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原材料价格飙升压缩电池厂商利润空间

在中秋假期后,“宁王”仍没能止住跌势。截至9月14日收盘,宁德时代的股价为434.30元,跌幅4.95%,总市值10598.97亿元,盘中最低价428.28元,创下近3个月新低。在股价持续下跌的背后,是资本市场的悲观预期。

「2022年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原材料价格飙升压缩电池厂商利润空间

出品 | 子弹财观

作者 | 尹太白

编辑 | 蛋总

中秋假期过后,宁王仍未能止住跌势。

截至9月14日收盘,宁德时代股价434.30元,跌幅4.95%,总市值10598.97亿元,盘中最低价428.28元,创近三个月新低。

在股价持续下跌的背后,是资本市场的悲观预期。宁德时代今年第一季度的业绩爆炸,导致今年股价创下最低纪录,投资者抱怨。当时,负面评论满天飞,因此投资者普遍对其上半年的业绩预期不高。二级市场投资者张博阳「子弹财观」他还记得宁德时代在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发布后自己崩溃的创业板。

2022年上半年,原材料价格飙升并持续维持在高位,严重压缩了动力电池厂商和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利润空间,“盈利边缘挣扎论”一出,张博洋心里顿感忐忑不安。

悲观情绪在投资者中迅速蔓延。一些投资者在社交媒体平台上问:今年上半年的业绩不会像谣言中那样再次爆炸,对吧?在许多回复中,不乐观的观点得到了大多数投资者的认可。

但逆转很快就会到来。8月23日,宁德时代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出乎所有投资者的意料,宁德时代的业绩并没有爆炸,而是净利润同比增长了82.17%。在这方面,宁德时代解释说,在第二季度与客户价格协商后,公司的盈利能力得到了更好的修复。换句话说,净利润通过产品价格上涨来停止下降。

相比之下,国轩高科技、亿纬锂能、新旺达、富能科技在a股上市的业绩明显逊色。

通过梳理2022年上半年5家动力电池厂商的财务报告,至少可以得出两个结论:一是宁德时代处于绝对优势地位,一敌四绰绰有余,但投资者仍担心其未来发展;第二,在动力电池领域,现阶段无论是第一梯队还是第二梯队都面临着增收不增利的局面。

1.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张博阳原本为宁德时代的哭穷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但他在2022年上半年的表现提醒张博阳,宁德时代实际上是一部逆转剧。

根据上半年财务报告,宁德时代收入1129.7亿元,同比增长156.32%,接近2021年总收入水平;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为81.68亿元,同比增长82.17%。

结合2022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宁德时代第二季度收入环比增长32%,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环比增长347%,扭转了之前的下滑。

动力电池行业人士曹海华「子弹财观」分析,宁德时代上半年的整体业绩略高于预期,下半年是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销售旺季,这意味着下半年的业绩可能超过上半年。纵观整个动力电池行业,虽然宁德时代今年上半年的电池装载量略有下降,但仍是动力电池的龙头企业。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装载市场占47.67%,2021年占52.1%。

客观地说,宁德时代的领先地位也体现在上半年的收入是国轩高科技、亿威锂能、新旺达、富能科技的两倍,上半年的净利润是上半年净利润之和的五倍。

2022年上半年,国轩高科技的收入和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保持了积极增长。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上半年的收入远远超过以往的年度总收入,但也创历史新高,但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连续三年处于较低水平。

同时,亿纬锂能和新旺达的收入也呈现出增长趋势,但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相比之下,富能科技的业绩相对突出。上半年收入不仅超过2021年总收入,而且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损失同比收窄29.59%。第二季度,富能科技甚至实现了单季度利润,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为0.85亿元,如下图所示。

「2022年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原材料价格飙升压缩电池厂商利润空间

但在目前的动力电池领域,无论是第一梯队还是第二梯队,都显示出增收不增利的情况。

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技、亿威锂能、新旺达2022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较2021年同期有所下降,其中亿威锂能下降最为明显,而富能科技逆势上升8.3个百分点,成为唯一一家营收利润双增的动力电池厂商。

动力电池制造商的综合毛利率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主要原因是原材料价格继续上涨。

根据9月6日,电池级碳酸锂价格为每吨52.0万元;工业级碳酸锂价格为每吨49.5万元;电池级氢氧化锂价格为每吨49万元。以电池级碳酸锂为例,2020年12月、2021年12月、2022年3月,其价格分别为每吨6.0万元、每吨20.5万元和每吨50.3万元。

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直接关系到运营成本的变化。

具体来说,2022年上半年,宁德时代动力电池系统运营成本为672.43亿元,同比增长186.78%;国轩高科技动力锂电池运营成本为57.83亿元,同比增长131.89%;亿威锂离子电池运营成本为119.97亿元,同比增长172.88%;新旺达电动汽车电池运营成本为38.32亿元。同比增长613.38%。

除上半年财务报告中未披露各项业务数据外,前四项动力电池业务成本同比增长明显高于收入同比增长或持平。

经营成本飙升的直接后果是业务毛利率下降。其中,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技、亿威锂能、新旺达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5.04%、12.49%、13.18%和8.76%,前三者同比下降7.96%、35.17%和9.77%,只有新旺达同比上升2.37%。

但需要注意的是,新旺达的动力电池业务属于半路出家,其主要收入业务是消费电池,因此动力电池业务毛利率的变化对其综合毛利率影响不大。

但对于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技、亿威锂能来说,动力电池业务是主要的创收业务,分别占各自收入的70.06%、76.51%和92.58%。由于动力电池业务肩负着收入旗帜,毛利率处于较低水平,最终导致三者综合毛利率下降。

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嘲笑动力电池制造商,动力电池制造商抱怨,,天齐锂业和赣丰锂业在产业链上游的收入和净利润再次飙升。

根据2022年上半年财务报告,天齐锂业收入142.96亿元,同比增长508.05%,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103.28亿元,同比增长11937.16%;同期赣锋锂业收入144.44亿元,同比增长255.38%,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72.54亿元,同比增长412.02%。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两者的综合毛利率一个高达84.2%,另一个高达66.5%,堪称暴利。

最近,电池级碳酸锂和氢氧化锂的价格有所上涨。从今年的供需情况来看,供需失衡仍然存在。随着原材料价格的不断上涨,动力电池制造商的生产成本将上升。业内普遍预测,今年电池级碳酸锂的价格将保持在每吨50万元以上,这意味着宁德时代仍然是工人。「子弹财观」表示。

2.制造商的新增长点

2022年上半年,储能业务成为第二个增长曲线,明确体现在各电力电池厂商的财务报告中。

「2022年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原材料价格飙升压缩电池厂商利润空间

(图 / 基于摄图网VRF协议)

其中,宁德时代储能系统收入127.36亿元,同比增长171.41%,占收入的11.27%;国轩高科技储能电池收入12.79亿元,占收入的14.80%,是财务报告中首次单独披露的数据;新旺达储能电池收入1.79亿元,同比增长70.39%,占收入的0.82%。

虽然益威锂能和富能科技没有披露储能业务数据,但益威锂能明确表示,已与国外通信运营商和国内通信设备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储能电池合作关系,富能科技还表示,储能部成立于2021年底,已初步开展业务。

由于储能市场被普遍认为是下一个即将爆发的蓝海市场,动力电池厂商纷纷布局储能业务。

根据《2022储能产业应用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新增储能装机为7397.9MW,累计装机已达到43.444GW。光大证券预测,到2025年,中国储能市场将达到0.45万亿元,而2030年将达到1.3万亿元左右。

曹海华说:储能是解决新能源发电模式下电力系统供需匹配和波动性问题的关键。从长远来看,预计未来3-5年储能行业复合增长率将达到80%以上。

现阶段推动电力电池厂商持续增加储能业务的主要原因有两个:

首先,借助双碳东风,储能产业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投资热潮。2021年,国家和地方政府出台了300多项储能政策,产业链投资计划超过1.2万亿元;

二是动力电池本身就是一种储能设备,并且退役动力电池完全可以用于电网储能、家庭储能等领域,业务迁移成本几乎为零,同时发展储能业务有望为业绩带来新增长点。

以宁德时代为例,根据历年财务报告,2014-2019年储能系统收入占年总收入的比例分别为5.11%、1.56%、0.26%、0.08%、0.64%和1.33%。

2020年,宁德时代储能系统收入达到19.43亿元,同比增长218.56%,占总收入的3.86%。2021年,业务收入高达136.24亿元,同比飙升601.01%,占总收入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到10.45%。

但现阶段各厂商的储能业务也面临着与动力电池业务相同的困境: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储能业务毛利率迅速下降。

2022年上半年,新旺达储能电池运营成本1.46亿元,同比增长83.61%,毛利率18.57%,同比下降5.86%。

同期,宁德时代储能系统运营成本为119.17亿元,同比增长300.54%,毛利率为6.43%,同比下降30.17%;在这方面,宁德时代表示,储能和电力的商业模式与客户不同,储能价格传递机制缓慢,对成本变化敏感,导致上半年毛利率低。

储能系统作为宁德时代近两年的重点业务布局,毛利率同比大幅下降30.17%动力电池系统毛利率同比下降7.96%,成为投资者担忧的来源。

3.竞争格局如何变化?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动力电池装载量数据,2022年上半年,宁德时代52.5GWh装载量排名第一,其市场份额为47.67%,而国轩高科技、新旺达、亿威锂能、富能科技的市场份额分别为5.02%、2.26%、2.22%和1.91%。

与2021年上半年动力电池装载数据相比,宁德时代市场份额大幅下降,后四者基本持平或上升。其中,新旺达和亿威锂能的市场份额明显增加,分别增加了2.26%和0.42%。

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一直隐藏在宁德时代光芒下的二线动力电池制造商正试图利用新能源汽车销量进入快速上升期的机会进行反击,扩大其市场份额。

首先是绑定合作。越来越多的二线动力电池制造商开始与新能源汽车制造商捆绑,试图通过锁定产能来扩大突破的可能性。

「2022年新能源电池行业发展前景和趋势」原材料价格飙升压缩电池厂商利润空间

(图 / 基于摄图网VRF协议)

例如,亿威锂能源和新旺达已成为小鹏汽车的动力电池供应商。亿威锂能源还与宝马签署了合作协议,为宝马在欧洲市场的新能源汽车提供动力电池。新旺达获得了上汽集团、广汽集团的联合投资。

此外,福能科技已进入长城汽车供应链体系,梅赛德斯-奔驰集团投资9.05亿元投资福能科技,签署战略供应协议;国轩高科技非公开发行大众集团股票,后者成为其控股股东……

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制造商将二线动力电池制造商列入供应链名单,这实际上是一件双赢的事情。新能源汽车制造商通过股票或签署大订单锁定未来几年的产能,有利于扩大二线动力电池制造商的市场份额,实现良性循环。「子弹财观」表示。

二是技术创新。电力电池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技术竞争。创造革命性技术的第一方将获得更多的增量市场,甚至掌握行业话语权。

目前国轩高科技主要关注磷酸铁锂技术,磷酸铁锂电池单体能量密度达到210Wh/kg,此外,国轩高科技还开发了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产品JTM该技术是一种结构创新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生产周期和电池成本,同时也可以显著降低电池和模块部件。

亿威锂几乎布局了方形磷酸铁锂电池、软包三元电池、方形三元电池、乘用车大圆柱电池和xHEV电池系统等。

相比之下,新旺达的超快充动力电池产品和BEV超快充技术深受市场追捧,而富能科技擅长软包锂电池技术。

然而,技术创新的背后往往是数百亿元的研发成本,这对于毛利率普遍较低的二线电力电池制造商来说并不容易。

根据2022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技、亿威锂能、新旺达、富能科技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7.68亿元、5.11亿元、9.01亿元、11.95亿元和3.37亿元。同比增长106.46%、104.97%、56.37%、19.34%和36.11%

作为二线动力电池制造商的最后四家,今年上半年的研发只有29.44亿元。相比之下,宁德时代的研发成本是1.95倍,两个阵营之间的差距非常明显。

宁德时代的布局包括结构创新(麒麟电池)和材料创新(M3P短期来看,电池)、超充等技术方向的领先地位难以动摇。从长远来看,电力电池行业的竞争格局仍处于宁德时代的领先地位,但国轩高科技、亿威锂能等二线电池制造商将对其构成局部威胁,并有弯道超车的可能性。曹海华说。

*注:文中的人名都是化名。文中题图来自:视觉中国,基于RF协议。

原创文章,作者:子弹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09/15185516.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