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前,作为第一家进入中国的跨国汽车公司,大众汽车充分享受了市场发展带来的红利。如今,随着新能源时代的到来,大众汽车通过新旧汽车制造力量“联姻”,引发了汽车圈的新“地震”。
7月26日晚,大众集团发布了两条重磅消息。首先,大众品牌与小鹏达成了技术合作。与此同时,双方计划在2026年推出两款电动车型。此外,大众集团将以7亿美元投资小鹏,持有4.99%的股权。
此外,奥迪品牌还与上汽集团签署了深化现有合作的备忘录。通过共同开发,双方将在高端市场快速高效地扩大智能互联网电动汽车产品组合。作为规划的第一步,奥迪将推出新的电动汽车,进入中国尚未覆盖的细分市场。
事实上,与奥迪与中国汽车公司在新能源方面合作的传闻相比,这一次“官宣”也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大众品牌与小鹏携手,其影响无异于向汽车市场投放了一枚“重磅炸弹”。所以在赞美双方“保密”在措施到位的同时,中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输出更值得期待。
大众谋求“关键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智能化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企业,尤其是汽车制造的新力量品牌,在产品体验上领先于合资品牌。虽然大众希望在过去几年中通过其自动驾驶软件子公司CARIAD赶上,但CARIAD的发展远未达到预期,不仅未能成为大众的杀手,而且已成为各种电动汽车延迟交付的根源。
在中国众多新的汽车制造品牌中,小鹏的优势集中在智能化领域,特别是在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舱领域,而不是蔚来注重服务和理想的用户体验。
目前,小鹏汽车推出的XPILOT 4.0自动驾驶系统已经登陆了许多车型,并赢得了许多用户的好评。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小鹏汽车还带来了新开发的SEPA2.0扶摇架构,该架构将标准配备800V高压碳化硅平台,采用CIB电池车身集成技术,具有高速和城市智能辅助驾驶能力。
在大众品牌与小鹏汽车合作的早期阶段,双方计划在中国推出新的中型纯电动汽车。新车悬挂大众品牌标志,补充基于MEB平台的大众品牌产品组合,属于中国市场。负责中国业务的大众集团管理董事贝瑞德说:“与小鹏汽车的合作,让我们在中国的关键技术领域有了另一个强大的合作伙伴。”
正如贝瑞德所说,双方在有效结合其核心竞争力后创造的协同效应必将更好地满足中国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但除了产品层面的需求外,大众还将利用小鹏带来的需求“关键技术”,弥补以往智能化方面的不足。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在小鹏汽车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供的信息(SEC)根据提供的文件,与大众合作开发的两款新车将采用小鹏G9平台,而不是基于SEPA2.0扶摇架构。同时,文件还显示,双方计划在未来电动汽车平台、软件技术和供应链等多个领域探索更多潜在的战略合作。
小鹏抓住“救命稻草”
事实上,对于小鹏汽车来说,作为汽车制造的新力量“头部玩家”其中一个,今年以来的市场表现并不令人满意。虽然新推出的小鹏G6赢得了很多关注,但它仍需要在短时间内面临更大的交付压力“爆款”尚无时日。
对小鹏来说,这次与大众品牌牵手无异于“雪中送炭”。根据双方协议,大众将以每ADS(美国存托股票,每ADS代表2A类普通股)15美元的价格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收购小鹏汽车约4.99%的股权。
交易完成后,大众集团将获得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但需要指出的是,公众将股比控制在4.99%,主要是为了避免证券法的相关规定。例如,当股东持有上市公司5%的股份时,应当自事实发生之日起三日内向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和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上市公司并公告上述期限内不得买卖上市公司的股份。大众汽车还表示,股份发行将取决于实现惯例交付的先决条件,包括适用的监管审批。
现阶段,在市场表现不佳、新车交付压力大的背景下,小鹏汽车对现金流的需求自然是十大巨大的分数。大众真金白银的支持对小鹏汽车当前发展的重要性自然不言而喻。与此同时,新成立的大众(中国)科技有限公司将成为小鹏汽车在开发领域的合作伙伴,并在未来智能领域为小鹏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大众集团正式宣布合作后,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和大众集团负责中国业务的管理董事贝瑞德分别在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份文件,对双方合作的前景充满了信心和期望。何小鹏说:“期待‘大’和‘小’携手将最好的技术、最好的产品、最好的品牌带到世界各地。”贝瑞德透露,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他与何小鹏和小鹏汽车团队进行了高度的互信交流。对于未来的移动旅行,双方都有共同的价值观和愿景。
奥迪不愿意只做“配角”
相比于大众“牵手”在很多人看来,小鹏所产生的热度,奥迪与上汽集团深化合作的消息,显得更加热烈。“意料之中”。
不久前,有报道称,为了应对中国新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缩短研发时间,奥迪计划直接从中国电动汽车公司购买电动平台授权,之前的谈判正在进行中。作为回应,奥迪中国回应说,它将坚决履行其在中国的承诺,促进互利共赢的本土化发展。
在与上汽集团签署的战略备忘录中,提到奥迪将通过推出新的电动车型进入中国尚未覆盖的细分市场内容。从奥迪目前的电动产品布局来看,重点是中大型纯电动SUV车型。在大型汽车领域,除了价格“高高在上”e-tron 除了GT,奥迪还没有参与。
因此,我们有理由猜测,在得到上汽集团的支持后,奥迪在Q3的紧凑型SUV和A4L的中型汽车市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双方开发的新产品也预计将在上汽奥迪生产,以丰富其产品矩阵。
然而,尽管与上汽达成了新的合作计划,但奥迪品牌在中国新能源战略中的重点仍将集中在奥迪一汽的PPE平台上。7月15日,在中国一汽集团成立70周年之际,大众品牌和奥迪品牌分别与中国一汽签署了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共同努力进一步加强产品阵容,促进电动车型的发展,加强中国本土技术的引进。
目前,奥迪一汽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将于2024年底为中国市场投产基于PPE平台的奥迪车型。包括奥迪Q6 e-tron和奥迪A6 e-Tron系列的三款车型将首次投放市场。到2025年,奥迪将在中国提供五款本地生产的纯电动汽车,全球将提供约30款新能源汽车。
中国技术正常输出
现阶段,中国品牌可以在电气化和智能化转型的过程中实现“弯道超车”,主要依靠技术优势和完善的产业链。这也是由于技术优势带来的“底气”,今天的中国汽车公司也在迅速摆脱它“市场换技术”的局面。
大众集团和小鹏汽车这次“联姻”,对于许多跨国品牌来说,为合资品牌在华的发展创造了一种新的合作模式,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首先,通过联合开发,大众集团可以在采购等领域实现规模效益,高度本土化将有助于进一步改善成本结构,增强合作伙伴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同时,由于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大众和奥迪品牌的产品和服务也可以不断扩大市场覆盖面,为战略转型注入更多动力。
事实上,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品牌在新能源领域的技术输出已经取得了许多成功的案例。例如,配备比亚迪的弗迪电机和磷酸铁锂电池的一汽丰田BZ3正式上市,被认为是丰田开始尊重中国市场需求,采取更积极的中国决策变化。
吉利和雷诺以各占50%的股份成立的全新动力总成合资企业,也致力于成为下一代高效节能混合动力系统解决方案的领导者,满足全球市场需求。
此外,长安汽车坚持独立和合资企业的共同发展,进一步加强与合作伙伴的合作。目前,长安和福特将大力推进合资企业的未来发展规划,交流双方电动汽车的未来合作方向,达成初步的战略共识。长安和马自达也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共同支持长安马自达促进新能源车型的发展。
可以看出,今天的中国汽车企业在新能源和智能领域已经占据了绝对优势,未来这一优势将进一步扩大。作为燃油车时代“霸主”,面对电气化和智能化的转型,大众已经采取了主动寻求变革的实际行动,为许多合资品牌服务“打了个样”。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新能源和智能技术也将出现在更多合资品牌的产品上。
原创文章,作者:汽扯扒谈,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7/28071082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