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汽车时评 在上汽集团发布2023年上半年财务报告后,一些投资者表达了这样的感受:“中国汽车行业利润最大的地位正式变更所有者”。
9月1日,在上汽集团发布财务报告的第二天,国海证券发布了“增持”评级。然而,在风险提示中,国海证券表示,上汽集团“汽车销售增长低于预期;受部分国家贸易保护政策影响,海外市场仍不确定;合资品牌销售恢复低于预期;独立品牌销售低于预期;新车上市流程低于预期;公司海外业务低于预期。”
对上汽集团今年面临的形势,总结了五个“低于预期”和一个“不确定性”的风险提示。
财务报告显示,公司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3265.5亿元,同比增长3.3%;归母净利润70.9亿元,同比增长2.5%;扣除非归属母亲净利润56.7亿元,同比下降7.2%。
统计显示,上汽集团在12家上市汽车公司中仍排名第一。然而,比亚迪(109.5亿)和长安汽车(76.53亿)超过了净利润,排名第三。
要知道,半年前,即2022年底,上汽集团的净利润(161.1亿)仅比比比亚迪(166.2)少5亿。仅半年时间,两者的盈利能力差距就在40亿左右,差距扩大了8倍。上汽集团几乎失去了一个广汽集团 长城汽车。
如果前“老大哥”上汽集团在去年年底暂时落后,今年上半年的财务报告显示,汽车行业的格局已经正式改变。为什么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变化如此之快?前“老大哥”遇到了什么问题?
汽车制造业的利润急剧下降 利润依赖于零部件和财务支持?
“与最糟糕的2022年相比,三大合资企业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净利润雪崩分别减少了23亿、17亿、3亿和43亿。”这是一位投资者的回答。
财务报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上汽大众归母净利润5.34亿元,上汽通用归母净利润5.28亿元,上汽通用归母净利润0.4亿元,华宇归母净利润28.40亿元,上汽财务归母净利润33.15亿元。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上汽大众归母净利润28.04亿元,上汽通用归母净利润22.80亿元,上汽通用五菱归母净利润3.50亿元,华宇归母净利润25.18亿元,上汽金融归母净利润33.62亿元。
两组数据比较显示,华宇汽车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的生产和销售,今年上半年和去年上半年变化不大,净利润增加。上汽金融公司从事金融服务业务,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与去年基本持平。
今年上半年上汽集团净利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归母净利润分别下降81%、76.8%和88.5%令人震惊。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上半年上汽大众销量57.5万辆,上汽通用销量50.7万辆,上汽通用五菱销量62.2万辆。今年上半年,上汽大众销量50.3万辆,同比下降12.42%;上汽通用销量45万辆,同比下降11%,上汽通用五菱销量52万辆,同比下降16.39%。
显然,净利润和销量的下降显然不成比例。上半年上汽通用五菱销量52万辆,净利润只有10%左右,一辆车只赚77.3元。
对此,上汽集团表示,尽管在制造业,原因是“合资企业加快新能源战略转型,增加新产品市场推广 本期单层净利润受影响,但考虑到销售公司促进消费、减少库存等积极因素的贡献,主要合资企业对本期净利润的影响有限。”
综上所述,一是新能源转型,二是库存减少和促销降价导致净利润暴跌。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华宇汽车和上汽金融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72.57亿元,整个上汽集团净利润70.9亿元,意味着上汽乘用车业务部门可能处于亏损状态。
新能源转型:上汽大众“割肉”求生 五菱走下祭坛 未来未卜,智己飞凡
显然,上汽集团正面临双面冲击,一方面是企业内部新能源转型的痛苦,另一方面是外部市场的极端内部卷。作为一家传统的汽车巨头,上汽集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
首先,上汽大众的新能源转型正面临着“切肉”的生存。
数据显示,上汽大众ID.月销量从6月的1819辆飙升至7月的7378辆,取得了今年以来月销量的最佳成绩。
这一结果的起源是ID.3.7月推出至高立减少 降价活动3.7万元。ID.起价降至12.59万,直接与比亚迪海豚竞争。
降价的效果立竿见影。数据显示,7月份ID.月销量超过1万辆,销量超过10296辆。降价前,ID.除3月份的3417辆车外,3月份的月销量不超过3000辆,而最低销量只有283辆。
利润促销的结果非常明显。尝到甜头的上汽大众,在8月份乘胜追求ID.4 X价格下调了5万,ID.6X的价格也降低了3.5万左右。
虽然降价给上汽大众带来了不错的销量,但不知道下半年上汽大众的净利润会交出什么样的数据。
与上汽大众不同的是,尽管市场上出现了一轮“价格战”,但上汽通用五菱推出的新产品价格一路上涨。
从上面可以看出,上半年上汽通用五菱平均一辆车赚了77.3元左右,可谓薄利多销。然而,这种策略可能已经结束了。
乘联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销量374.7万辆,同比增长44.1%。其中,微型电动汽车累计零售量为30.0万辆,同比下降42.1%,是下降最大的电动汽车细分市场之一。
五菱宏光MINIEV作为微型电动汽车销量之王,上市第二年年销量超过50万辆,创下汽车市场新纪录。虽然今年上半年该车仍然是销量最好的微型电动汽车,但今年上半年累计销量仅为12万辆,月平均销量超过2万辆,同比下降35.3%。与去年相比,今年上半年五菱宏光MINIEV月平均销量低于1.1万辆。
面对主要产品销量的下滑,上汽通用五菱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不断推出新产品。
今年3月,上汽通用五菱宾果上市,起价5.98万起,比2.98万起的五菱红光MINIEV贵很多。
最新数据显示,五菱宾果8月份销量达到20188台,累计销量超过10万台。
但有网友发现,某平台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31日至8月27日,五菱滨果销量为1.3万辆,8月份销量为20188辆,这意味着五菱滨果在8月最后3天内销量约为700辆。
数据显示,上汽通用五菱作为上汽集团新能源销量的负责人,上半年销量同比下降16.39%。面对7、在8月份的新一轮“价格战”中,上汽通用五菱下半年的销量是否会回升仍不得而知。但销量的下降必然会带来更低的利润。上汽通用五菱今年会亏损吗?
显然,随着微型电动汽车市场的萎缩,上汽通用五菱正在调整产品战略,推出更昂贵的新产品进入市场。然而,从下到上,新能源的“价格战”显然是逆流而上的。上汽通用五菱能否再次回到祭坛仍然是一个问题。
财务报告中反复提到“发力新赛道”,显然这个重任寄托在智己和飞凡两个新品牌上。
根据之前的销售数据,LS7每月保持在不到2000辆的水平。
"在高级智能驾驶能力方面,我们和华为、小鹏是行业前三,各有所长。"智己汽车联合首席执行官刘涛在成都车展上定位了智己。他还表示,他已经完成了痛苦的技术积累。
在成都车展上,智己出现了全新的LS6产品,与前两款产品相比,入门价下降到23万。显然,LS6将肩负起智自走量的重任。
同样,作为上汽集团的新品牌,飞凡汽车的表现还是未来不确定的。数据显示,2023年前7个月累计销量为1.24万辆,同比增长43.87%。飞凡汽车销量的增长仅与行业平均水平持平,处于行业中游水平,并不引人注目。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飞凡汽车还没有走量产品。目前,其未来走势并不明朗。
原创文章,作者:凤凰网汽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9/0511119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