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解商业23年最后一个工作日,没想到终究逃不过互联网上的屠刀

趣解商业23年最后一个工作日,没想到终究逃不过互联网上的屠刀

企业和农民工都在向前看。

作者 | 张凯旌

编辑 | 趣解商业

“23年的最后一个工作日,没想到终究逃不过互联网上的屠刀。”

在电影《年会不能停》中,中和集团执行副总裁制定了降低成本和裁员的计划“广进计划”,6000名员工被解雇。艺术来自生活,类似的情节在过去的两年里已经重复了很多“互联网大厂”中上演。

34岁的林平(化名)以前一直在那里“互联网大厂”我在最近的一家公司工作了将近四年。然而,在2023年圣诞节,领导突然召开了一次会议,内容非常短,业务无法维持,需要撤销,不能转移,这是正常的“N 1”年终奖金补偿。

“说实话,我通常抱怨我不想去上班,但我真的失业了。我每天都很焦虑,整晚都睡不着。”社会保障、住房贷款和年龄压力使林平陷入混乱状态。现在他在找工作时无法保持冷静。

裁员只是大工厂犹豫和转型的缩影。林平、背后的公司和行业都迫切需要给未来一个明确的答案。

01.2023,裁员继续

“把生存作为最重要的纲领,收缩和关闭边缘业务,把寒冷传递给每个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2022年8月的内部讲话中提到的这句话被网友视为“寒气论”,这是当时许多大厂一系列动作的真实写照。

从2021年冬天开始,大厂裁员的消息就像“击鼓传花”一般来说,不断冲击圈内外网友的神经,可能是“裁员”自互联网产业崛起以来,这个话题一直是最受关注的。

进入2023年后,“降本增效”一度成为职场热词,很多企业的裁员计划依然贯穿全年。

趣解商业23年最后一个工作日,没想到终究逃不过互联网上的屠刀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2023年上半年,阿里云智能被曝光优化组织岗位和人员,总比例约为7%;春节前夕,快手的商业化也曝光了一波集中裁员浪潮。从公开财务报告的员工人数来看,腾讯、哔哩哔哩等大工厂也有裁员的迹象。

到了下半年,游戏行业就因为“裁员”已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领域。10月,B站解散了19个月前刚刚收购8亿元的广州游戏研发工作室;11月的最后一周,“字节跳动将彻底放弃游戏业务”这个消息就像一个雷声,在社交媒体上迅速传播。

作为业内“财大气粗”字节进入游戏行业以来,企业代表累计投资数百亿元;尽管如此,字节仍然是游戏线“说砍就砍”,这一决定也与行业的整体背景有关。

事实上,除了B站和字节,其他知名游戏制造商,如叠纸游戏和库洛游戏,在2023年被裁员;此外,据国外数据网站videogamelayoff估计,2023年,全球游戏行业近万人被裁员

趣解商业23年最后一个工作日,没想到终究逃不过互联网上的屠刀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值得一提的是,游戏线不是字节在2023年宣布大规模收缩的唯一部分,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被称为“希望中国虚拟现实产业”的PICO

根据IDC数据,PICO在2023年上半年占中国虚拟现实市场份额的58.7%,遥遥领先;即便如此,PICO今年仍多次裁员。虽然字节相关人士表示,该公司仍将长期投资XR业务,但通过一些公司动态和细节,它仍然可以显示字节对这部分业务的态度。此外,腾讯还在2023年初宣布放弃自主研发XR硬件。XR技术一直被业界视为通往元宇宙的一把“关键钥匙”;如今,曾经风光一时的元宇宙产业似乎正走向十字路口。

芯片行业除了游戏和智能硬件外,还密集传出裁员的消息。

受半导体行业周期下降的影响,从原材料、设备到终端,许多半导体企业裁员降低成本,行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经验“裁员潮”。据“集微网”据统计,2023年仅半导体设备、设计、制造领域就有30家左右的知名企业裁员。

其中,OPPO关闭其芯片设计公司哲库科技,解散3000人一度震惊行业;吉利星纪魅族和TCL控股全资子公司摩星半导体也放弃了自主研发芯片“公司解散”传闻。而“AI芯片龙头”寒武纪(688256.SH)多波裁员被曝光,软件部门成为“重灾区”,因此,智能驾驶芯片战略也受挫。

此外,国际巨头和外资企业,包括高通、英特尔、思科、英国芯片设计公司Graphcore,多次裁员或停止在中国大陆的销售业务。从国内外企业的动态来看,也反映了整个行业的困难。

趣解商业23年最后一个工作日,没想到终究逃不过互联网上的屠刀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此外,新能源汽车领域还有高合汽车和蔚来(9866.HK)、威马汽车等企业裁员。

然而,无论是裁员还是转型,都不一定意味着企业或行业的衰退;有时会收回拳头,为更有力的下一击而蓄势待发。

02.边裁边招,危中有机?

有趣的是,新能源汽车等行业呈现出来了“冰火两重天”情况;一方面,汽车企业裁员,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另一方面,汽车企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继续上升。

根据脉脉发布的《2023年人才迁移报告》,2023年1-10月,新能源汽车行业以1.77人才供需排名第一,相当于每个岗位有1.77人在竞争。同时,新能源汽车以1.33的人才流入比排名第二,吸收人才的能力仅次于新能源产业。

趣解商业23年最后一个工作日,没想到终究逃不过互联网上的屠刀

图片来源:2023年人才迁移报告截图

这种看似“矛盾”蔚来体现了这种现象。2023年1-10月,“新经济行业”在前30名新能源汽车公司中,威来排名第15位,高于小米、网易、抖音等公司,仅次于比亚迪、吉利和理想汽车。

沃达福数字汽车国际合作研究中心主任张翔认为,这与汽车公司员工结构的变化有关。在市场发展的早期阶段,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和研发人员;品牌推出后,对广告和规划者的需求可能会下降;技术沉淀和产品稳定后,可能会招聘更多“研发新人”替代资深的“研发老人”,以此降本。

此外,在汽车企业转型期,所需人才不再局限于行业。魏牌CEO李瑞峰曾说出困难:“传统的IT背景人才对车辆的系统工程没有深入的了解,机械专业人员很难整合电子、传输等信息学科。现在他们需要的是这些知识深度整合的复合型人才。”

趣解商业23年最后一个工作日,没想到终究逃不过互联网上的屠刀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

人工智能行业也渴望人才;由于大模型的兴起,人工智能已成为2023年各领域的追求“风口”。许多行业,包括互联网、芯片、游戏、新能源汽车等,都在加大对人工智能人才的招聘力度。

脉脉数据显示,2023年1月至8月,人工智能新发岗位数量已与2022年全年持平。从岗位工资的角度来看,风口下诞生了“天价打工人”。11月,一家互联网公司旗下的公司启动“T-Star”顶尖人才招聘计划,年薪百万,不封顶;“趣解商业”浏览BOSS直聘,发现很多企业招聘了3-5年的AIGC算法工程师,月薪基本从3万开始。

趣解商业23年最后一个工作日,没想到终究逃不过互联网上的屠刀

图片来源:BOSS直接截图

但该行业人才供不应求的现象也十分严重,同期人才供需比仅为0.39,相当于5个岗位争夺2个人才。麦肯锡发布的另一份报告显示,到2030年,中国人工智能人才供应只有市场需求的三分之一,人才缺口将达到400万

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类似,人工智能也是一个新兴行业,门槛相对较高,需要数学、计算机、数据分析等复合专业背景和相关专业经验。在此背景下,应届毕业生也需要有针对性的培训;经验丰富的行业较少,基本上在国内外大型工厂工作,人才自然受欢迎。

但是,企业和从业人员在行业过热时也需要警惕“人才泡沫”。2018年,“AI四小龙”由于视觉识别的出路,当时企业融资后,大量资金被用于“高新挖人”;但此后,“AI四小龙”但迟迟难以扭亏,“人才争夺战”也自动偃旗息鼓。

目前,大型模型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和要求较高,人海战术可能难以奏效;只有真正的顶尖高端人才,才能为人工智能企业创造巨大的价值。

趣解商业23年最后一个工作日,没想到终究逃不过互联网上的屠刀

图片来源:罐头图库/span>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新经济行业”海外岗位招聘需求持续增长,主要集中在运营、市场、产品、销售、研发五个岗位;其中,运营岗位需求最大,其次是营销岗位。数据显示,品多多、比亚迪等企业在海外新发岗位数量快速增长。

2023年海外岗位招聘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企业的集体认知。中国市场大,全球市场大;当一些行业的增长遇到瓶颈时,寻求“AI加持”科技创新,或将供应链和服务体系的优势输出到海外,已成为业绩突破的关键方向。

03.泡沫被挤出,农民工选择与自己和解

“互联网变了。”虽然新人还在流入,大厂也有新的发力方向,但他们已经工作多年,经历了这个行业“高光”杨华(化名)时期,还是感慨万千。

“前几年市场的包容性有多高。”杨华毕业8年,经历了代理转甲方、教育转内容、市场转商业化等多轮转岗“洗礼”。在他看来,只要当时的互联网有学历、背景和想法,还有人推背书,跳槽后加倍工资不是梦。“给的比我想要的多。”

但现在,不仅对高等教育、大型工厂的工作背景卡更加严格,而且强调工作类型和行业经验的匹配;满足要求,有机会见面聊天。杨华最近的跳槽已经是平薪了。

事实上,在这背后,整个互联网行业都在这里“挤泡沫”、“祛魅”在这个过程中。高精度人才仍然很受欢迎,但中低层员工不再容易获得红利。

根据拉钩与知乎联合出具的《2023年职场洞察报告》,2023年,数字科技领域平均招聘月薪同比下降7%,技术设计岗位平均招聘月薪大幅下降;但运营岗位受初级岗位减少影响,同比增长2%

趣解商业23年最后一个工作日,没想到终究逃不过互联网上的屠刀

图片来源:2023年职场洞察报告截图

资深互联网观察家丁道师表示,经过三年的疫情和降本增效,行业逐渐回归理性和应有的商业逻辑,从市场投放、行业合作到投入资金。;这在未来可能是正常的,以前“一夜暴富”基本不存在。

然而,在丁道师看来,这实际上是一个好现象。只有这样,行业才能可持续发展,而不是昙花一现,成为过眼云烟。

但大厂红利逐渐消失,企业降本增效后,“幸存”部分员工也出现了“内卷”趋势加剧。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一名员工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他过去每天只需要审查400条内容,但现在他需要审查800条内容;一些网民说,工作压力太大,导致精神和身体崩溃,甚至没有时间休息。

趣解商业23年最后一个工作日,没想到终究逃不过互联网上的屠刀

图片来源:微博截图

环境在变化,职场人的心态也在变化;留下来“大厂”有些员工甚至渴望被解雇或主动离开。“趣解商业”据了解,有员工跳槽到某头大厂时,已经定好了。“一年后离开,然后去旅行”计划顺利完成;在它看来,生活和健康更重要,工作时间更长,身体可能无法忍受。

虽然有些被裁的职场人很焦虑,但他们还是选择先“拥抱生活”。例如,花时间和家人在一起,或者先调节你的身体;其他人试图开始副业,或者只是减薪回到家乡,给自己更多的时间下班后做他们喜欢的事情。

同时,企业也更加重视“把钱花在刀刃上”,战略上更“聚焦”和“务实”。

杨华说,他去年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是“未来会好的”。“每个人都在雾中,但总有一天会看到太阳,对吧?每个人都在等待那一天。”

原创文章,作者:趣解商业,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1/132114506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