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金融生产 文|李亦辉 编|深海
曾经的自主老板奇瑞汽车,被传又在筹划IPO。
12月13日,奇瑞高管告诉媒体,该公司正在积极准备上市,其余信息不准确。此前,据媒体报道,IDG资本正在考虑以70亿元的价格从现有股东那里收购奇瑞控股的股票。
奇瑞汽车是中国为数不多的尚未上市的国有汽车企业之一,历史上多次未能成功影响资本市场。从业务数据来看,奇瑞控股前三季度收入为2130.2亿元,同比增长47.4%。在a股市场,这个规模大约是比亚迪和长城汽车的一半。
在公司数据表现良好的情况下,奇瑞无疑想抓住这个机会重启IPO。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也在2022年瑶光战略发布会上宣布,奇瑞将在2025年前完成IPO。
然而,奇瑞的新能源已经落后,市场存在感较弱;与此同时,当前的资本市场环境可能是奇瑞IPO需要面临的挑战。
海南科技职业大学客座教授张翔告诉雷达金融,资本投资重视新能源,奇瑞目前的销售主要由燃料汽车贡献,新能源是其不足;其次,许多国有汽车制造企业独立上市,可以获得更高的估值,但奇瑞新能源尚未独立上市。
为了解决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落后的困境,尹同跃反思并“自我批评”,奇瑞也在多方面努力。奇瑞此前已与华为携手开展智能选车业务,但能否帮助其破局还不得而知。
上市之路曲折漫长
谈起奇瑞的上市路,就像一部曲折的连续剧。
20世纪90年代初,芜湖市提出发展汽车工业。当时是一汽大众总装车间主任尹同跃,当时是芜湖市副市长詹夏“总是为外国人做事没有前途”被感动,毅然辞去南下安徽老家,主持汽车制造项目。
1997年,尹同跃到芜湖后,利用各种关系为奇瑞挖掘人才。据说尹同跃带着人们来到长满荒草的空地上,兴奋地告诉大家“这是发动机厂,这是研发中心,这是总装厂……”虽然是凭空画大饼,但还是为奇瑞组建了一个50多人的团队。
奇瑞在建厂的同时,也花了2500万美元从福特引进了发动机和生产线。再加上一年多的科研和研究,奇瑞的第一款产品于1999年12月下线。
与上汽合作上市“准生证”之后,奇瑞迅速驶入发展的快车道,风云、旗云、QQ、一批新车型,如东方之子,陆续上市。
早在2004年,安徽省政府就推动了奇瑞上市进程,对后者进行了股份制改造。
2007年8月,尹同跃公开表示,奇瑞将尽快启动上市融资计划。然而,随着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和国内股市的急剧下跌,奇瑞的上市被搁置。
2009年7月,奇瑞在准备上市申请材料的过程中发现,湖山投资的最终持有人数量众多,使得公司股东数量远远超过200人,必须调整,上市计划只能再次暂停。
奇瑞多次尝试IPO失败,决定改变主意。奇瑞控股推动其伯特利、埃夫特和瑞湖模具三家汽车零部件公司上市。
2016年,奇瑞新能源试图通过海螺型材“借壳上市”,还是失败了;后来转向科技创新板上市,最后却失败了。
此后,奇瑞的混合改革于2018年9月开始。最后,2019年底,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青岛五道口”)投资196亿元,收购奇瑞控股51%股权和奇瑞汽车35.58%股权,成为两家公司最大股东,取代芜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成为奇瑞集团实际控股人。
奇瑞汽车内部人士告诉媒体,一方面,青岛五道口愿意溢价1亿元;另一方面,青岛五道口也承诺“帮忙不添乱”。
数据显示,青岛即墨区是青岛五道口的重要基石投资者。但青岛五道口与奇瑞的混合改革并未完全完成。
2022年2月,“果链”巨头立讯精密控股股东立讯有限公司投资100.54亿元,从青岛五道口收购奇瑞控股19.88%、奇瑞汽车7.87%和奇瑞新能源6.24%。
交易完成后,青岛五道口持有奇瑞控股股权降至26.89%,低于芜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芜湖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全资控股)27.68%。作为第二大股东,立讯有限公司将排名第四。
青岛五道口退居第二大股东,这也意味着奇瑞控制权已从青岛即墨区政府返回芜湖市国资委。
同年9月,尹同跃在瑶光战略发布会上宣布,奇瑞汽车将在2025年前完成IPO。
直到最近,有消息称,IDG资本正在考虑从现有股东那里购买奇瑞控股最高70亿元的股份,成为未上市大型汽车制造商的股东。IDG正在为这笔潜在交易筹集资金。与此同时,奇瑞控股正在重新考虑在其子公司奇瑞上市其股份。奇瑞计划明年尽快提交IPO申请,并可能寻求高达1500亿元的估值。
从最新回应来看,奇瑞确实计划上市。就在几次与IPO擦肩而过之后,虽然财务状况支持公司从公司层面重启上市,但鉴于近期整体市场环境不佳,IPO审计监管收紧,尹同跃和奇瑞IPO之旅可能不会一帆风顺。
海外市场支撑了一半的销量
奇瑞作为曾经的自主老大哥,曾十一次夺得国产品牌销冠。
回顾过去,2009年是奇瑞的转折点。今年,奇瑞改变了过去10年单一品牌的战略,实施了凯瑞、奇瑞、威林和瑞奇的多品牌战略。新增的三个品牌将使用新的标志和建设渠道,由不同的销售公司负责业务。
多品牌战略是尹同跃“多生孩子容易打架”他希望用更多的品牌来占领细分市场,但现实给了他沉重的打击。
今年,比亚迪用F3打败了奇瑞兄弟。比亚迪销量44.84万辆,奇瑞兄弟加起来只有50.03万辆。比亚迪第一次动摇了奇瑞独立老板的地位。
2013年,尹同跃不得不宣布终止多品牌战略,回归“一个奇瑞”。随后,2014年和2018年,奇瑞两次开启多品牌战略,建立了观致、凯义、捷途、星途等,但这些品牌的明星车型并不多。
产品策略的摇摆也给奇瑞本身带来了制约。张翔指出,奇瑞推出了大量品牌,烧掉了大量资金,导致奇瑞汽车亏损。如果财务报表不好,资本就不会轻易接管。
据媒体报道,从2005年到2018年,奇瑞汽车的营业利润大多为负,只有2006年、2007年、2013年和2017年。
此外,芜湖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发布的《2020年债券年报》显示,奇瑞2020年的收入为347.62亿元,净利润仅为737.18万元。
近年来,随着海外销量的飙升,奇瑞的整体销量回到了中国的前沿。奇瑞的出海始于20年前,2001年进入叙利亚市场,然后扩大了智利、俄罗斯和巴西。
如今,奇瑞已经覆盖了俄罗斯、巴西、埃及等10个生产基地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
根据公开数据,奇瑞今年前三季度销量超过125万辆。其中,出口销量达到64.8万辆,同比增长110%以上,海外市场支撑了奇瑞的一半。
前三季度奇瑞控股收入为2130.2亿元,同比增长47.4%,超过去年全年。
当然,奇瑞的海外市场也面临着侵蚀,越来越多的竞争对手加速出海。今年前三季度,比亚迪出口15.4万辆,比2022年增长5.2倍;同期,长城汽车出口21.2万辆,同比增长89.4%。
新能源“掉队”明显
与出口风光相比,奇瑞在新能源赛道上确实黯淡了一些。
在历史上,尽管奇瑞在新能源领域起步较早,但它并没有保持先发优势。近年来,面对下滑,奇瑞希望推出易走量的微型电动汽车来缩短差距,微型电动汽车包括奇瑞QQ冰淇淋、小蚂蚁等。
但微型电动汽车不足以动摇新能源汽车的市场竞争格局,低端车型也会损害品牌形象。
在张翔看来,奇瑞在新能源汽车爆发时,资源集中在A00级车型上,B级车型或高端车型很少,导致其逐渐出现“掉队” 。
今年4月,奇瑞宣布了新能源战略“奇瑞,星途,捷途,iCAR”四大品牌构建全新的品牌矩阵,对新能源汽车市场产生全面影响。
根据乘联披露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奇瑞新能源汽车批发量仅为8.21万辆,而去年前七个月,奇瑞新能源汽车销量已超过13万辆。
下半年,中型纯电 SUV奇瑞eQ7正式上市销售,目前还没有改善销售。由于奇瑞已经很久没有主动发布新能源销售数据了,根据乘客联合会给出的销售估计,奇瑞10月份的新能源汽车估计销量仅为1.4万辆左右。
随着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大步发展,奇瑞的销售业绩让尹同跃感到焦虑。
10月16日,尹同跃在奇瑞2023科技日“自我批评”到,“奇瑞在新能源汽车方面‘起得很早,也赶了个晚集’”。
他还说,奇瑞现在想成为后来者,奇瑞已经为新能源和智能网络汽车做好了准备,“明年,我们非常有信心,我们在新能源行业的排名不会像今年那样有礼貌!”
奇瑞的动作之一是加入华为“朋友圈”。11月9日,华为与奇瑞合作的第一款纯电动汽车智能S7开始预售,包括标准航空版、长航版、超级航空版和四轮驱动旗舰版,预售价格在25.8万元至35.8万元之间。
据媒体报道,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上述车型发布会上表示,目前四个版本的价格都在亏损,希望未来成本能随着成交量的增加而平衡。
但尹同跃在10月份的活动中表示,奇瑞绝不是靠亏损来换取新能源的销售,这是奇瑞不做的。
在外界看来,如果有这样的差异,即使奇瑞加入了智能选车品牌,也很难得到华为的太多祝福。
随着汽车工业向新能源转型的加速,如何快速弥补奇瑞新能源落后的课程,是尹同跃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原创文章,作者:雷达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2/1622139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