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汽车BU能成为第二个荣耀吗?

华为一直是一家“话题”公司。自今年以来,关于“华为是否制造汽车”的消息已经传播了好几次。虽然任正非和华为轮值董事长徐志军一再强调“华为不制造汽车,但帮助汽车公司制造和销售汽车”,但外界仍然持怀疑态度。毕竟,华为也坚持不制造手机。

11月25日,长安汽车与华为在深圳签署了投资合作备忘录。备忘录称,华为计划成立一家新公司,重点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智能联网汽车的智能驾驶系统和增量部件。华为将汽车BU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到新公司,而长安汽车的投资持股比例不超过40%,也就是说,华为汽车BU将成为汽车制造公司的核心力量。

华为汽车BU能成为第二个荣耀吗?

据报道,除长安汽车外,11月28日,华为还在新闻发布会上向四家合作伙伴赛力斯、江淮汽车、北汽、奇瑞提供橄榄枝,并邀请一汽集团和东风汽车集团加入。

随后,受此消息影响,与华为相关的汽车板块在当天结束时上涨,长安汽车、北汽蓝谷、江淮汽车、赛力斯等相关目标集体上涨,长安汽车上涨9%以上。就连一汽集团旗下的大喊大叫,一汽解放和一汽富维也双双涨停。

这款车BU独立,很容易让人想起当年的荣耀单飞,但是车BU真的能成为第二个荣耀吗?

01是“独立”的BU车

据了解,华为在智能汽车领域推出了三种合作模式,一种是提供标准化模块的零部件供应模式;一种是由汽车公司设计的HI(Huawei Inside)模式;最后一种是智能选车模式,华为称之为“生态汽车模式”,即与赛力斯、奇瑞、北汽、江淮等汽车公司合作,推出“鸿蒙智行”(HI-MA)”产品。

据知情人士透露,从华为独立拆分的智能汽车To更多 B级相关业务系统,如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智能网络、智能电动、智能汽车云等全栈智能汽车解决方案所涉及的技术和资源。

华为汽车BU在人员配置方面给出了员工加入新合资企业的补偿方案,N 1.同时,华为内部股票可以保留,享受华为股息。此外,在与新公司签订合同后,员工可以再获得4个月的签字费。

因此,被转移到汽车BU的员工表示,他们直接从大型制造商变成了初创公司的员工,并面临着随时创业失败的未来。”无论它如何发展,它都无法达到华为的上限。”

汽车BU的员工虽然对未来不清楚,但这一消息引起了整个汽车圈的震动,这意味着华为正式明确了不制造汽车的立场,但以合作伙伴成为股东的形式聚集了许多汽车公司,创造了一个新的平台。

许多业内人士猜测,华为剥离汽车BU业务很可能是为了减少损失。根据华为2022年年报,自车 BU 自成立以来,累计投资 30 亿美元(213 去年汽车业务相关研发支出1亿元) 103 一亿,占总投资 6.37%,但收入只有6.37% 21 亿,占 0.3%。根据这一数据,汽车BU的损失应该在80亿元左右。未来3-5年,估计投资将远远大于收入。

2022年8月,任正非内部发布文件称,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政策,从追求规模到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确保未来三年的危机,以生存为主要计划,关闭盲目扩张或盲目投资项目,切断所有无利可图的业务。

从这个角度来看,汽车BU的独立性似乎是一个预兆。一直持续的高投资很难获得回报,即使是像华为这样的高研发企业也难以维持。拆分成立新公司,开放投资,让资金充足的汽车公司投资,无疑是华为汽车BU的最佳选择。

在此之前,华为有一个成功的案例。三年前,荣耀脱离了华为的独立发展。现在,它已经实现了从“华为荣耀”向“中国荣耀”的转变,成为折叠屏幕领域的领导者。海外市场增速超过200%,两年内实现盈利增长。

02从强供应商到合作伙伴

汽车BU和荣耀有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同之处。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汽车BU很可能是由于亏损而独立于华为系统。如上所述,汽车BU在华为内部的投入和产出不成正比,难以盈利,独立后可以获得融资,这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持续问题高投入的难题。

一些华为内部人士表示,“汽车BU的许多同事对成立合资企业持乐观态度,普遍认为新公司将帮助华为解决汽车业务损失问题,扩大合作范围。”

另一方面,华为也借此机会坚定了“不造车”的立场。

汽车BU和荣耀独立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目前,随着汽车进入智能时代,魏小理、大众集团、上汽集团等新老势力利用自身优势,坚持自主研发,深度绑定核心供应商,掌握核心技术。

许多传统汽车公司,如长安和奇瑞,选择华为,由科技巨头授权。然而,即使是合作,他们也担心他们会过于依赖华为,所以长安只拿出其子品牌阿维塔来测试水。

此前,上海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你把自动驾驶交给像华为这样的第三方公司,你将成为一个没有灵魂的身体。华为将成为一个灵魂,你将成为一个身体。”

今年3月,广汽集团还收回了与华为联合开发的AH8项目,从人工智能模式转变为标准部件模式。广汽埃安副总经理肖勇说:“华为的价格相对较高,无法控制。如果我们想与华为合作,我们会发现我们基本上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

对于主机制造商来说,华为是一家强大的供应商,“害怕失去灵魂”是许多传统汽车公司担心的问题,所以更多的汽车公司选择加强自我研究,以减少对华为的依赖。

余承东曾承认华为BU的困境。”威来、理想和其他新的汽车制造力量都有自己的追求。我相信,由于市场价值等原因,他们不太可能智能地选择华为。在传统的汽车公司中,如果他们害怕失去‘灵魂’,他们就不会选择我们。”

当汽车BU独立时,华为不再是一个简单的技术供应商,而是一个需求和供应的整合社区。目前,该公司只有华为技术,其他制造商很可能会加入未来的技术。

华为开放了对企业和技术的控制。华为和未来将加入的汽车制造商将从供应商关系转变为合作伙伴关系,预计将从根本上消除汽车公司的担忧。

03主机厂会接橄榄枝吗?

华为与汽车公司的合作历史悠久。此前,华为智能汽车选择模式与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四家汽车公司合作。其中,11月28日发布后,华为与奇瑞联合打造的智能世界预订量已超过2万辆。

赛力斯是华为唯一一家深度合作的汽车公司。双方共同推出的问题自推出以来一直是该行业的焦点。”问题真的由赛力斯主导,华为高度授权联合设计、联合开发、联合质量控制和联合营销,这与所谓的“华为汽车制造”不同。”和赛力斯集团首席技术官、赛力斯汽车(轮值)总裁徐林在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回应了与华为的合作。

在11月份汽车制造业新生力量销售排行榜中,问界排名第四,仅次于理想和小鹏。数据显示,问界月销量达到18827辆,环比增长48.2%,其中仅问界新M7就交付了15242辆,占80%以上。与此同时,在上市两个半月后,问界新M7已经超过10万辆。预计12月交付量将超过23000辆,2024年月交付能力将超过30000辆。

华为汽车BU能成为第二个荣耀吗?

但赛力斯自有品牌车型的销量并不乐观,尽管问界大卖。事实上,赛力斯自2020年以来一直在亏损。根据今年第三季度的报告,前三季度的收入为166.8亿元,同比下降近28%,净亏损为22.94亿元。赛利斯表示,第三季度营业收入的变化主要受销量同比下降的影响。新M7系列车型于9月中下旬发布交付。随着产品的逐步交付,预计营业收入将大幅增长。

毫无疑问,与华为的合作给赛力斯带来了销售增长,但销售成本也不容低估。根据赛力斯的产销快报,赛力斯前三季度每辆车损失1.68万元。

随着汽车BU的独立性,市场上的一些人认为赛力斯不再是华为唯一的,问世界的销售也会受到影响。赛力斯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加入新公司,“这可能会让这个不富裕的家庭更糟。”

据业内人士分析,从长远来看,赛力斯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即使与同等价格的理想和蔚来相比,问界M9的产品实力也不逊色。加入新公司后,你会得到更多的技术帮助帮助,未来仍有很高的竞争力。

从新公司的业务范围来看,新公司也可以成为许多汽车制造商在高障碍技术领域的开放平台。新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智能驾驶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汽车云、AR-HUD、智能车灯等。

华为执行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表示:“我们一直认为,中国需要建立一个由汽车行业共同参与的电动智能开放平台和一个具有“火车头”的开放平台。与长安深化合作,与更多战略合作伙伴汽车企业合作,不断探索开放双赢的新模式,抓住汽车行业电气智能转型的机遇,实现中国汽车行业崛起的梦想。”

据中欧协会智能网络汽车分会秘书长林说:“华为的模式非常大。目前在中国找不到对手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公司将完全公开,使每个想从中受益的汽车公司都有机会成为股东,不仅避免汽车公司怀疑华为迟早会制造汽车,而且解决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规模不足造成的盈利困难。”

余承东还表示:“欢迎我们的合作伙伴和一汽等更强大的汽车制造商参与联合建设,共同打造这一领先的终极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产品。”截至目前,塞里斯、奇瑞、江淮、北汽已公开回复:已收到华为新公司邀请他们加入的相关文件。

至于主机厂的选择是什么?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选择不仅关系到华为BU的未来,也关系到中国智能车的未来。

图片来自公共网络,侵删。

原创文章,作者:壹DU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081413852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