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下乡,进军“田间地头”,近年来,汽车圈的热门话题是走向广阔的农村市场。
2020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拉开了新能源汽车进入农村市场的帷幕。三年后,共发布了6批下乡车型目录,下乡车型销量超过400万辆,成为推动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的重要力量。
乘客联合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新能源汽车下乡是战略方向和巨大蓝海。据乘联统计,2023年3月,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54.3万辆,同比增长21.9%,渗透率34.2%。相应地,纯电动乘用车在县乡的渗透率为16%,插混乘用车在县乡的渗透率为8%,县乡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另一方面,中国有8亿农村人口。根据目前中国汽车市场约200辆/1000人的计算,农村市场汽车总数可达1.6亿辆,市场潜力巨大。
但在农村地区推广新能源汽车仍存在一些问题“痛点”:充电基础设施薄弱,生活社区充电设施安装共享困难,供需矛盾突出。这些痛点限制了农村新能源汽车消费潜力的释放。
为此,近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了《关于加快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更好地支持新能源汽车振兴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创新农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运行维护模式,支持农村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和使用。此举将进一步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推动新能源汽车销售,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市场和政策的双重努力正在推动新能源汽车进入农村下沉市场。新能源汽车有助于提高农村环境质量,缓解传统燃料汽车排放污染,对农村空气等环境产生不利影响,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推动电池、轮胎、充电桩等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村就业机会,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农村交通便利性,为农村居民提供新的出行方式,建设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
面对轰轰烈烈的新能源汽车下乡,经销商如何抓住机遇,开拓新的增长点?
对于销售前端,服务人员应积极了解农村客户的需求。农村客户群体不同于城市消费群体。前者对价格和维护服务的便利性更敏感。经销商应做好研究,深入了解农村客户的需求和痛点,设计符合其需求预算的个性化服务产品。
此外,在农村地区,与客户建立信任的难度可能远远大于城市。农村地区更注重个人关系。如何扩大客户群体,与客户建立信任和粘性是需要关注的话题。
购买车辆后,农村客户可能不方便经常到城市经销商店进行车辆维修,可以开发提前开设自营服务点或与当地维修厂合作的方式,解决维修距离问题,为农村客户提供更周到、更完善的售后服务。
原创文章,作者:车市睿见,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231887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