本市场,这表明了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最近实施了一系列措施,预计下一步将出台政策,整个资本市场氛围的变化值得期待。至于北京证券交易所,它也迎来了一系列真正有利的政策。
9月1日晚,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北京证券交易所高质量建设的意见》,涉及19项内容,随后发布了8项改革措施。随着这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北京证券交易所的活动和关注度可能会显著提高。
赫尔曼在《隐形冠军:未来全球化先锋》一书中·西蒙给出了一个颠覆性的结论,德国工业的强大竞争力不是来自西门子、大众、奔驰等巨头,而是散落在各个领域的数百万中小企业。
德国的经验可能没有普遍的价值,但它对当前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方面,中国是一个以生产为主的制造业国家,目前正在升级为制造业强国,需要大量中小企业分散攻击,为创新和向上动力做出贡献;另一方面,在供应链安全的背景下,所有细分领域都应独立控制,否则很可能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环节“卡住脖子”。
虽然北交所的企业规模较小,但大多数也是关键领域和关键环节的关键公司,也应该得到国家的重点支持。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小”不一定是缺点,在某种程度上甚至可能是优势。像苹果这样的企业很难在现有业绩上翻倍,但如果企业规模小,发展空间广阔,则完全可以期待翻倍的增长。所谓的投资,购买的是相对增长的能力,而不是绝对的股票规模。
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保证自身经营和行业繁荣的前提下,优先考虑那些有广阔发展空间的目标。例如,有一家名为远航精密的企业,虽然不出名,但一直在向上发展。
【业务升维】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工业环境和资本环境,但更重要的是要争取成功。远航精度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从发展背景很容易看出,公司一直在不断探索和进步,业务结构有明显的提升趋势。
它成立于2006年。过去,远航精密公司最初主要销售外部材料,但现在它可以直接为客户提供精细的产品。主要业务由镍基导体材料和精密结构件组成。在产品层面,公司也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化的过程。
目前,远航精密的业务范围已覆盖软连接,CCS、端侧板、底盘产品配套设施等领域可为客户提供技术设计方案,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开放产业链,实现动力锂电池PACK结构的全覆盖。
从财务报告可以看出,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镍基导体材料的利润率近年来一直在压缩。2022年毛利率仅为10%左右,但精密结构件毛利率可达20%以上,直接提高了公司整体利润率水平。
截至2023年上半年,公司精密结构件业务在收入中的比例已上升到20%以上,而2019年,这一数据仅为14%。
根据不同的功能,远航精密结构件可直接用作电力电池和储能电池的导体连接组件、热敏保护组件和其他结构组件。严格地说,远航精密应该属于锂电池产业链,这种轨道潜力是毫无疑问的。
2018年,国内锂电池精密结构件市场规模只有50亿左右,到2022年已经增长到280亿左右,期间翻了五倍多。2019-2022年,公司收入从4.4亿增长到9.06亿,翻了一番多。
这可能只是个开始。
去年全球动力电池总装量为517.9GWh,中国电池工业研究院预测,到2025年,全球电力电池需求将达到1268.4GWh,加上小型电池和储能电池,总出货量将达到1615GWh。换句话说,锂电池在未来几年仍有增长空间。
中国是最大的推动者和受益者。
到目前为止,全球60%以上的新能源汽车都是由中国生产和销售的,中国占全球新能源汽车专利公开量的70%。在动力电池的核心环节,中国牢牢控制着行业的主导地位——全球锂电池70%,电池正极材料近80%,电池负极材料超90%。
9月18日,江苏金泰科精密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远航精密发布公告“金泰科”)最近与国轩高科技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未来两年,国轩高科技计划从金泰科购买不少于2亿元的结构件产品。
产业发展具有集群效应。远航精密作为产业链上的配套中国企业,具有先天优势。从财务报告中也可以看出,亿威锂能、富能科技、新旺达、天津力神等国内主流电池制造商已成为公司的核心客户。
理论上,只要中国动力电池公司有肉吃,远航精密公司就可以继续喝汤。但从公司的角度来看,未来可能不仅会满足于喝汤。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远航精密公司在整个锂电池领域的嵌入和能力范围越来越大,积累了know how越来越多,这为未来的进一步转型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比如储能。
【方兴未艾】
根据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的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中国已投入运营电力储能项目70.2GW,同比增长44%,其中新储能规模8.0GW/16.7GWh,已超过去年全年新增规模(7.3GW/15.9GWh)。
向前看,储能方兴未艾。
一方面,用电负荷的上升直接拉大了峰谷的价差。截至7月,全国19个省市峰谷的价差已超过0.7元,其中上海峰谷的价差最高为1.8923元/kWh,为储能带来套利空间。
另一方面,储能系统的核心是电池(约占总成本的60%),上半年锂价的下跌大大降低了储能电池的成本。据业内统计,今年6月储能系统中标平均价格低至1082.00元/元kWh,与1月份相比,下降了25%。
套利空间扩大,制造成本下降。叠加意味着储能经济性大大提高。此外,光伏和风电在电力系统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储能的商业能见度也越来越高。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相关储能企业融资总额超过730亿元,1月至6月有42个投资项目超过100亿元。自今年年初以来,许多企业都进行了跨境储能。2023年,中国500强上市公司中有55家企业布局了储能行业。
远航精密也能从中找到一些商机。
众所周知,储能的主流路线是电化学储能,而电化学储能主要是锂电池路线。
2022年,我国新投运电化学储能电站194座,总功率为3.68GW,总能量为7.86GWh,同比增长175.81%,占已投运电站总能量的60.16%,锂电池项目占新投运电化学储能的86.51%。
正如上面提到的,电池是储能系统的核心环节,远航精密多年来一直深入培育,与电池厂密切合作和互动。与那些无法打败的跨境企业相比,无论是对储能的理解和认知,还是上下游关系的积累。直接生产电池可能有点夸张,但作为储能系统服务提供商参与并非不可能。
在过去的两年里,上游资源端价格的上涨对整个电力电池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远程航行精度自然无法独处。然而,这种非理性的市场毕竟是不可持续的。今年上半年,大宗商品价格集体下跌,趋于稳定。今年下半年,重点关注远程航行精度是否可以边际提高。在正常情况下,降低成本将提高电池厂下订单的热情,预计公司的利润率空间将重新开放。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上市公司的内容,作者根据上市公司的法律义务(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进行个人分析和判断;本文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场价值观察不对本文所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原创文章,作者:市值观察,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2222124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