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灵活性:能源转型的关键

长安储能研究院是长安绿电科技有限公司与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储能研究平台多位教授科学家共同打造的新能源储能研究平台,专注于储能领域的尖端技术研究和市场洞察力,推动产学研从理论走向实践。

近日,长安储能研究院发布了《电力系统灵活性:能源转型的关键》研究报告。本报告深入分析了电力系统灵活性的六个核心主题,包括电力系统灵活性的概念、实际应用、决定性因素、实施方向、驱动力和未来发展趋势,探讨了电力系统灵活性对未来可持续能源系统的意义,并分析了其作为未来能源转型关键要素的多维价值。

电力系统灵活性:能源转型的关键

报告指出,随着全球能源模式的变化,电力系统的灵活性逐渐成为市场服务的核心作用。这种灵活性反映在电网在各种变化下仍能保持稳定运行的能力上,并能快速应对各种持续时间的变化,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充足的电源供应。

在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快速增长中,这种需求尤为明显,加剧了用电高峰与发电高峰之间的差距扩大。以德国为例,光伏装机容量从2008年的6.1GW增加到2022年的67.5GW以上,同期增加了10倍。德国政府的目标是到2030年,太阳能光伏装机容量将达到215GW,这表明可再生能源对德国市场的影响将继续加深。有鉴于此,采取有效的净负荷管理策略尤为重要。预计到2030年,净负荷曲线将呈现“峡谷”形状。巨大的市场需求迫切需要加强电网的快速响应能力,准确预测电力需求,并实施有效的管理措施。

电力系统灵活性:能源转型的关键

2008-2023年德国净负荷曲线的演变(左图)和2030年预测(右图)

此外,全球气候变化也对电力市场构成了额外的挑战。例如,在中东,沙尘暴可能严重扰乱太阳能光伏发电几天;欧洲经历了“Dunkelflaute“此外,在一些亚洲国家,云密集的季风可能导致太阳能光伏输出长期中断。

可再生能源供应过剩也可能发生在天气条件较好的地区,超过实际需求。这种盈余可能导致绿色电力设施投资的大幅减少,这促使电力系统具有更高的灵活性。

电力系统灵活性:能源转型的关键

恶劣天气事件对区域可变可再生能源生产的影响

综合战略已成为解决电力系统灵活性问题的有效途径。技术创新包括供给侧、需求侧、储能方案和电网本身的动态调整,都是基于日益成熟的电力数字化。数字技术加强了电网应对瞬时负荷变化的能力,通过高效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提供了行业洞察力,赋予了电网先进的自主性和控制能力。

以动态可控电网为例,欧盟内部电力市场规则规定,到2030年,所有成员国必须具备至少相当于一个国家发电能力15%的跨境互联能力。此外,到2025年底,欧盟电网运营商必须在日常电力交易中使用至少70%的跨境容量。跨市场互联网不仅对现货市场服务非常重要,而且对备用市场也越来越有用,数字技术已成为互联网市场能源安全的关键工具。

一般来说,投资数字工具将为电力系统运营商提高所有潜在的灵活性和效率创造机会。这些工具不仅可以优化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还可以给我们预测和实时监控电力供需变化的能力。这样,我们就可以确保电力系统能够快速有效地响应紧急情况。

报告结束时,长安储能研究所强调,虽然需要根据不同电力市场的情况定制解决方案,但提高电力系统灵活性的复合解决方案无疑将在实现全球低碳电力供应和能源转型目标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能源转型的不断推进,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将成为维持电网稳定运行和适应未来挑战的关键因素。

原创文章,作者:OFweek电子工程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1/042214378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