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LMB技术大大优化电池容量和库仑效率

随着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减排需求的不断增长,全球能源结构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型,高效、轻、高能密度的电池技术已成为这一变化的核心。锂金属电池以其高理论比容量备受关注,尤其是无负极锂金属电池(AFLMB)它摒弃了传统锂离子电池的碳负极材料,其较轻的设计、较高的能量密度和较少的材料为储能技术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

在新一轮能源改革浪潮中,长安储能研究院紧跟科技前沿,重点推进储能技术进步。我们不知疲倦地探索最新的电池技术,以促进整个行业的创新,同时提供更高效和可持续的能源解决方案。最近,我们发现AFLMB技术大大优化了电池容量和库仑效率,为电动汽车、可穿戴设备等便携式电子设备提供了更高的容量和更长的电池寿命。

AFLMB技术大大优化电池容量和库仑效率

这项创新研究是台湾科技大学黄炳照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采用先进的静电纺丝技术合成新型PVDF-HFP聚合物膜。该膜含有Li1.6Al0.5Mg0.1Ge1.5(PO4)3颗粒显著提高了其机械优度和离子电导率。在研究过程中,他们首次使用静电纺丝生产聚合物电解质膜,并揭示了它们在电解质和人工固体电解质界面(SEI)膜的双重作用。此外,该技术还与铜箔形成了紧密的附着层,提高了锂的沉积和剥离稳定性和可逆性,有效避免了高电流密度下锂晶体的产生,提高了电池的循环寿命。

AFLMB技术大大优化电池容量和库仑效率

用两种方法制备凝胶电解质的示意图

与传统的CGPE制备方法相比,本研究中制备的Cu@GPE材料显著提高了SEI的稳定性,具有促进AFLMB系统大规模生产的潜力。AFLBS在Cu|NMC电池中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Cu@GPE | Li电池200次循环后的库仑效率可达97.14%,比传统CGPE100次循环后的库仑效率可达90.08%。

长安储能研究所认为,虽然其GPE厚度超过了传统的Celgard隔膜,但该研究为无负极电池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展望未来,长安储能研究所将继续密切跟踪锂金属电池的创新趋势,在我们的战略合作伙伴长安绿色电力的领导和支持下,坚持产业、大学、研究和应用相结合的政策,不断促进储能技术的发展边界。我们致力于通过一系列具有实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为实现碳中和和和碳达峰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欢迎关注“长安储能研究院”微信官方账号,了解更多新能源和储能行业技术科研信息,了解尖端科技成果。

原创文章,作者:OFweek电子工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1/1117144731.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