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牌当天股价从最高1

作者|碣石

文本共4413字,预计阅读时间为12分钟

恒大汽车的生命悬在一线,最近等待救援人员。

8月14日,恒大宣布将获得中东纽顿集团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和6亿元的过渡资金,以确保恒驰的生产。

纽顿集团作为恒大的救世主,也是一家新能源汽车公司,总部位于阿联酋迪拜,创始人来自中国。纽顿集团的前身是一家名叫艾康尼克的汽车公司。2014年成立后,它在2019年获得了汽车制造资格,但很快消失在公众视野中。

恒大汽车除了吸引战略投资外,从未忘记自救。7月27日,恒大汽车宣布,该公司已向香港证券交易所申请恢复其股份,因为该公司已达到所有恢复交易的指导方针。

就在公告发布前一天,恒大汽车连续发布了三份业绩报告,包括2021年、2022年中期和2022年。同时还表示:“三份业绩报告的发布,意味着公司符合恢复交易的重要条件,恢复交易已经是箭在弦上。”

然而,三份业绩报告的发布并没有使恒大汽车股价飙升,而是导致投资者逃跑。原因似乎是它的表现太差,在短短四年内损失了近1000亿元,使投资者失去了信心。

事实上,恒大汽车在成立之初,一直依靠大量的投资,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布局上,很多人也非常乐观。但是,恒大汽车的产品真的可靠吗?他们自己的巨大损失真的可以通过销售汽车来弥补吗?恒大的大量债务负担真的不会影响它吗?

1

恒大汽车,业绩惨淡

今年7月28日,恒大离开股市近一年半后,当天复牌交易。复牌当天股价从最高1.72元跌至收盘价1.24元,跌幅超过60%,换手率达到4.35%。无数被锁定的投资者上演了割肉逃亡。

恒大复牌后股价大幅下跌,似乎源于人们对其信仰的崩溃。虽然在宣布复牌的前一天晚上连续发布了2021年、2022年中期和2022年的三份业绩报告,但业绩数据并没有让人重拾信心,反而让很多投资者感到绝望。

事实上,自2019年正式造车以来,恒大汽车的经营业绩一直不够突出。其财务报告显示,从2019年到2022年,恒大分别实现收入56.36亿元、154.78亿元、7498.6万元和1.34亿元,收入分别同比增长79.88%、174.8%、负的99.52%、以及78.71%。公司四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负44.26亿元、负73.94亿元、负562.75亿元、负276.6亿元,同比增长负209.67%、负的67.05%、负的661.08%、以及50.85%。

由此可见,恒大自更名以来,收入经历了过山车式的变化,收入波动很大。2022年的营业收入不到2020年的1%;与此同时,从2019年到2022年,归母净利润始终为负,四年总亏损超过950亿元,2021年亏损达到高峰,虽然2022年有所缓解,但亏损仍然很大。

恒大汽车惨不忍睹的业绩,不仅体现在其收入下降、巨额亏损等方面,其与资产负债有关的数据,同样令人震惊。

根据财务报告,2019年至2022年,恒大汽车总资产分别为934.08亿元、1500.65亿元、1435.69亿元、1152.21亿元,总负债分别为947.04亿元、1559.03亿元、1829.08亿元、1838.72亿元,净资产为负12.96亿元,负58.39亿元,负393.39亿元,负686.51亿元,负债率为101.39%、103.89%、127.4%、159.58%。

由此可见,从2019年到2022年,恒大的净资产一直为负,负债率一直保持在100%以上,实际上处于资不抵债的状态;早在2018年,恒大就出现了净资产为负的现象,当年净资产为负的6.62亿元,负债率为102.99%。

与此同时,恒大的负债规模也在逐年扩大。截至2022年底,其净资产比2020年减少了628.12亿元,负债率比2019年增加了58.19个百分点。

不仅如此,恒大的财务报告还显示,2019年至2022年,其现金和现金等价物分别为122.73亿元、141.45亿元、52.61亿元和2.39亿元;恒大的固定资产分别为147.89亿元、227.06亿元、255.14亿元和174.58亿元。

由此可见,近年来恒大汽车持有的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固定资产也逐渐减少现金和现金等价物中持有的股票几乎已经见底。

2

投资没有上限

事实上,恒大汽车最初成立时,其绘画风格与现在完全相反。它在投资、研发、并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努力。为了造车,可以称之为挥金如土。

早在2018年,恒大就开始进入新能源汽车领域。在与贾跃亭合作失败后,恒大宣布与对方划清界限,开始布局自己的汽车制造产业链。

2019年初,恒大健康消费9.3亿美元,收购国能汽车母公司NEVS,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更名为恒大汽车。

此后,恒大购买了湖北泰特机电70%的股权,全资投资英国Protean、德国汽车动力工程公司Hofer、瑞典跑车品牌柯尼塞格;同时,恒大还投资10.6亿元入股上海卡内新能源公司,布局动力电池产业链;与国家电网合作,成立了国家电网恒大智能能源服务公司,进入充电市场。

后来,恒大向新疆广汇集团注资145亿元,获得40%的股权,为新能源汽车创造销售渠道;与博世、麦格纳、大陆、采埃孚、蒂森克虏伯、捷太格特、巴斯夫等世界级汽车零部件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除了雄心勃勃的投资,恒大汽车在未来的前景中也非常乐观。在恒大汽车产品规划方面,徐家印一口气规划了恒驰1-9款车型,并表示将在上海、天津、广东、辽宁等地建立恒驰汽车生产基地。

与此同时,恒大汽车在产量规划上也充满了信心。计划到2025年实现汽车年产量超过100万辆;到2035年,汽车年产量超过500万辆。

可以看出,在恒大汽车制造理念中,相关技术、渠道可以购买,不能购买选择合作。在这方面,徐家印在2019年11月恒大新能源汽车全球战略合作伙伴峰会上总结了恒大汽车制造的15个座右铭:“买、买、合、圈、大、好。”他说:“购买所有可以购买的核心技术,如果你不能购买,你将在各个方面合作。”

恒大汽车的投资也在上升,以支持徐家印的汽车制造计划。财务报告显示,2019年至2022年,恒大汽车销售成本分别为37.48亿元、126.96亿元、2.46亿元和2.28亿元;其销售和分销费用,分别为8.68亿元、22.38亿元、12.86亿元、1.96亿元;行政费用分别为31.56亿元、40.75亿元、77.95亿元、26.17亿元;融资成本分别为23.74亿元、28.41亿元、18.1亿元、12.31亿元。

与此同时,这种高投资、高投资的汽车制造模式也给了资本市场信心。2021年初,恒大汽车股价达到峰值,最高价格为每股72.25元,市值接近7000亿元。恒大汽车似乎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

回顾纽顿集团,中东电动汽车的新力量与中国有着相当大的关系。纽顿集团前身为中国天津公司艾康尼克,在“涅盘”后获得阿联酋皇家基金注资,并于2016年在迪拜成立。该公司是阿布扎比第一家获得新能源汽车生产许可证的制造商,并得到了阿联酋政府的大力支持。

根据公开信息,纽顿集团目前在模块化纯电动平台、数字车载互联系统、电子架构和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主要产品包括超级跑步、全尺寸SPV和紧凑型SPV。

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员吕超伟分析指出,除传统石油行业外,阿联酋对新能源汽车行业有着长远的战略规划,纽顿集团对新能源汽车行业也有着巨大的“野心”。目前,纽顿集团的发展过程与恒大汽车相似,不排除恒大汽车在适当的时候被“吞下”。

3

瘦身成功吗?

虽然恒大汽车一直在自救,但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

恒大汽车虽然规划了多款车型,但其唯一的车型恒驰5直到2022年10月才达到量产交付标准。

但自首次交付以来,恒驰5在半年多的时间里,只交付了1000台左右,与徐家印以前的量产目标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

对于这种情况,恒大汽车在恢复交易时曾宣布:“随着公司推出恒驰5款车型,目前已交付1000多辆车,公司收入变得更加可行和可持续。”但现实是,恒驰5的价格约为20万元,2022年只给恒大带来了6000多万元的收入。

不仅如此,恒大汽车还在今年4月公告称,由于资金不足,其在天津的工厂暂停了恒驰5的生产。为了自救,恒大抛出了5亿美元的融资计划,以满足恒驰5生产和公司正常运营的资本需求。目前,恒大的天津工厂已重新开工。

恒驰5的生产情况一波三折,这款车的使用情况,也让车主心情起伏。

例如,一些恒驰5车主发现,这款车的中央控制屏幕出现了文本压力,被网民戏称为“折叠”;与此同时,一些网民反馈说,恒大正式宣布恒驰5 CLTC续航里程602公里,实际情况只能跑300多公里,续航里程严重虚拟;另一方面,有网友反馈恒驰5刹车异响,包括L2辅助驾驶,具有自适应巡航、交通标志识别等功能,也不知道为什么不能用。

虽然交付的恒驰5有很多问题,但恒大似乎对未来的产品仍然充满信心。例如,恒大汽车相关人士曾表示,在汽车研发领域,恒驰6和恒驰7将致力于提高产品竞争力。

与此同时,恒大汽车在复牌公告中也表示,其两款新车恒驰6(紧凑型SUV)、恒驰7(中型车)将在不久的将来完成量产并亮相。

恒大汽车除了加快研发推出新车型,为自己赚取更多收入外,还在成本端为自己减肥。

根据最新发布的财务报告,2019年至2022年,恒大汽车员工数量从9207人减少到4506人,今年3月底恒大汽车员工数量减少到2795人。与此同时,今年4月,中国恒大和恒大发布联合公告称,中国恒大的子公司将以2元的价格购买恒大旗下的47个房地产项目,包括沈阳、南通、昆明等地的多个健康谷项目,并承担后者247亿元的债务。

然而,与早期的资本投资相比,恒大在成本和负债方面的减肥行为似乎只能勉强延长其生命;另一方面,恒驰系列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很弱。

目前,恒大汽车似乎非常接近成功,但由于债务问题,恒驰5汽车销售不佳,问题不断,因为公司债务减肥,看起来效果一般。纽顿集团5亿美元的战略投资只是恒大汽车的杯水车薪。恒大汽车曾经高举高打,恢复交易后的道路似乎仍然充满了困难和障碍。

文章是作者的个人观点。如果有任何问题和反馈,可以直接在评论区留言

原创文章,作者:BT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172011448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