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冬天,似乎都有很多北方车主出来吐槽电动车,吐槽点基本集中在冬天续航太虚上。
在中国东北地区,冬季气温为零下20度和零下30度并不奇怪,这也直接拉下了许多电动汽车的遮羞布。目前,许多汽车公司已经开发了低温电池加热技术。
但与往年用户骂冬季续航不足相比,今年东北出租车车主吐槽换电5分钟,排队20小时”!
当换电遇到低温和大雪时
11月下旬,由于吉林省长春市的大雪天气,许多电动出租车司机抱怨大雪冻结了电池和底盘。当他们去换电站换电池时,他们必须排队,从几个小时到十几二十个小时不等。
当有人问既然换电这么慢,为什么不找充电桩时,一些司机更加委屈:大多数出租车不支持快速充电,慢充电速度太慢,加上通常换电很快,有时几分钟,没想到效率这么低。
以红旗E-QM例如,这个价格是12.28-23.纯电中型车98万元,有专门为网约车平台提供的网约充电和网约换电版,两款价格相同。
从补能效率的角度来看,换电版无疑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更有优势,因为即使是支持快速充电的充电版,充电时间最短也需要半小时。值得一提的是,红旗E-QM5上述两个版本的车型NEDC纯电续航里程为431km。
但是一场大雪暴露了原本讲究效率的换电车型的弊端。现场车主说,换电站的工作人员甚至不得不用锤子和其他工具从车底敲下电池。许多车主因为等待时间太长而直接消耗汽车的电量。
有经验的东北电动汽车车主认为,这次也是因为雨夹雪,雪后温度不是很低,雪和水或雪融化,最有可能导致电池和底盘粘在一起,如果是简单的雪不是这样。
总之,大雪换电难的尴尬让很多人关注电动车的区域适应性。低温高速是电车的两面镜子的说法也被重新挑出来。
一位南方用户评论道:作为电车车主,我这边的最低温度也在1-3度左右,到了冬天,汽车的续航能力就会明显变虚,所以敢在东北买电车的人真的很残忍。
换电与快充之争
就像新能源动力领域的插电式混合动力和扩展、自动驾驶领域的激光雷达和纯视觉方案一样,纯电动汽车补能方案也存在快速充电和换电的争议。
快速充电的优势不言而喻。除了相对较短的充电时间外,充电桩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根据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发布的数据,2022年8月公共充电桩数量达到162.3万台,去年9月只有104.4万台。
162.在3万个充电桩中,70.2万个是直流充电桩(快速充电),电动汽车销量的上升离不开充电桩的快速普及,尤其是快速充电桩。
此外,今年有新能源汽车公司推出了超快充技术,如小鹏G9搭载的800V超快充电5分钟,续航200km,充电10%-80%进入15分钟时代,补能效率大大提高。
小鹏汽车还表示,为方便用户随时随地补能,预计到2025年将再建2000座小鹏超快充站。
巧合的是,同样是造车新势力的哪吒汽车也于11月发布了浩智800V高性能电动驱动系统的补能效率与小鹏的800相当V超快充。
一般来说,不仅充电桩数量增长迅速,汽车公司的快速充电技术也在加速迭代升级,随充随走的理想充电愿景越来越接近消费者。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9月,全国共有1762个全国共有1762个而言,肯定不如随处可见的充电桩,但换电生态也是初步形成的。
不得不提到的品牌是威来。我记得当我第一次在威来换电站体验换电时,我对效率感到惊讶。在不排队等待的前提下,只需将车开进换电位,等待工作人员操作机器并拆卸电池。整个过程大约需要5-7分钟,效率接近燃油车加油。
今年7月,随着上海的一辆车ES8.蔚来表示,1000万次换电正式完成。在换电生态下,除了蔚来,一汽、北汽、上汽、广汽埃安、吉利等玩家纷纷加入。当然,蔚来在体积上还是遥遥领先的。
事实上,电力更换方案一直被认为更适合汽车运营领域,如出租车和在线叫车。毕竟,这些车型最需要的是补充效率,时间就是金钱,最好减少补充次数;快速充电被认为更适合私家车领域,因为它们可以随时充电,在方便的地方充电。
目前,换电的优点是单次补能效率高,快速充电的优点是可以随时随地充电。在缸哥看来,目前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都在加速升级,快速充电暂时领先。
一些车主认为,最好的方法是支持快速充电和换电。有必要说这个想法,因为它涉及到成本问题,毕竟,并不是每辆车都能以威莱的价格出售。
从私家车的角度来看,超快充电 长续航电池可能暂时是续航里程焦虑的最佳解决方案。
有必要提高电车的适应性?
无论是快速充电还是换电,毫无疑问,电动汽车都有地域限制。它们不适合在寒冷的冬季北方生存。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不强。冬季电池寿命不足和今天的大雪换电困难是一个尖锐的问题。
是的,主流汽车公司基本上正在开始解决冬季电池寿命不足的问题,并使用自己的独家技术来保暖动力电池换电困难的问题提醒了新能源汽车公司。
不难想象,东北部分电动汽车的拉跨性能,一定会让很多人嗤之以鼻,但如果电气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如果我们迟早会开电动汽车,那么缸哥希望这些问题能尽快解决。
即使目前电动汽车的适应性较差,在寒冷地区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我相信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也会得到解决。
原创文章,作者:carmeta,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1/2917196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