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者网》 陈思瀛
5月8日,赣州吉瑞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锐科技”)向深圳证券交易所提交招股说明书,拟申请创业板上市。
吉瑞科技专注于新能源锂电池的回收利用,主要关注废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回收利用和锂电池材料。公司产品包括电池级碳酸锂、磷酸铁、镍/钴/锰盐等。,用于制造锂电池正极材料的原材料,最终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消费电子等领域。同时,吉瑞科技声称是一家能够同时实现磷酸铁锂和三元锂电池正极材料系统全组分元素回收的企业。
然而,吉瑞科技IPO的时间正在调整新能源产业。今年年初,碳酸锂整体价格大幅下跌,几家锂电池上市公司业绩下滑。2021年,由于新能源产业的井喷,吉瑞科技的收入净利润迅速增长。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维持?
VS行业遇冷高速增长
近两年来,随着双碳政策的不断推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吉瑞科技作为电池级碳酸锂产业链中的企业,受下游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快速发展的影响,其净利润扭亏为盈,两年营业收入爆增约44倍。根据招股说明书,2020年至2022年,吉瑞科技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099.32万元、1.66亿元和9.30亿元,2022年营业收入较2020年增长约4430%,同期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705.52万元、3693.69万元和1.11亿元。
同时,公司也实现了2022年经营现金的净流入。根据招股说明书,2020年至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分别为-1495.42万元、-7403.76万元和8184.13万元。
根据产品结构分析,招股说明书显示,电池级碳酸锂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 99.07%、91.20%、83.64%是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吉瑞科技表示,电池级碳酸锂产品销售价格上涨,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新能源新生产线建设和扩建,电池级碳酸锂生产销售逐渐增加,另一方面随着下游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锂电池市场需求持续增长,推动上游电池材料销售、价格增长。
相应地,公司的主要业务成本也主要是碳酸锂业务,直接材料是废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包括粉末、极片等。
然而,今年年初,电池材料数量和价格的上涨已经被打破。2022年,随着动力电池需求的急剧增加,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一度高达近60万元/吨。2023年初,随着新能源补贴的下降,终端需求减弱,碳酸锂电池价格开始一路下跌,最低价格约为17万元/吨。
去年,碳酸锂的总价从35万元/吨增加到50万元/吨,平均价格为47万元/吨。
自今年以来,碳酸锂价格的下跌将对吉瑞科技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根据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的碳酸锂销售价格和相应原材料成本的敏感性测试表,碳酸锂价格下降10%,主营业务毛利润下降11.17%;碳酸锂价格下降50%,主营业务毛利下降55.85%。
值得注意的是,公司提供的最高敏感性测试仅估计碳酸锂价格下降50%,如果从2022年60万元/吨至2023年最低点17万元/吨计算,下降幅度甚至高达70%左右。据估计,吉瑞科技在准备上市材料时并没有判断碳酸锂价格的下跌会如此之大。即使碳酸锂价格回升至28万元/吨,其跌幅仍比去年平均价格下降近40%。
在这种情况下,公司如何保持快速增长以保持盈利能力可能成为一个问题。2020年至2022年,吉瑞科技综合毛利率分别为-19.83%、41.13%和23.52%,2021年,由于整体行业井喷,公司毛利率不仅转正,甚至大幅提高,超过行业平均水平。
值得注意的是,高毛利率似乎很难长期维持,2022年吉瑞科技毛利率下降。根据同行业的比较,2021年和2022年行业平均毛利率分别为21.37%和18.60%。与2021年相比,吉瑞科技2022年的毛利率没有明显优势。
库存提取、净利润大幅下降或成为新能源行业的雷点
根据吉瑞科技招股说明书,公司存货数量急剧扩大。2020年至2022年,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1338.95万元、4318.95万元和20602.30万元,占期末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13.65%、9.80%和16.31%。同时,公司建议,如果未来金属锂、镍、钴的价格大幅下降,公司的收入和毛利也大幅下降,公司的库存也可能需要进一步计提降价准备,这将导致业绩大幅下降,可能导致业绩下降50%以上甚至亏损的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自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发布以来,原材料价格下跌引发了新能源和新材料上市公司的经营冲击,几家锂电池上下游企业相继出现“暴雷”。
赣锋锂业(002460.SZ)第一季度计算大规模资产减值损失,严重拖累经营业绩。赣锋锂业前期囤积的主要原因是赣锋锂业“高价”原材料导致营业成本大幅上升。今年第一季度,赣锋锂业确认资产减值损失11.8亿元,是公司上市以来最大的坏账计提。因此,虽然公司营业收入94.38亿元,同比增长75.91%,但归母净利润23.97亿元,同比下降32.01%。
此外,几家上市锂电池企业净利润大幅下降,长期锂电池(68879.SH)根据2023年第一季度报告,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为1.9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42.9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为92.9万元,比去年同期下降99.69%。
江特电机(002176.SZ)2023年第一季度收入约7亿元,同比下降48.32%;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约5065万元,同比下降92.39%。
天力锂能(301153.SZ)披露一季度报告,公司2023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5.79亿元,同比下降14.6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9万元,同比下降99.15%。
可见,锂电池原材料价格进入下行周期,给锂电池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挑战。
上市公司的情况侧面反映,吉瑞科技在这段时间内不会好转。未来净利润是否会下降,库存扩张是否有提取的可能性还有待验证。
电池回收轨道逐渐拥挤
根据吉瑞科技招股说明书,2020年至2022年,公司总资产分别为9812.46万元、4.405亿元、12.63亿元,净资产分别为5204.91万元、2.93亿元和7.45亿元。然而,该公司将筹集11亿元,即吉瑞科技将筹集11亿元“自己”出来。拟投资募集资金10亿元“锂电池回收综合利用项目年处理30万吨(磷酸铁锂电池年处理11万吨)”,剩下的1亿元将被投资“锂电子电池材料循环制造研发技术中心项目”。
根据招股说明书,吉瑞科技的产能利用率尚未饱和,公司主要电池级碳酸锂业务的产能利用率约为83.92%、2021年和2022年磷酸铁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6.18%和81.86%、78.04%均为未饱和状态。
值得注意的是,许多上市公司披露了锂电池回收业务的布局,使得行业竞争日益激烈。
宁德时代(300750.SZ)今年1月29日,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计划在广东佛山投资238亿元,建设一体化新材料产业生产基地,项目回收废电池材料50万吨。
国轩高科(002074.SZ)肥东电池回收项目于2022年11月建成,随后完成调试投产,电池年处理能力超过5万吨,极片年处理能力超过1万吨。同时,今年1月7日,国轩高科技电池回收项目、复合集流体项目、电池级碳酸锂净化项目等项目启动。电池回收项目开工,50GWh退役锂离子电池年处理,项目建成后综合回收。
今年2月9日,天奇股份(002009.SZ)根据公告,拟与蜂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资成立合资企业,开展动力电池回收湿法冶金项目。同月21日,南都电源(300068).SZ)公告称,公司子公司安徽南都华铂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计划投资建设,年处理15万吨“锂离子电池绿色回收综合利用项目”,该项目预计投资38.5亿元。
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逐步提高,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将是未来动力电池原材料的重要来源之一,市场规模将呈现增长趋势。然而,吉瑞科技并不是几家上市公司同时加快电池回收行业布局的好事。
根据吉瑞科技招股说明书中退役锂电池的实际回收量和预期,2022年的实际回收量仅为41万吨,预计2025年退役锂电池的实际回收量可能会翻一番。但上述上市公司投资的电池回收项目一旦生产经营,保持高产能利用率,整个行业将迅速从蓝海市场进入红海。
吉瑞科技如何从众多企业中脱颖而出,还需要时间的考验。(思维金融生产)
资料来源:投资者网
原创文章,作者:投资者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5/231387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