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小米的第一款车还没有推出,但是小米的电动车版图宏大:目标是前五,年销量1000万。
与燃油汽车相比,电动汽车的制造门槛大大降低。3万个部件高度模块化,过去十年电池成本下降了80%(未来至少有50%的成本下降空间)。小米创始人兼CEO雷军说。
因此,他认为电动汽车是一种以智能、软件和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消费电子产品。汽车行业的本质将从机械转向电子消费,市场份额将高度集中在顶级企业手中。
当电动汽车行业成熟时,世界前五大品牌将占据 80% 以上电动汽车市场份额。小米成功的唯一途径就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竞争将是残酷的。因此,成为前五名不是说大话,而是只有前五名才能生存。
1000万不容易。毕竟以2021年的数据为例,全球销量排名第一的丰田集团累计销量只有1080万辆。虽然2024年新能源市场可能会扩大几倍,但前五名和年产1000万辆仍然不是小目标。
小米的目标是明确的,但过程是曲折的。
小米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手机不赚钱,造车烧钱。
小米发布了2022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显示,公司第三季度总收入为704.7亿元,同比下降9.7%。经调整,净利润为21.2亿元,同比下降59.1%,净利润双重下降。
具体来说,小米手机在第三季度,IoA与互联网三大业务收入表现不尽如人意,总收入主要受到智能手机业务的拖累。
事实上,小米手机行业的疲软增长与环境有关。2022年第三季度需求疲软,导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9%至2.98亿部。经过两个季度的两位数下降,小米第三季度全球出货量下降8%,为4010万台,市场份额排名第三,市场份额为13.6%。
虽然小米的业务收入有所下降,但由于小米的新汽车制造业务,其研发成本继续增长。当三个业务部门都在疲软增长时,这不是一个开拓新领域的好节点,但这是一个必须开始的时刻。
第三季度,小米研发成本41亿元,同比增长25.7%。其中,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成本高达8.29亿元,环比增长35%,前三季度新业务总投资18.6亿元。
从小米的投资领域可以看出汽车业务的重点:一是自动驾驶,二是芯片。
目前,已成立500人团队,计划到今年年底扩大到600人,目标是2024年进入自动驾驶行业第一阵营。
成立500天的自动驾驶部门数量基本追平了新势力的魏小理三个部门。魏来至少有400个自动驾驶团队。去年年底,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团队达到600-800人,理想汽车自动驾驶研发人员700多人,预计今年年底将扩大到900人。
自动驾驶部门的数量和投资似乎集中在自动驾驶上,但大量的投资似乎并没有让小米顺利进行。
事实上,小米汽车大规模投资自动驾驶的发展已经推迟。据知情人士透露,从表面上看(自动驾驶)似乎进展顺利,但实际进展要慢得多。
自动驾驶测试低于预期,最终可能导致产品竞争力下降。据小米高级员工介绍,小米的第一款车大部分都是定型的,细节会微调,但实际项目进度没有达到预期。
然而,项目的时间节点是计划好的,因此一旦中间出现任何应该交付但延迟的情况,由于时间限制,部分将被切断。这将导致交付内容较少,因交付不及时而被迫切断,可交付的结果将更少。
根据雷军宣布的计划,小米汽车的第一款产品预计将于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产,还有一年多的时间。然而,据交互部门的员工介绍,主交互的整个架构尚未确定。在这个节点上,应该有交互架构,并明确架构的层次、如何显示每个层次以及如何实现这些层次,但这些层次尚未确定。
交互功能是手机制造商的原始优势。交互生态就像苹果推出的Carplay 华为鸿蒙HarmonyOS车辆系统正在创建一套完整的手机加车生态系统,车辆生态平台可以实现手机 汽车 N端无缝连接,实现多功能交互。
在互动方面,小米可以说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不仅是小米汽车不同于其他汽车公司的一个重要方向,而且交互功能也将转化为购买的必要条件,因此该功能的延迟意味着小米汽车的推出时间成为一个谜。
至于汽车制造的具体细节,小米仍然保持着低调的态度,称一切都是按计划一步一步地进行的,并明确表示,过去三个季度的汽车制造相关支出正在逐渐增加,预计将在2022年第四季度继续。与此同时,未来的资本支出和员工投资也将继续增加。
同时,在财务报告电话会议上,小米集团副总裁CFO林世伟透露了制造汽车的两个重要数字。一是日期小米首批电车将于2024年上半年如期量产,二是人数。目前,公司电车研发团队已超过1800人。
事实上,在小米汽车制造的早期阶段,有些人认为2024年至2025年的时间节点对市场来说可能并不早,而另一些人则嘲笑小米起很晚,想去市场。
但事实上,手机制造商亲自制造汽车的小米是独一无二的。苹果和华为都只参与其中,但小米选择关注所有自主研发和建设的工厂。小米将以1080亿元的现金储备、1万多人的研发团队、世界前三大手机业务和互联网智能生态打造小米汽车。
从另一个领域的强者进入汽车行业并不少见,但似乎在短时间内并没有取得巨大成就。可以看出,跨境汽车制造之路又长又堵。这是一条全力以赴的汽车制造之路,但不仅仅是小米。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2/021420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