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文斌
自去年12月16日中美监管机构发布积极信号以来,中概股迎来了另一家公告企业。
1月17日,国内激光雷达企业和赛科技向美国证监会发展(SEC)提交招股说明书,计划在纳斯达克上市。如果成功,和赛科技可能成为“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和赛上市也将再次成为中国股市的积极信号,推动更多企业积极在美国上市。
对于激光雷达来说,过去的2022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由于今年大量配备激光雷达的车型开始量产交付,也被称为激光雷达量产的第一年。
和赛科技的出货量今年也迎来了爆炸性的增长。根据招股说明书数据,从2017年到2022年12月31日,和赛科技的激光雷达累计出货量超过10.3万台,但其中8.04万台来自2022年。
从2019年到2022年9月,和赛科技的收入分别为3.48亿、4.16亿、7.21亿和7.94亿;但毛利率却在逐渐下降,分别为70.3%、57.5%、53%和44%。
和大多数影响上市的科技公司一样,和赛科技还没有盈利。从2019年到2022年9月,和赛科技净亏损分别为-1.19亿、-1.07亿、-2.46亿和-1.66亿;但与2021年和2022年前9个月的数据相比,其净亏损分别为1.76亿和1.66亿,略有收窄。
在行业层面,2022年激光雷达的竞争也同样激烈。
自2022年5月以来,亮道智能、一径科技、速腾聚创、和赛科技发布了近距离补盲激光雷达,大家在主机厂定点、水平视角、综合性能、安全标准等方面进行了肉搏战。
此外,国内主要制造商在今年1月初举行CES 2023年,除了之前发布的几款新产品外,图达通、北醒、镭神智能等厂商也以主打产品高调亮相。
可以说,何塞科技此时上市并不意味着这条赛道的玩家开始获胜,而是意味着更激烈的竞争才刚刚开始。
减少毛利,9个月赚8亿
SEC并不是何塞科技第一次上市,因为早在2021年1月,何塞科技就向科技创新板提交了招股说明书,但仅仅两个月后就主动撤回。
据当时媒体报道,何塞主动终止上市的原因可能是当时的财务状况不尽如人意。两年后的今天,再次上市的何塞更加平静。
在过去的两年里,和赛科技的整体收入迅速增长,从2021年9月30日前9个月的4.59亿元增长到2022年9月30日前9个月的7.94亿元,同比增长72.2%。
目前,何塞的收入来源大致可分为两类产品及相关服务及配件。这两种产品是激光雷达和气体检测装置的甲烷遥测器。相关服务及配件是指激光雷达相关配件、相关工程软件服务及相关延长保修服务。
图:激光雷达拆解图
其中,激光雷达的销售收入占收入的比例最大。
目前,激光雷达有5系列10种产品,主要用于各种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能力的乘用车或商用车;各种清扫机器人、物流机器人、送货机器人等机器人场景,以及各种货运和客运自动驾驶团队。
2019年至2022年前9个月,激光雷达销售收入分别为3.28亿元、3.46亿元、6.85亿元和7.27亿元,占总收入的94.2%、83.6%、95.1%和91.6%。
特别是2021年和2022年,和赛科技激光雷达的产品收入从2021年前9个月的4.3亿元增长到2022年前9个月的7.266亿元,同比增长67.5%。
收入的增加来自于销量的增加,销量的增加带动了激光雷达周边配件和服务收入的增加。可以看出,激光雷达支持硬件、相关工程服务等服务收入的比例也从2021年的4%增加到2022年的6.2%。
除激光雷达外,何赛还有一种气体检测装置甲烷遥测器,目前共有两种产品,其销售收入从2019年开始逐渐下降,到2022年前9个月,其销售收入分别为0.2亿、0.69亿、0.2亿、0.17亿,分别占5.6%、16.5%、2.9%和2.2%。
然而,尽管荷赛激光雷达的销量在增加,但过去几年,荷赛产品的平均售价和毛利率都在下降。
例如,何塞在招股说明书中提到,在2021年和2022年的前九个月,销售8000多台激光雷达和32400台激光雷达的平均价格分别为每台激光雷达的8000美元和3100美元。
平均售价下降,毛利率也在下降。根据招股说明书数据,何塞毛利率从截至2021年9月30日至9个月的53.3%降至44.0%。
对此,何赛解释的主要原因是其销售的产品结构主要从价格较高的Pandar系列产品转向价格较低的产品QT、XT以AT系列产品为主,毛利率降低。
但从激光雷达和禾赛科技的发展过程来看,正是因为这样的转型,今天即将上市的禾赛才成就。
Pandar该系列是最早的产品之一,属于机械激光雷达,价格相对较贵,主要服务于L4级以上自动驾驶。早期,百度、小马智兴、文远知行等国内龙头自动驾驶企业都采用了禾赛的产品。
但问题是,L由于各种原因,4级自动驾驶无法实施,依靠车辆进入市场的激光雷达无法扩大市场规模。在过去的两年里,以城市辅助驾驶为代表的L2、L2+着陆,乘用车对激光雷达的需求开始爆炸式增长。
由于乘用车对激光雷达的可靠性、性价比、稳定性和大规模要求较高,加上激光雷达技术的进步,机械激光雷达逐渐被半固态(混合固态)激光雷达所取代。
2021年,禾赛为乘用车推出了半固态激光雷达AT128,并迅速获得理想、上汽、路特斯等汽车公司的定点。Frost&Sullivan2021年,何赛在自动驾驶汽车激光雷达市场占有60%的市场份额。
走向全面竞争
当然,和赛在ADAS上的领先市场份额并不意味着放心。事实上,激光雷达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和白热化。
具体来说,激光雷达企业正在从长期主激光雷达向近距离补盲激光雷达转变。
在补盲激光雷达之前,自动(智能)驾驶车辆通常依靠半固态激光雷达来感知前方路况,然后依靠环视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来感知车身周围的情况。
但两者在实际应用中都有自己的缺点,如摄像头无法识别未经训练的障碍物、强光等特殊情况;毫米波雷达分辨率低,难以识别车道线、静态物体特征提取等问题。
当然,除了避免这些问题外,对于激光雷达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主激光雷达+补盲激光雷达可以形成一套完整的感知方案,建立自己的产品矩阵。
因此,2022年不仅是禾赛科技,还包括速腾聚创、亮道智能、一径科技、图达通等龙头激光雷达企业纷纷发布自己的补盲激光雷达。在此之前,只有一径科技能在中国大规模生产ML-30s。
图:长距离主激光雷达+近距离补盲激光雷达示意图
当然,补盲激光雷达也有自己的特点,这涉及到激光雷达竞争的第二个趋势,从混合固态到纯固态激光雷达。
纯固态激光雷达长期以来一直被称为激光雷达的最终解决方案,其更高的稳定性、更低的价格和更容易大规模生产的特点都满足了市场的需求。2022年5月,亮道智能率先推出FLASH纯固态侧盲激光雷达;11月,速腾聚创、和赛科技也发布了自己的纯固态盲激光雷达。
可以说,纯固态补盲激光雷达的推出打开了激光雷达从混合固态向纯固态转变的大门。
芯片是从混合固态到纯固态激光雷达的关键。
纯固态激光雷达内部没有运动部件,激光发射和接收完全通过芯片完成。芯片化是激光雷达降低成本、提高集成度和性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去年11月,河赛纯固态盲激光雷达FT何赛科技首席执行官李一帆在120年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自研芯片是何赛的核心优势。
自2017年以来,何赛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团队,专门从事激光雷达芯片。除了何赛,速腾聚创还开发了二维MEMS智能扫描芯片,亮道智能拥有SPAD芯片。2022年11月刚刚完成C轮融资的一径科技也表示将加快芯片自主研发。
然而,无论是芯片,从混合固态到纯固态,还是盲激光雷达,本质上都是企业研发投资的竞争。为了保持行业竞争力,和赛也在大力投资研发成本。
从财务报告数据来看,从2021年前9个月到2022年前9个月,和赛研发人员从316人增加到491人,仅工资支出就增加了9120万元。整个研发投资从2.1亿元增加到3.8亿元,同比增长78.7%。
对于进入量产环节的激光雷达来说,能否大规模交付,除了在产品和技术上下功夫外,也成为赢得市场的另一个关键。
在此背景下,各大激光雷达厂商实际上都在大力发展生产。
如何赛科技,在上海嘉定投资1.85亿美元建设“智能制造中心”麦克斯韦,可承担激光雷达研发、生产、汽车规格测试等功能,并引进「自动化+柔性」生产线能同时满足批量生产、多元化、定制化的需求。
麦克斯韦将于2023年上半年投产,预计年产能120万台。
2022年11月,速腾聚创还与知名“果链”公司立讯精准成立了合资企业立腾创新,并率先成立了激光雷达智能制造中心。在此之前,速腾聚创还与捷普合作建立了OEM工厂,形成了覆盖深圳、广州和东莞的智能制造集群,以确保数百万台的年产能规划目标。
目前,速腾生产智能制造集群的综合生产节拍可实现激光雷达每12秒离线一次。
此外,图达通还计划于2023年投资第三条生产线建设。目前,图达通拥有苏州和宁波两家工厂,年产能超过25万台。
就像图达通的创始人一样,CEO鲍俊威说:“激光雷达行业的竞争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新的里程碑。技术不再是最重要的部分。核心竞争力是谁能继续大规模生产,扩大规模5倍、10倍甚至数百倍。
在这样的市场竞争的指导下,激光雷达也将从技术竞争转向产品矩阵、大规模生产、工厂建设等方面的综合竞争。市场将变得越来越热。
原创文章,作者:光锥智能,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192139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