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帮宁工作室
编辑|葛帮宁
生产|帮宁工作室(gbngzs)
|编者按
王传福再次创造了比亚迪的速度。
2023年8月9日,比亚迪迎来了第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离线的亮点时刻,成为世界上第一家实现这一纪录的汽车公司。在过去的20年里,比亚迪从一个不知名的行业中士变成了全球新能源汽车之王,他的一举一动都影响了行业的神经。外界开始以更挑剔、更复杂的眼光看待这位新国王。
为什么是比亚迪?站在500万辆新起跑线上,新国王比亚迪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全球视野、模式和价值观?它应该向特斯拉、丰田和大众等世界级品牌学习什么?它如何在全球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近日,帮宁工作室与业内资深人士进行了对话,听取了他对比亚迪为何获胜、如何继续获胜以及以王传福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家综合素质的看法。他的观点在这里发表了一些编辑,希望能给中国企业家更深入、更进一步地看待下一轮工业革命,为中国汽车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为什么是比亚迪?
首先,企业机制是必要条件。
我一直强调,良好的企业机制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和市场化的行业的必要条件。事实很简单。如果机制、产权结构和治理结构没有能力参与全球竞争,你为什么要赢?
必要条件的必要作用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决策效率。没有那么多复杂的流程,如审批申请,或者停留在某个节点上。决策效率高,计划后移动,计划效率高,执行力强。企业的竞争不在于原有资源的丰富性。关键是资源配置的效率,而资源配置的效率取决于决策效率和执行效率。
二是战略定力。比亚迪EV、DM-i超级混合动力这两个基本平台经历了三次迭代,从1.0发展到3.0,每一代都有非常详细的技术或产品,具有适度的先进竞争力。比如DM-i 3.0发动机从燃烧效率循环模式、混合动力系统、动力电池等方面都有明显的技术升级,而不是声称迭代到2.0或3.0——只有帽子,没有内容。
为什么王传福说话时如此兴奋?因为很难坚持下去。每一次迭代都非常困难,有时甚至看不到希望,最终坚持下去取得突破,这是非常关键的。它决定了BYD可以在两个基本平台上迭代三次,并推出有效的新技术和新产品。
三是企业家权威。王传福讲话“我决定去做,即使我走错了,我也认出来了”,这是私营企业家的优势。机制决定了企业家的权威,产权结构决定了企业家的权威。当然,更重要的因素是企业家的综合素质。
第四,文化遗产。在过去的20年里,BYD积累了独特的电动汽车文化,衍生出通过实践不断总结和完善形成的文化概念,然后在企业范围内传播和深入培育,多年来一直保持一致。
其次,企业家的综合素质是充分的条件。
多年来,有许多企业进入了汽车行业或其他行业,但为什么比亚迪是独一无二的呢?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企业家的综合素质。综合质量并不复杂,事实上,这是稻盛和夫先生(日本著名企业家)总结的几句话。
第一句话,“纯正的动机”。比亚迪有一个口号“为地球降温1℃”,这体现了企业的动机和格局。
我在很多场合都说过,企业家模式非常关键。为什么马斯克?(Elon Musk,特斯拉首席执行官)能做一些一个国家很难成功的大事吗?因为他的想法和别人不一样,比如他说的“这个地球不配我死”,因此,火星移民计划开辟了人类第二生存空间。
乔布斯(Steve Jobs,苹果联合创始人)认为,“活着就是改变世界”。他思考的不是自己的私利,而是为人类的进步做点什么,所以他有了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
企业格局有多大,扩展能力有多大。
第二句话,“正确的思维”。不用说,它的重要性。
第三句话,“强烈的愿望”。如果没有强烈的愿望作为支撑,遇到困难、挫折和挫折就会退缩,精神就会变得虚弱。做一个行业的强大驱动力是我们必须把它做成和能够做到的愿望。
第四句话,“努力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华为的“垫子文化”、比亚迪的“口罩精神”,包括马斯克这样的人,都体现了不舍昼夜的艰苦奋斗精神。以前说美国科学家和企业家有多潇洒,经常打高尔夫,现在已经不是这个概念了。在技术迭代如此快、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企业家必须付出非凡的代价。
王传福在战略上鄙视制造技术,具有乐观的创新精神,不怕困难,“技术狂人,创新专家”,是对他的个性化描述。
第三,衍生出的企业特点和经营方法。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衍生出企业特点和经营方法。总结如下:
首先,我们对汽车工业的总体发展趋势有了清晰的认识。汽车工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安全、节能、环保,因此BYD坚持选择电动智能汽车的技术路线。
在微观层面上,BYD很好地掌握了国内市场不同阶段的用户需求。所谓的电气智能,电气化是基础,智能是上层建筑;电气化是必要条件,智能是充分条件。现阶段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是什么?第一个是安全,第二个是担心,第三个是省钱。因此,对于客户来说,现阶段不能产生一些增值服务,不需要立即安装。
作为一名企业决策者或技术决策者,我们必须知道产品和技术应该在每个阶段满足什么样的场景需求,以及如何应对场景需求。以智能驾驶为例,自行车智能和网络智能都应适度提前储备技术和产品,但没有必要过早推出应用场景不成熟的技术和产品。
一是把握大趋势,如何走行业;一是认识市场阶段性需求,如何将新技术转化为新产品,与市场应用场景的节奏相匹配。在这些方面,BYD确实付出了很多努力,其经验值得总结,这对汽车行业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第二,有电和精密制造的基因。BYD触电较早,最初从事3C电池、手机外壳和手机OEM、模具、生产线、设备等,水平和垂直集成,在电力和精密制造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资源。
第三,超级体积的垂直集成。特斯拉发展模式的主要原则之一是超级生产。在某种程度上,垂直集成是超级生产的重要基础,BYD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在同一生态系统中,解耦、集成或集成软件和硬件的效率要高得多。
垂直整合迎合了当今制造业的转型升级。目前,世界正在进行第四次工业革命,从丰田生产模式到特斯拉汽车工业的发展模式。特斯拉的发展模式是基于丰田的生产模式,革命性地重组软件和人工智能等工业形式,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比亚迪还没有真正做到这一点,但他已经有了很好的基础。
第四,具有中国特色的R&D体系。什么是中国特色?包括R&D流程的管理技术、R&D手段、R&D技术环境等。在这些方面,我们可能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一些距离,必须承认。但是我们的优势是什么呢?在于丰富的人力资源。
比亚迪使用人海战术。R&D团队有8万人,去年有5万人。我特意问他们,做软件的人有多少?答案是1万人。5万R&D团队中有1万人做软件,目前国内其他企业可能无法企及。
在比亚迪,通常有两个研究小组在做一个话题。谁先做,谁做得好,谁就用。这在国外是不可能的。一方面,劳动力成本太高,另一方面,资源也不多。
我之所以叫它“中国特色”——比亚迪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太多了,可以用两三组做同一个话题,最后取长补短,因为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R&D模式,是比亚迪对中国丰富资源和R&D环境的准确认识,采取的策略。
5,具有比亚迪特色的人才战略。综上所述,只有三句话:第一句话,大量引进知识型员工,立足于自主培养。比亚迪去年引进了1.5万名本科以上毕业生,今年达到3万人。第二句话,适当引进成熟人才,避免过度文化冲突。第三句话,合理利用国外智力,实现人才国际化。这三句话也是基于对中国国情的充分认识。
现在,本科毕业生到达企业后,每年平均费用为10万~15万元。成熟人才的引进往往翻倍,这里30万元,那里60万元,相当于4人的劳动力成本。
还应该看到,现在的大学生和十年前、二十年前完全不一样。一方面,他们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氛围、方法和工具是不同的。另一方面,他们从小玩手机,玩游戏,玩电脑,到了企业,就像卡提亚一样(CATIA)、Pro这些大型工业软件的使用速度很快。再加上数字模拟,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测试、装载、结构和解构,这些新一代人可以在两三年内成长为成熟人才。 正是对现实的认真分析,比亚迪才有了这样的见解。很多企业一上来就问申请人在哪里工作,希望用成熟的人才。成熟人才成本高。为了生存和发展,企业应该继续经营,为什么要担心一两个月或一两年。比亚迪特色的人才战略非常有趣,值得总结。
六、超级努力的文化具体体现在“口罩精神”。不可想象,比亚迪只花了一周时间就建造了口罩生产线,这是外国人无法理解的,我们自己也无法理解的。事实上,这是上述几个因素,加上超级努力的文化。
以上是对“为什么比亚迪赢了?”的思考。但另一方面,比亚迪也面临着许多挑战,毕竟,在如此快速的技术迭代背景下,任何情况都可能发生。因此,比亚迪对竞争环境和挑战也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当然,悲观者往往是正确的,但乐观者往往是成功的。一方面要乐观,另一方面要理性,使企业能够可持续发展。
▍比亚迪的挑战
从行业和企业的角度来看,首先是特斯拉。
在电动智能汽车领域,特斯拉已经引领了这一趋势。马斯克认为,所谓的专利是为后进入者埋葬地雷,最重要的是比其他人创新得更快。特斯拉令人敬畏的是创新的速度。
首先,硬件正在不断创新,如电动驱动系统包括圆柱形电池和C2B、C2C不断创新,车身压铸等硬件不断创新。
二是软件定义产品。去年,特斯拉全球销售131万辆电动汽车,净利润高达854亿元。我们都在谈论软件定义产品,更多的是定义产品的性能和质量。从特斯拉的实际表现来看,软件定义的成本更具致命性!电力驱动系统依赖于VCU、MCU、BMS数据协同,效率更高。安装相同的电池,行驶里程更多;达到相同的行驶里程,如果实现数据协调,则可以少安装电池,降低成本。
还有一个自动驾驶的感知系统。许多企业喜欢堆放激光雷达,但特斯拉使用毫米波雷达和4D成像技术。您使用1万元硬件设备,它使用1000元;你使用100元,它使用100元……它的信心来自于强大的软件能力。
当然,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分析特斯拉的优势,旨在互相学习,互相学习。
其次,丰田和大众也要重视丰田和大众。“大象转身”。
不用说,丰田汽车是全球汽车行业为数不多的有节奏的汽车企业之一。它拥有所有应有的技术——锂电池,燃料电池,混合动力不用说。2023年丰田汽车财年利润达到1700多亿元,虽然略低于2022年财年,但也很了不起。丰田汽车秉承技术要永远走在前列的理念,再加上学习型企业的特点,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大众汽车集团电气化转型起步较早,全球产业布局日益加快。再加上丰富的资源禀赋和德国汽车公司的品牌吸引力,它也具有行业之王的基本素质。
从技术角度来看,比亚迪也应该注意一些潜在的风险点。
首先是固态电池。目前尚不清楚比亚迪对固态电池的研究程度。丰田预计将于2027年推出固态锂电池。届时,该行业将发生什么变化?这是比亚迪应该关注的第一个风险点。
二是软件问题。一是电动智能汽车产品软件,二是工业软件。
第三,地缘政治。如果芯片和核心部件因地缘政治而脱钩,如何突破产业困境?例如芯片,14nm以下基本卡住;14nm以上芯片的设计、工艺、生产线的扩建,包括配件的维护,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
有人会说,对于汽车来说,50nm以上的工艺就足够了。然而,为了实现电气智能,当使用2000多个芯片时,必须仔细考虑功耗和计算效率。每个人在同一技术水平上公平竞争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你没有,就会有问题。
当然,这不是汽车企业能解决的问题,但企业层面需要考虑如何在全球布局上曲线解决这些问题。所谓房地产销售,包括如何在发达国家布局,利用一些地方力量避免脱钩,避免相关国家的政策约束,与当地企业有效合作。
▍比亚迪如何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丰田能够实现可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原因是基于企业强大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建立有效的反馈系统和反思系统,形成组织记忆和新的知识体系,保持强烈的创新冲动和扎实的创新实践。
为了实现可持续健康的发展,比亚迪必须更进一步。
一是要有更高瞻远瞩的战略规划。
二是创造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企业文化。包括如何建立内部适度竞争机制,以应对激烈的外部竞争文化,以员工为中心,更加关注员工的个人成长;如何善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立和谐共生、反应敏捷的生态系统;如何改善和保护汽车行业与朋友的竞争环境,为中国品牌的崛起做出更多贡献;如何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企业公民。
第三,要研究特斯拉的发展模式,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
特斯拉在丰田跑道上起飞,充分融合了丰田精益生产文化。在目前正在进行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中,特斯拉的发展模式是典型的代表。所谓的超级生产、交叉集成、软件集成等新思维,是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或IT工具,结合丰田生产模式,从精益生产到精益企业,从依赖资源高强度投资,更加注重资源配置效率,大大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从丰田模式到特斯拉模式。
比亚迪有这种能力,它有一定的基础,加上王传福超级学习能力。希望比亚迪不断挑战自己,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成为世界级新能源产业的先锋企业和品牌。
原创文章,作者:帮宁工作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8/1720114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