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我们之前所说,2023年的汽车价格只是更低,而不是最低,当时我们所说的主角主要是指新能源汽车。
出乎意料的是,在特斯拉降价、比亚迪推出秦DM-i入门级车型后,燃油汽车市场“崩盘”!崩盘从湖北省政府对该地区购车的大规模折扣开始,用户记得东风雪铁龙C6的9万元降价。
随后,这一降价趋势迅速席卷全国。各大汽车公司和经销商都展开了不同形式的价格战,如制造商官方降价、经销商店促销、地方政府补贴,甚至“买一赠一”营销方案。
在生活和经济复苏的开始,我们已经看到日常生活所需材料的价格正在飙升,至少连折扣都没有那么大。出乎意料的是,汽车市场以大幅降价率先在消费市场大受欢迎。
事出有因必有妖!
燃料汽车的大规模降价让大多数用户准备搬家。我们应该清楚地看到汽车公司降价背后的真正原因,甚至商店里的热门人群也应该仔细区分,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这辆看似巨大的折扣汽车是否值得购买。
1.从国六a到国六b的切换,车企要去库存
在一定程度上,汽车排放标准的切换与用户购买和使用汽车没有什么不同,直接影响到汽车经销商,特别是库存大的经销商。
自2023年7月1日起,汽车排放要求较高的国家六b标准将全面实施,国家六a标准的新车很可能无法销售、注册和许可。
然而,上海、天津、广州、深圳等地已于2019年7月1日提前实施国家六b标准,而北京则于2020年7月1日实施。这就是为什么这些地区的用户不能享受如此大的价格折扣。
如果降价促销是为了去库存,我们可能会认为这些汽车公司一直在生产大量的国家六a标准车型,目标市场的销量不好,导致库存积压。
著名的汽车博主“小特叔叔”说,“在绝对价格优惠之前,什么智能,什么配置,什么能源形式都不是问题”。
燃料汽车的折扣真的很有吸引力,但我们想提醒那些准备购买巨大折扣汽车的用户,想想为什么这些汽车有这么大的库存,为什么要使用这么大的折扣来促销?
对于经销商来说,汽车更像是一次性交易,但对于用户来说,这是一种生活体验。汽车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比价格重要得多。
2.燃油车产能过剩,汽车企业要抢占市场
经过三年的抗疫,汽车生产制造面临严峻挑战。汽车公司需要使用更大的产能储备来满足市场需求。与此同时,在此期间,新能源汽车也在快速增长,挤压了一些燃油汽车公司的市场空间。
例如,广汽丰田在三年内增加了年产能40万辆,埃安在一年内增加了年产能30万辆。除肇庆工厂外,小鹏汽车还新建了广州和武汉两家工厂。
一方面是燃料汽车企业产能过剩,另一方面是电动智能汽车的挑战。燃料汽车企业要想抢占市场,在销售排名上获得良好的排名,同质化、产品实力低的产品必然只能通过价格杠杆来赢得销售。
这次降价的涟漪效应,我们可能会看到一些汽车公司陷入更加困难的生活环境,最后,他们别无选择,只能被收购和重组。这样的事情可能成为未来几年汽车企业的常态。一些汽车企业领导高呼“像动物一样生活”。
中国汽车市场参与者太多,发展水平不同,发展质量参差不齐。然而,中国市场变化太快,无论是汽车本身的功能和配置,还是市场舆论,都足以让一家二三线汽车公司悄然被市场趋势淹没。
腾势总经理赵长江表示,此时购车必须选择能够长期发展的品牌,一波降价促销浪潮是淘汰落后产能。
作为社交平台上最活跃的汽车企业领导者——理想汽车创始人李想曾发推文:“同事们说:智能电动汽车是一个快速发展、高竞争和快速变化的行业,但该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典型的长周期特征。这是一场马拉松比赛,但每4公里的节点被淘汰一轮。”
3.这只是汽车公司的流量纠纷,营销比销售更重要
如果说2023年之前的竞争是汽车制造的竞争,那么2023年是营销和销售的竞争,更重要的是产品实力和品牌影响力的竞争。
酒还怕巷子深!
电动智能汽车自然有自己的流量。相比之下,一辆产品实力足够强的燃油车不再是自己的销量。
然而,即使流量不能超过电动智能汽车,至少在流量竞争中也不能落后于老对手太多。
与东风雪铁龙C6相比,直接降价9万,就像“给威驰买bZ4X”、“买插混皓影送飞度”和“买楼兰送轩逸·经典”等等,营销方案层出不穷,一方面间接说了降价幅度,另一方面也直接卖了两款车型。
我们没有逐一了解主要汽车公司和经销商推出的降价促销计划的限制,但准备购买汽车的用户需要留下更多的想法,包括车型的具体配置、维护和售后服务。
正如奇瑞营销公司总经理李学用所说,如果内卷对消费者和行业都有好处,那就让内卷更加猛烈吧!
这场影响几乎所有汽车公司的价格战,让用户享受汽车盛宴,汽车公司也应该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测试他们的真正实力,检查差距,填补空白,思考未来。
如果汽车市场的降价活动有第二次跟进,就会有无数次跟进。准备买车的朋友不妨让子弹再飞一会儿,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我们可能不需要关注市场上哪些品牌有多少折扣,只需要关注他们最喜欢的品牌在未来是否有更大的折扣,毕竟,汽车是买开的,但几天后汽车公司就不能消失,没有办法保护他们的权利。
价格战经常发生,自己车的降价可能不常发生。这能更好地说明你的眼光和选择吗?
— END —
原创文章,作者:TMC动力,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3/142259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