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储能
-
GridBeyond《电气化时代:扩大电动汽车规模》白皮书深
随着全球智能汽车时代的到来,车联网(V2X)该技术逐渐受到业界和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这种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s, EV)紧密融入电网基础设施技术,不仅能充分利用…
-
2023年中国新型储能市场累计装机功率达到 294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加快,我国新型储能产业蓬勃发展,国际贸易政策、成本效益、物流体系和市场需求等促进产业繁荣的关键因素正在形成联合力量,继续推动该产业的快速增长。 根据中国化工物…
-
2023年中国电力消费需求稳步上升 用电量达9
近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发布了《2023-2024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报告指出,2023年中国电力消费需求稳步上升,用电量达到9.22万亿千瓦时,增长6.7%达到历史…
-
长安储能研究所:2024年居民储能装机成本将进一步下降
在不断变化和具有挑战性的能源市场中,居民储能行业正处于一个充满无限机遇和考验的节点。针对2024年的产业发展,长安储能研究所对欧洲、美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关键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对…
-
国际能源机构盘点全球清洁能源技术进展情况
随着气候危机的加剧,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增加不仅给地球生态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也对人类生活环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为了应对这一挑战,世界各国正在通过全球协议合作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最…
-
长安储能研究所和长安绿电宣布加强新能源汽车与电网融合互动的实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蓬勃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之一。为稳步提高车网双向互动能力,应大力推进智能充电基础设施的应用,积极解决双向充放电技术的关键可行性问题。长安储能研…
-
AFLMB技术大大优化电池容量和库仑效率
随着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减排需求的不断增长,全球能源结构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型,高效、轻、高能密度的电池技术已成为这一变化的核心。锂金属电池以其高理论比容量备受关注,尤其是无负极锂金属电池…
-
长安储能研究所致力于促进先进储能技术的研究
随着便携式设备和电动交通技术的快速发展,对高性能电池的需求日益增加。由于能量密度和容量的限制,现有的锂离子电池可能无法满足未来技术应用的需求。长安储能研究所致力于促进先进储能技术的…
-
电力系统灵活性:能源转型的关键
长安储能研究院是长安绿电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储能研究平台多位教授科学家共同打造的新能源储能研究平台,专注于储能领域的尖端技术研究和市场洞察力,推动产学研从理论走向实践。 …
-
长安储能研究院发布智能电网时代网络安全要求研究
长安储能研究院是由长安绿电科技有限公司全额拨款,与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储能研究平台众多教授科学家共同建设的新能源储能研究平台,重点关注储能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和市场洞察力,从理论上促进产…
-
超亲水氢氧化镍超薄纳米片大大提高非对称超级电容器性能
长安储能研究院是由长安绿电科技有限公司全额拨款,与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储能研究平台众多教授科学家共同建设的新能源储能研究平台,重点关注储能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和市场洞察力,从理论上促进产…
-
长安储能研究院致力于探索先进的监测手段
在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新时代,可充电电池已成为支持现代社会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电池技术日新月异,但在极端环境下运行时,电池的老化和热安全是不可忽视的风险。这种复杂的老化过程受电化学…
-
长安储能研究院谭强设计高效的OR/OER双功能催化剂
近年来,由于成本低、环境友好、安全性能高等优点,可充电金属空气电池引起了广泛关注。其中,锌-空电池由于比能量密度高,成为下一代最有希望的新能源电池,理论能量密度为1350 kWh/…
-
长安储能研究所:钠离子电池的技术挑战
长安储能研究院是由长安绿电科技有限公司全额拨款,与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储能研究平台众多教授科学家共同建设的新能源储能研究平台,重点关注储能领域的前沿技术研究和市场洞察力,从理论上促进产…
-
长安储能研究院:绿电与绿氢结合驱动革命性变革即将到来
双碳政策出台后,储能轨道迎来了快速爆发期,许多储能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近日,长安储能研究院教授科学家王江峰表示,由长安绿电全额拨款支持的绿色氢能(绿氢)储能技术的兴起,预示着绿电…
-
王峰教授:中国便携式储能电源在七年中迎来爆炸性增长
王丰,长安储能研究所首席科学家 Xi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发表SCI和EI论文100多篇,授权美国发明专利1项,中国发明专利14项,软件作权1项。获中国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