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特斯拉人工智能高级总监,Autopilot安德烈,系统负责人·卡帕西说:我会回来的。7月13日,长假结束后,他回来辞职。
这不是今年智能汽车轨道上的第一位离职高管,也不是最后一位。事实上,人事变动一词几乎贯穿于2022年智能汽车行业,尤其是中国。
从汽车公司的角度来看,传统汽车公司希望激发活力,新汽车公司期待生存和发展;从自动驾驶技术制造商的角度来看,高级从业者寻求降维计划,大规模生产计划者希望融资上市……
因此,业内人士进进出出,热闹极了。
01
华为:继续为智能汽车轨道输血
谈到近年来高管离职最多的科技公司,华为绝对可以排名第一,其中汽车业务最具代表性。自今年年初以来,至少有5名华为智能汽车业务高管离职。
2022年初,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以下简称汽车BU)智能驾驶产品线总裁苏青离职,具体下落尚未公布。据多家消息,苏青加入了大众中国软件子公司CARIAD,进入大众和地平线成立的合资企业,担任技术负责人。
随后的四月,华为BU智能汽车控制领域总经理蔡建永也宣布离开华为,进入电力电池公司宁德时代。CTC电池底盘一体化业务负责人。
5月,华为消费者事业组软件工程副总裁OS部长谢炎离职,加入理想汽车系统研发部负责人。后来成为了。CTO。
7月,华为车BU智能驾驶产品部首席架构师陈亦伦辞职,加入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担任智能机器人方向首席专家。
10月,华为自动驾驶首席架构师李帅军离职,加入福瑞泰克,负责高级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
Δ 2021年至2022年华为智能汽车相关业务高管变
事实上,自2021年以来,华为智能汽车相关业务的高管不断离职。据赛博汽车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以来,华为智能汽车相关业务已有12名核心人员离职。
外界对华为智能汽车业务高管近年来频繁变化的看法有很多。
一是认为是组织结构不断调整造成的。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该部门成立于2019年5月,隶属于华为ICT管理委员会,总裁为王军;2020年底,华为将使用汽车BU从ICT管理委员会分配给消费者业务管理委员会;2021 五月,华为消费者BG(现更名为终端BG)CEO 余承东正式被任命为汽车BU的CEO,王军被调到车里BU COO(首席运营官)。组织结构不断调整,导致人心不稳定。
Δ 华为车BU组织结构调整过程。图片来源:中信证券
第二,认为汽车制造商和非汽车制造商之间存在差异。非汽车制造商认为,轨道前沿长,投资大,如果遇到汽车芯片制裁,可能是致命的打击;汽车制造商认为,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技术可以在终端上发挥最大的价值。两派之间的斗争,矛盾,也使一些人才流失。
第三,我认为这是由商业压力造成的。余承东曾说:华为每年花费超过10亿美元,间接投资超过1万人,这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商业必须盈利,这意味着相关的商业高管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加速了人事变动。
02
传统汽车企业:内部调节激活动力
如果华为智能汽车是今年离职高管较多的团队,那么长安集团是一家内部调整较大的企业。2022年,长安集团各品牌领导团队从自主品牌转向合资汽车企业,发生了全面变化。
首先,对独立品牌进行了重大调整。今年2月,长安汽车内部人事改革成果陆续公布。其汽车品牌、工厂、研究所、海外业务、零部件等都进行了人事调整有33名高职人员被重新任命,等级在L17~L19之间。此外,后续消息显示,长安汽车9月份还有一波调整,执行副总裁何辞职,王辉被任命为副总裁。
后来,长安马自达换了教练。3月,长安马自达宣布,居冈将担任长安马自达汽车有限公司总裁,原中岛公司总裁彻底辞职;王辉接任傅远红,担任长安马自达执行副总裁;高桥梁、川尚仁担任长安马自达汽车市场销售副总裁、销售分公司总经理。
然后是长安福特的接力。6月,陆毅因个人原因正式辞去长安福特全国销售服务总裁职务,长安福特总裁何晓庆临时管理长安福特市场、销售服务副总裁、全国销售服务总裁;12月,杨大勇被任命为长安福特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取代原执行副总裁赵飞;赵飞晋升为中国长安总裁、党委副书记。
高端品牌阿维塔也参与其中。2月,阿维塔宣布王金海担任公司副总裁和用户开发中心副总经理;10月,首席营销官兼用户开发中心总经理王林因个人原因辞职,阿维塔科技董事长兼CEO谭本宏代管其相关事务。
Δ 阿维塔11将于今年12月交付
巧合的是,今年长城汽车也进行了多次高层调整。
今年1月,王申请辞去公司执行董事、副董事长、战略和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委员职务,只保留总经理职务;7月,王辞去总经理职务,穆峰接任;8月,长城汽车宣布了新的管理团队,建立了总统+首席官的新管理结构,穆峰担任总裁,李瑞峰担任总裁CGO首席增长官。
12月,随着组织结构的大幅调整,长城汽车高层再次执行新的任命:包坦克品牌CEO刘艳钊兼任魏牌CEO,全面负责魏品牌和坦克双品牌的管理和新能源的建设;沙龙品牌CEO文飞担任沙龙和欧拉双品牌CEO。
此外,一汽集团今年还进行了两次高级调整,包括红旗销售公司总经理陈旭调任一汽营销创新院院长,王胜利接任红旗销售公司总经理;梁贵友任命一汽集团党委常委、副总经理,负责集团公司的产品、技术和创新。
……
总的来说,传统汽车公司的变化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内部调整;二是变化频繁;第三,年轻人的特点很明显。当汽车轨道朝着电气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时,传统汽车企业试图通过人员调整保持市场地位显然是可以理解的。
03
新力量:一切为了生存和发展
与传统汽车企业的调整是为了保持现有的江湖地位不同,由于生存有限和战略调整,新汽车企业的人事变动更多。
今年12月底,一些媒体透露,威马汽车的第二任领导人杜立刚即将离开。杜立刚是威马联合创始人兼执行副董事长,主要负责投融资、新业务发展、法律、内部控制等工作。
尽管杜立刚暂时不知道离职的原因,但威马最近确实处于多事之秋。
首先,上市过程并不像预期的那么顺利。今年6月,威马在香港证券交易所提交了招股说明书,但12月1日,威马的招股说明书无效,未更新。
二是经济压力巨大。11月21日下午,威马汽车CEO沈辉发布了一封全体员工的内部信,称为通过一系列财务措施降低运营成本,以应对财务压力,包括M4及以上管理层主动降薪,基本工资50%;其他员工发放基本工资70%,取消年终奖金等奖金,暂停购车补贴。
Δ 资料来源:天眼查
三是财产冻结诉讼败诉。安吉智兴物流有限公司、威马新能源汽车销售(上海)有限公司、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根据天眼查信息,公布了非诉讼保全审查裁定。文件显示,申请人安吉智兴物流公司要求法院查封和冻结被申请人威马价值7652万元的财产。安吉智行物流公司的申请符合法律规定,裁定执行。同时,吉利起诉威马侵犯商业秘密案一审判决, 威马可能面临700万元的赔偿。
爱驰汽车和威马一样淡出了第一梯队,今年也对高管团队进行了两次人事调整。
2022年初,爱驰汽车原董事长兼创始人傅强担任总裁,投资者陈炫林担任董事长。CEO变更为张洋;7月,爱驰汽车再次进行人事调整,法定代表人由傅强变更为陈炫林,王东晨、顾峰、吴静三名董事退出,新增金鑫和张洋两名成员加入;11月23日,爱驰汽车再次更换董事长,原CEO张洋接替陈炫霖辞去董事长职务,任命邱孝川为公司新任CEO。
如果说威马和爱驰的调整是生活所迫,那么理想和小鹏的调整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
今年,魏小理的整体表现不同,但作为新车制造力量的龙头企业,外界普遍认为,他们已经实现了0到1的积累,下一步是从1到10。企业的重点也从生存转向发展。
Δ 理想汽车快速提高研发成本
在此之下,原有的结构不足以跟上企业的步伐,调整势在必行。理想和小鹏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会议前后宣布了人事调整。
小鹏汽车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会议上表示,组织结构的调整涉及业务决策、产品矩阵和营销团队。
在业务决策方面,小鹏成立了战略委员会、生产规划委员会、技术规划委员会、生产营销平衡委员会等五个虚拟委员会,负责拉开公司的主要业务线。何小鹏肩负着三条业务线:战略、生产规则和技术规划。另一家媒体称,生产营销平衡委员会将由小鹏联合创始人兼高级副总裁何涛负责;OTA小鹏高级副总裁陈永海主持委员会。
在产品层面,小鹏根据E、F、H三个平台新建了三个产品矩阵,每个产品矩阵将由一个大产品经理负责平台车型端到端的全业务闭环,涉及R&D、生产、销售甚至后续服务。小鹏高级副总裁廖负责E平台;小鹏联合创始人兼总裁夏恒负责F平台,小鹏高级副总裁负责H平台。
与此同时,夏恒辞去了小鹏执行董事职务专注于小鹏产品事宜。
理想汽车自成立以来也经历了最深刻的变化。变革的核心是将理想垂直功能组织的管理模式升级为矩阵组织。根据计划,在未来三年内,理想将在原两个水平实体部门的基础上增加五个水平实体部门,并在管理过程中向一体化转变。
在此基础上,理想的管理层也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理想联合创始人兼现任总裁沈亚南将从明年1月1日起辞去总裁职务,退出董事会。沈亚南将在协助完成组织改革后,加入流程改革委员会,完全离开理想。
沈亚南辞职,空缺总裁职位,是另一位理想的联合创始人,现任公司总工程师马东辉,负责研发和供应团队,马东辉也进入了理想的董事会。马东辉以前CTO原高级副总裁谢炎担任职务,后者全权负责系统和计算组的研发。
这意味着有供应链管理背景的沈亚楠离开后,技术将掌舵理想。
显然,经过多年的竞争沉淀,新车企业已经分为梯队,各自阶段的任务也有明显的差异。
04
自动驾驶公司:更理性、更现实
然而,驾驶领域没有明显的优劣企业,行业高管也在调整中寻找自己的最佳选择。
很多人可能没想到,原本以为已经上岸的图森未来是今年折腾最大的自动驾驶初创企业。
美东时间2022年10月31日,图森在未来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的同时,宣布了新的高级管理人员变首席执行官、总裁、首席技术官侯晓迪的职务,并从董事会中解雇他。该公司表示,这些行动与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正在进行的调查有关,导致董事会得出结论,有必要更换首席执行官。
仅10天后的11月10日,图森未来表示,他将收到一份书面同意书,正式罢免原五人董事会中的四人,只留下侯晓迪一人。随后,唯一董事侯晓迪任命公司原高管、联合创始人陈默、吕程担任董事。三人董事会立即解除了临时CEO Ersin Yumer任命吕程为CEO,公司董事会执行主席陈默。图森未来公司将回归陈默、侯晓迪、吕程三位核心成员。
Δ 图森将于11月10日提交原文(谷歌翻译)
图森未来的闹剧主要来自内斗,其他与自动驾驶相关的高管也有自己的考虑。
阿里巴巴的自动驾驶生产不如预期,所以两位掌舵人相继离开。今年年初,阿里巴巴前副总裁、达摩研究所自动驾驶实验室原负责人王刚选择离开,进入清洁机器人领域创业;12月,歌德(陈俊波)也选择离开。
激光雷达赛道寒冷,许多国外激光雷达企业暴露出经营困难。虽然国内赛道仍然很热,但今年1月,速腾聚创合作伙伴、研发副总裁LeiLei Shinohara(潇原雷磊) 有消息称,他可能会回到法雷奥。
或许是百度Apollo没有达到预期,也可能是个人需求的选择。3月,百度原副总裁、Apollo平台研发总经理王京傲加入自动驾驶初创企业云吉智兴,担任联合创始人兼CTO,负责前沿技术创新和R&D团队管理。
相对而言,乘用车高级智能驾驶计划的玩家在2022年进入资本关注的中心,轨道融资新闻不断,企业有上市计划。因此,7月,自动驾驶初创企业何多科技宣布,前瑞银集团全球投资银行部亚洲副主席、董事总经理侯延坤担任公司首席财务官,负责公司的资本运营、财务和战略相关工作。
……
虽然赛道玩家选择的原因和方向不同,但总的来说,由于技术、法律、伦理等诸多限制,国内高水平自动驾驶的量产和商业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价值和企业价值,更多的人做出了更理性的判断。
面对汽车行业百年的变化,这种人员来来往往、不断变化的场景需要一段时间。
原创文章,作者:赛博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301132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