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晚,华友钴业披露了在印尼与福特汽车、淡水谷合作项目的最新进展。
根据公告,华友钴业计划通过全资子公司华奇新加坡、淡水谷印尼、福特汽车和PT Kolaka Nickel Indonesia(以下简称“KNI公司”)签署《修订重述合资协议》,约定各方计划在印尼建设年产12万吨(镍金属量)氢氧化镍钴湿法项目。根据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总投资额约为38.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74.28亿元)。
下调投资额度
去年7月,华友钴与福特汽车和淡水谷印尼签署了合作备忘录。经过充分友好协商,双方计划引进福特汽车共同规划建设高压酸浸泡法项目。同时,项目建成后,公司将镍产品转化为电池材料产品,并提供给福特汽车。
同年11月,华友钴业与淡水河谷印尼合作开展KNI湿法冶炼厂(HPAL)在项目中,三方共同签署了《确定性合作协议》,进一步约定了各自在HPAL项目开发中的权利和责任。
与此同时,华友钴业全资子公司华奇香港与淡水谷印尼和KNI签署了股份认购协议和合资协议。华友钴业计划通过华奇香港认购KNI新股。认购完成后,华奇将持有KNI80%的股份,淡水谷印尼将持有KNI 20%的股份。
2023年3月,华友钴业、福特汽车、淡水河谷印尼达成最终协议,对印尼矿区镍加工项目投资45亿美元。
现在,华友钴业的实施者不仅将投资额度降至38.4亿美元,还成为华奇新加坡。
同时,根据最新协议,福特汽车将首先完成KNI8.5%新发行股份的认购。认购完成后,华奇新加坡将持有KNI73.2%的股份,福特汽车和淡水谷印尼将分别持有8.5%和18.3%的KNI股份。
在约定的期限内,福特汽车最终将选择参与KNI公司8.5%或17%的股权认购,淡水谷印尼将有权行使KNI公司最多30%的期权,KNI公司的最终股权结构将取决于各方的实际行使。
印尼在两年内六次落子
自2022年以来,华友钴业已六次落子印尼。
今年9月25日,华友钴业宣布了三个LG化学项目计划,其中两个在印尼定居,分别为1、
双方在印尼设立年产5万吨的前驱体和配套合资企业,经双方协商可增资扩产;2、双方将在印尼成立年产6万吨镍金属高压酸浸湿法冶炼合资企业。
7月25日,华友钴业宣布计划通过全资子公司HUAYAO和STRIVEVE、LINDO在印尼合资建设年产5万吨镍金属硫酸镍项目。该项目总投资约2亿美元,建设在印尼马鲁古群岛的哈马黑拉岛纬达贝工业园区(IWIP)内。
3月30日,华友钴业和淡水谷印尼宣布与福特汽车签署三方合作协议,投资印尼波马拉矿区高压酸浸项目。该项目预计将于2026年投入商业运营。
截至目前,华友钴业已在印尼投资参股8个项目,其中已建成在建5个项目,分别是华悦6万吨镍金属湿法冶炼项目(去年生产)、华科4.5万吨镍金属量火法(基本实现达产)、华飞12万吨镍金属湿法冶炼项目(今年6月试产);华山12万吨镍金属湿法冶炼项目和Pomala湿法冶炼项目有序开展。
狩猎“镍矿”
显然,华友钴业多次布局印尼,重点关注印尼丰富的镍矿资源。在最新公告中,华友钴业明确表示,公司的发展战略规划以新能源锂材料产业为重点发展的核心业务。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全球商业化,三元材料对镍资源的需求将继续增长。
数据显示,全球发明的镍资源大多集中在印尼、澳大利亚、巴西、俄罗斯、古巴和菲律宾,分为红土镍矿和硫化镍矿,其中红土镍矿约占全球70%,硫化镍矿约占30%。
印尼镍矿资源储量约13亿吨,探明储量6亿吨,是全球镍资源供应的重要来源,也是我国镍资源的主要供应之一。
华友钴业不是唯一一家“觊觎”印尼镍矿资源的公司。近年来,全球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宣布在印尼展开布局,开启了“狩猎”印尼的行动,涉及企业向终端汽车企业覆盖材料,几乎贯穿锂电池上下游产业链。
在中国,国内三元前驱体三大巨头齐聚印尼。除华友钴业外,格林美和中伟股份还通过直接投资和持股在印尼安排了多个镍钴资源项目,并将于2022-2025年投产。
其中,格林美在今年7月和9月继续加大印尼项目的布局。截至目前,格林美已于2022年投产4个与印尼镍矿相关的项目(包括合资企业),分别是青美邦(湿法工艺,镍产能7.3万吨,钴产能0.6万吨);格林美香港 Merit 伟明集团(火法工艺,镍产能5万吨)预计2025年投产;格林美 ECOPRO SKON(湿法工艺,镍产能3万吨,钴产能0.3万吨),计划2024年投产;美明新能源(湿法工艺,镍产能2万吨,钴产能0.2万吨)。
此外,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邦普循环、盛屯矿业、荣百科技、龙盘科技、海亮股份等产业链企业也落户印尼。
在海外,LG新能源已经布局了多个动力电池供应链项目,并与现代汽车印尼合作建设了10GWH规模的电池合资工厂。
原创文章,作者:OFweek锂电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0714138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