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博世即将诞生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将被华为系统剥离

中国版博世即将诞生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将被华为系统剥离

中国版“博世”即将诞生‍‍‍

作者|王磊 楚门

这也许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转折点。

华为BU的一些业务将独立发展,成为一家新公司。

但聪明的是,新公司不再是华为自己的底层,而是通过股权开放的方式,吸引汽车公司加入。

长安汽车是第一家入股的汽车公司。未来,可能会有不止一家汽车公司加入这家新公司。

这意味着华为汽车BU将与汽车公司深度捆绑,其中既有业务又有实际利益,汽车BU也将消除最大障碍之一——

汽车公司最怕的“失去灵魂”顾虑,抹去。

对于汽车公司来说,加入华为的朋友圈将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如果他们不加入,他们将远远落后于对手。

智能汽车时代“博世”,逐渐成长。

01国家级智能技术平台诞生

对于华为概念股来说,市场总是闻风必涨。

今日a股开盘,长安汽车直接涨停。国联证券还发布研究报告,对长安汽车购买进行评级。

根据双方签署的投资合作备忘录,最重要的合作是华为新成立的合资企业,专注于智能联网汽车智能驾驶系统和增量部件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并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的核心技术和资源整合到新公司。

长安汽车及其关联方将有意投资公司,并与华为共同支持新公司的未来发展。

根据长安发布的声明,合作甲方为华为科技有限公司,乙方为重庆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中国版博世即将诞生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将被华为系统剥离

新公司的业务范围包括智能汽车驾驶解决方案、智能驾驶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汽车云、AR-HUD和智能车灯。此外,华为还将在新公司的业务范围内注入相关技术、资产和人员。

这一目的非常明确——华为要大规模实施自己的智能汽车实力。

作为乙方的长安汽车及其关联方,新公司股权的最高比例为40%。

中国版博世即将诞生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将被华为系统剥离

简单来说,华为出技术出人,长安负责出钱。

此外,长安的公告还特别提到,新合资企业将根据市场原则独立经营,华为原则上不从事与新公司业务范围竞争的业务。

事实上,在双方正式宣布前几天,“长安汽车入股华为BUBU”新闻在互联网上流行起来。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将被华为系统剥离的谣言越来越强烈,甚至有估值——2500亿,转手后的最大股东是重庆市国资委,而长安是唯一一家参与收购的汽车公司。

当时长安回应说,华为BU的消息不真实,华为也表示不清楚。

事实证明,谣言从来都不是空穴来风。

目前,新公司各方的具体持股比例尚未公布,但从长安持股不超过40%的上限来看,新公司仍由华为控股。除大股东长安外,新公司还将逐步向现有战略合作伙伴汽车公司和具有战略价值的汽车公司等投资者开放股权,成为股权多元化的公司。

中国版博世即将诞生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将被华为系统剥离

这意味着长安不会是未来唯一的股东,新公司的产品和成果不仅限于长安的汽车公司,也为其他未来想要合作的汽车公司留下了空间。

据中国商业新闻报道,双方的具体合作仍在谈判中,预计将在6个月内完成。长安汽车表示,华为计划成立的新公司只提供解决方案和其他技术支持,而不制造汽车。

为什么02是长安汽车?

总部位于重庆的中国汽车四大集团阵营企业之一长安汽车。

虽然属于国家队,但其估值并不高。

截至11月9日,长安汽车1倍市销率PS远低于3.3倍的小鹏汽车,2.6倍的理想汽车,1.4倍的长城汽车。

作为自己的邻居——赛力斯,市值一度接近这家百年车企,11月26日收盘后,双方市值分别为1146亿元和1764亿元。

早在上周四,长安汽车一度交易限额,全天交易量达到137亿元,周五继续创下新高,交易量接近100亿元,如此大的交易量可能不是散户投资者,虽然否认之前的谣言,但异常一定很奇怪。

与华为牵手无疑是引爆股价的重要驱动力,长安与华为的合作也不是第一次。

2019年,长安汽车和华为在重庆签署了智能驾驶和驾驶舱战略合作协议,这也是阿维塔的原型。

中国版博世即将诞生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将被华为系统剥离

随后阿维塔出现,让长安看到弯道超车的机会,今年8月,长安和华为继阿维塔品牌第二联盟后,长安子品牌深蓝与华为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然后长安汽车与华为签署了全面持续深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进一步深化。

对于长安汽车来说,参与华为新公司的成立意义重大。

一方面,华为可以利用华为在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驾驶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等领域的技术优势,实现自身的智能转型。

另一方面,对于急需下半场拿到票的长安来说,其优势在于拥有丰富的汽车制造经验和720亿元现金。能化恰恰是其短板。

中国版博世即将诞生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将被华为系统剥离

在各自为营的情况下,成本效益不高。花很多钱研发是长安汽车不想看到的情况。一方面,他们不擅长,另一方面,时间周期太长。

不难想象,即使在新合资企业成立后,人工智能模式下的阿维塔12也是合作模式的典范。即使其他汽车公司加入,阿维塔仍将是华为技术支持最全面、智能驾驶体验最完美的品牌之一。

中国版博世即将诞生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将被华为系统剥离

此外,华为在20万以下的车型中没有明确的合作汽车公司,长安在这个价格范围内的优势非常明显。

随着长安再次搭上华为的大船,一些人感到危机。

就在华为和长安汽车合作成立新公司的那天,赛力斯连夜发表声明,似乎强调自己是华为的小甜甜。

中国版博世即将诞生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将被华为系统剥离

赛力斯在声明中再次强调,他是华为汽车BU合作最深、范围最广、装载量最大的汽车合作伙伴,并连续使用了多个汽车合作伙伴“不影响”稳定自己的地位。

他还表示,他已收到邀请共同投资目标公司参与电气和智能开放平台的建设,公司正在积极论证参与投资和合作的相关事宜。

03“中国版”博世的诞生

问界新M7“起死回生”热销,还有与奇瑞合作的新车——华为智能选车业务首款汽车——可以说,随着智界S7的到来,华为BU迎来了成立以来的亮点时刻。

这个时候却在考虑新建一家公司,华为下一盘要打什么大棋?

余承东此前曾透露,汽车业务是华为唯一亏损的业务。他还表示,华为每年在汽车业务上投资超过10亿美元。除了巨大的资本投资,华为在人力资源方面并不含糊。余承东表示,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直接投资7000人,间接投资1万多人。

根据华为2023年前三季度的财务报告,其收入为4566亿元,同比增长了2.4%。

中国版博世即将诞生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将被华为系统剥离

前三季度净利润为798亿,但也包括527亿卖出荣耀,“期末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余额”2.239亿,虽然比2022年底的1.473亿增加了766亿,但如果减去915亿融资贷款,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实际上是-320亿。

虽然华为的汽车BU业务如火如荼,但它实际上在不断消耗华为的现金流,降低利润率。

此外,华为打造的车BU除了打破内耗外,还有更大的目标。

“我们一直认为,中国需要建立一个由汽车行业共同参与的电动智能开放平台,一个有‘火车头’开放平台。“余承东在签约现场说了这样一句话。

2019年,华为汽车BU业务正式成立,当时大喊要做。“博世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口号。

2019年5月,华为负责人任正非发布了一份组织变更文件,确认成立了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部门。与此同时,华为在进入汽车行业后的角色明确定位:华为不制造汽车,专注于ICT技术,帮助企业制造汽车,成为汽车增量部件提供商。

而且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多次重申不造车的态度。

中国版博世即将诞生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将被华为系统剥离

不造车并不意味着你不想在汽车行业做事。

前不久在广州车展上,“鸿蒙智行”品牌以独立展位的形式正式亮相。随着问世界系列的日益成熟,华为模式的成功已经向市场证明,这也意味着唯一亏损的业务已经出现“长大了”,是时候为家人赚钱了。

事实上,像华为这样的头部技术玩家开放股权和整车厂股权的方式并不多见。中国也有类似的成功案例“联合电子”作为Tier的成立, 博世牵头,然后上汽跟着注资。

李翔还在微博上公开表示,此次合作将华为类比为博世、长安类比上汽。

中国版博世即将诞生 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将被华为系统剥离

此前,华为汽车BU是一家技术和包装方案提供商。开放股权的新公司将从简单的供应商转变为需求 供应的融合共同体,即其官方定位“参与汽车行业的智能开放平台”。

毕竟,一些汽车公司抵制与华为的合作模式,担心失去合作模式“灵魂”,华为独立市场化汽车BU业务,实现股权多元化,大大缓解了一些汽车公司“灵魂论”。

此外,华为愿意接受汽车公司的股份“灵魂”与目前相比,华为的供应链将获得更大的规模效应,这不仅节省了平台建设的成本,而且还可以分享大规模降低成本的股息,并从股票中获得股息。

此外,在引进长安作为国有资产背景的合作伙伴后,汽车BU业务还可以消除其他原始设备制造商的疑虑,促进更积极的合作。此举还将充分发挥华为智能汽车的技术能力,广泛应用和推广其他品牌,甚至缓解海外市场准入问题。

因此,目前汽车BU的首要任务是提高合作基数,毕竟只有形成规模,才能摊销成本。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哪些车企入伙。

原创文章,作者:超电实验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281413613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