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内卷下,产能严重过剩,为什么光伏装机还会翻倍?

市场前景广阔,光伏轨道火爆。许多企业听到了这个消息,跨境加入了战争,创造了光伏行业疯狂内卷的“繁荣时期”。在这次“繁荣考验”中,光伏轨道的表现如何?

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2.07万亿千瓦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31.3%。其中,光伏发电量达到436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

在光伏发电利用率方面,高达98.3%,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我国光伏系统运行效率稳步提高。

在新装机方面,截至前三季度,全国光伏新装机128.94GW同比增长145%,占可再生能源新装机的一半以上。其中,集中光伏和分布式光伏分别贡献了61.8GW和67.14GW。

在各省市自治区新增光伏电站并网容量方面,河南以10.73GW领先全国,山东9.59GW、江苏9.14GW、湖北8.83GW、新疆8.82GW分别排名前五。

此外,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预测,到2027年,累计光伏装机将增加3倍至2350GW以上,分别超过2024年、2026年和2027年的水电、天然气和煤炭,成为全球装机容量最大的电源,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占全球发电量的近40%。

疯狂内卷下,产能严重过剩,为什么光伏装机还会翻倍?

政策继续增加

12月5日,北京市发改委关于公开征集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光伏发电项目的通知,指出支持光伏发电项目的发展。

12月5日,深圳市龙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龙岗区支持产业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到对实际投资100万元以上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按上年实际发电量给予0.3元/千瓦时最高补贴,不超过100万元。

12月4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关于加快智能港口和智能航道建设的意见》 储能、风电 “储能等清洁能源多能互补,设备迭代升级。

政策继续增加,继续推进光伏项目建设。如今,在即将到来的新年考试中,许多企业在23年的最后一个月进行了什么样的冲刺布局,以提高自己的表现。

勇争先锋?还是明哲保身?

政策在召唤,各企业积极响应,在光伏赛道上卷生卷死,勇争先锋。

12月5日,明牌珠宝宣布,为了进一步扩大公司的业务范围,增加光伏业务的协调性,公司将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公司将投资设立全资子公司。新公司正式运营后,将通过BOO模式开展光伏电站EPC合同服务,建立自主三电站。

12月2日,广东能源集团甘肃省金昌市洁源沐津新能源有限公司金川区西坡光伏产业园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全容量并网发电。据了解,该项目是广东能源集团在甘肃开发建设的第一个大型集中光伏发电项目。

11月30日,位于新疆准东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疆其亚硅业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投产。

11月29日,三峡集团世界上第一个商用兆瓦级钙钛矿地面光伏项目成功并网。项目装机容量1兆瓦,占地40亩,钙钛矿光伏组件11200元。

11月29日,上海电力宣布其匈牙利Victor光伏项目正式并网发电,容量为13.2万千瓦。

11月29日,湖北能源集团宣布收购石首源阳公司100%股权和洪湖卓阳公司100%股权,分别持有98MW农渔光互补光伏电站和200MW渔光互补光伏电站项目。

11月29日,捷荣科技宣布,计划在广西梧州市龙威区龙威镇安能集团产业园投资建设150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约62259.75万元。

11月28日,龙源电力山西公司对10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进行了全容量并网,成为山西龙源电力第一个并网的集中光伏项目。该项目总装机容量为100兆瓦,共安装540峰瓦和545峰瓦单晶硅双面光伏组件220976块。

激流勇进,勇争先锋,同时也有企业在明哲保身,先撤退。

8月1日,钱景花园宣布终止公司2022年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撤回申请文件。此前,公司宣布筹集4.69亿元,主要用于1GW高效异质结电池生产项目和2GW高效异质结太阳能组件生产项目。

根据乐通8月11日晚披露的公告,公司将大幅减少对异质结电池项目的投资规模,投资金额将从1亿元减少到1250万元。

9月底,向日葵宣布与杰佳伟创终止原投资TOPCon(隧道氧化层钝化接触)太阳能电池项目购买设备的合同。

10月19日,黄集团在回复深圳证券交易所询价函时表示,考虑到TOPCon电池是一项重资产投资,后续仍需投入大量资金,目前行业竞争激烈,公司决定将有限资源投入核心业务,确保公司未来可持续发展,因此对原项目投资进行相应调整,转让子公司安徽绿色能源控制。

11月6日,金刚光伏公司宣布,根据公司实际情况、资本市场及相关政策变化,决定终止2023年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公司原计划增加不超过20亿元的资金,用于投资4.8GW高效异质结电池和1.2GW组件项目。

谁会活到最后?

很多企业继续加码,那么谁会笑到最后呢?

在光伏硅产能逐渐过剩的环境下,生产成本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高成本企业更容易被清除。

根据公司2023年中报最新披露,通威、协鑫科技、大全能源等硅料生产成本较低,约40-50元/公斤,位于第一梯队;第二梯队企业硅料生产成本约50-70元/公斤;一些新生产能力的硅料生产成本可能更高,位于第三梯队。

疯狂内卷下,产能严重过剩,为什么光伏装机还会翻倍?

从硅成本的角度来看,由于硅价格对硅成本的影响很大,当硅价格较高时,企业之间的非硅成本差异被削弱。当硅价格进入下行周期时,反映在非硅成本中的技术差异开始反映出来。

2022年,隆基绿能和TCL中环硅片业务毛利率分别为17.6%、19.0%处于行业第一梯队。

疯狂内卷下,产能严重过剩,为什么光伏装机还会翻倍?

从组件的角度来看,组件本身的技术壁垒有限,渠道和品牌是核心竞争力。

在中国,中央企业更倾向于选择在历史供应业绩、产品第三方认证、售后质量保证能力等方面具有优势的头部件制造商,头部件制造商的产品也有一定的品牌溢价。

疯狂内卷下,产能严重过剩,为什么光伏装机还会翻倍?

总之,从成本的角度来看,龙头企业更有优势,承压能力更高,笑到最后的概率远远大于很多小企业。

参考文献:

光伏行业漫漫熊途,超过一半的企业可能会被淘汰,谁能活到最后?

新源洞察力。2023年全国光伏大数据不容错过

光伏洗牌来袭,谁先“撤退”?

捷荣技术:控股子公司计划建设150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

世界上第一个商业兆瓦钙钛矿地面光伏项目成功并网

湖北能源集团计划收购298MW光伏发电项目

亚硅首期年产1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投产

上海电力:匈牙利Victor光伏项目全资子投资建设正式并网发电

北京市发改委收集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光伏项目的通知

深圳龙岗:BIPV项目最高补贴0.3元/千瓦时,不超过100万元

交通运输部门:鼓励“光伏” 储能、风电 “储能等清洁能源多能互补,设备迭代升级

原创文章,作者:新材料情报NMT,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1111138885.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