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Introduction
为了加快电气化转型,欧盟最终批准在2035年禁止销售燃料汽车,目前尚不清楚中国未来是否会跟进。但目前的禁止燃烧可能对中国品牌在纯电动领域积累了足够的优势技术仍然是一件好事。
作者邓勇拓
李思佳,李思佳
编辑朱锦斌
经过多次辩论,欧委会提出的欧盟禁燃立法决议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当地时间2月14日,欧洲议会在斯特拉斯堡通过了欧委会和欧洲理事会达成的《2035年欧洲新燃油汽车零排放协议》,340票赞成,279票反对,21票弃权。
根据协议,到2035年欧盟市场销售的每辆新车必须减少100碳排放%。换句话说,这意味着任何带有内燃机的传统燃油汽车,包括汽油和柴油,HEV、需要加油的新车,如PHEV和48V轻混,不允许销售。
尽管在协议成为正式法律之前,它还需要经历几个阶段,即需要欧盟理事会的正式认可,并在欧盟官方公报上公布。但路透社指出,最终批准预计将在3月前获得。随着相关行动的推进,到2035年,欧盟27个国家似乎已经停止销售燃料汽车。
交错争锋的声音
此前,意大利率先反对欧盟的决议。该国副总理兼交通部长马泰奥·萨尔维尼曾声称:“此举没有经济、环境或社会意义”。在萨尔维尼看来,如果燃料汽车停止销售,成千上万的工业工人将面临失业危机。
另一方面,意大利的汽车品牌大多以法拉利、兰博基尼、玛莎拉蒂等超级跑车品牌为代表。面对电气化转型,这些汽车公司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因此进展相对缓慢。此外,内燃机一直是这些超级跑车品牌的价值和灵魂,在禁燃方面也存在抵触情绪。
对于这个问题,本次通过的协议也进行了一些更新,为小型汽车制造商提供了灵活性。根据新协议,欧盟将允许2035年前为汽车年产量小于1万辆或小型卡车年产量小于2.2万辆的汽车公司设定较低的碳排放目标。
这无疑让超级跑车品牌看到了一个转折点。此外,拖头卡车和其他重型商用车也不在这一禁令范围内,以满足必要的道路运输。
巧合的是,德国也反对这一禁燃令。德国财政部长克里斯蒂安·林德纳表示,他认为燃料发动机仍将有更大的市场,因此禁止是错误的。此外,作为德国汽车工业的游说组织,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VDA指责欧盟禁止燃油汽车推广电动汽车,但忽视了欧洲缺乏充电基础设施的现状。
据预测,到2035年欧洲将有1条公路.3亿辆电动汽车,所以整个欧洲需要6500万个电动汽车充电桩才能有效运行,其中85%需要在家里安装。但到目前为止,欧洲的充电桩严重不足。
然而,与德国政府和工业协会的反对不同,大众和奔驰都支持欧盟的禁燃决定。
大众汽车表示,2035年将是大众汽车未来十年计划中的一个“雄心勃勃但可实现的目标”,它认为纯电动汽车的过渡是“不可逆转的”。为此,大众汽车将在电动汽车和数字化领域的研发上投入890亿欧元,加快纯电动汽车产品的扩张。
同样,梅赛德斯-奔驰也宣布,其未来的发展战略将从“电动第一”转变为“全面电动”,并发布了一个明确的产品切换时间表。自2025年以来,梅赛德斯-奔驰的所有新车型结构都将基于纯电动平台。到2030年,梅赛德斯-奔驰将在条件允许的市场上为全面电气化做好充分准备。
面对中国汽车公司,欧洲的压力急剧上升
显然,在这条为了促进电气化而将其写入法律规定的道路上,欧盟的“飙升”速度已经超过了中国。但欧盟可能不得不采取这样的措施。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市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零售总额达到567.4万辆同比增长9000辆%,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为25%。
正因为如此,欧盟禁燃令的支持者认为,欧洲禁燃立法将为欧洲汽车制造商的电气化转型提供明确的时间表。这将迫使大众、奔驰、宝马Stellantis、雷诺和其他代表欧洲汽车制造商在2035年之前将生产转向零排放的纯电动汽车,以推动投资,以对抗来自中国和美国的电动汽车竞争。
欧盟副主席弗兰斯·蒂默曼斯警告欧洲议会议员:“让我提醒你,从去年到今年年底,中国将推出80个国际市场 电动汽车,这些都是性价比高的好车。而且这些车型的价格会越来越便宜,需要尽快采取措施。我们不想让汽车这个骄傲的行业和别人交手。”
在过去的两年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公司正在大规模进入欧洲市场。例如,不仅在英国市场上一直具有巨大影响力的MGMG已经开始大规模布局EV车型,包括比亚迪、威莱、红旗等,并不断扩大欧洲市场的“社交圈”,而且具有良好的市场评价和反应。
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包括弗迪动力、宁德时代、国轩高科技等动力电池企业的支持,汽车企业可以逐步降低车型研发生产过程中的成本,使市场价格处于最佳范围。此前,大众ID是国内生产的标准版.最好的证明是系列电动汽车被大量返回欧洲。
丰田和日产不仅是欧洲本土汽车公司,而且在欧洲市场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考虑到这些日本品牌在HEV领域有巨大的优势,但面对电气化转型,进展缓慢。当混合动力车型也被禁止销售时,未来的市场表现或多或少会受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公司的影响。
如何选择中国?
面对中国汽车公司在纯电动汽车方面的优势,福特、沃尔沃、奥迪、MINI、捷豹和Stellantis在欧洲销售的所有品牌都承诺在2035年底前停止销售燃油汽车,并加快了纯电动汽车研发的推广。有趣的是,福特和沃尔沃也加入了一个由27家企业组成的企业联盟,呼吁欧盟从2035年开始禁止销售新的内燃机汽车和卡车。
在中国市场,电气化转型的速度也显著加快,特别是在公共领域。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等8个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启动全国公共领域车辆综合电气化试点试点,期限为2023年~2025年。
根据规划,新能源汽车在试点领域的比例显著提高,城市公交、租赁、卫生、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努力达到80辆%;新增公共充电桩(标准桩)与公共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数量(标准车)的比例力争达到1∶1;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车位比例预计不低于小型停车位10%,形成一批典型的综合能源服务示范站。
此外,在完善公共领域车辆综合电气化支持体系、促进新能源汽车推广、基础设施建设、新技术、新模式应用、完善政策、标准、法规等方面积极创新。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高级首席专家吴松泉认为,促进公共领域车辆电气化是促进汽车行业节能减排、加快绿色交通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这是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退出后,通过扩大需求,保持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的有力措施。
未来,随着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大门越来越大,中国是否需要通过类似的禁燃法律法规来扩大纯电动汽车的市场基板?恐怕这个问题还需要深入讨论。
首先,在汽车发展的悠久历史中,内燃机的研发从未停止过。在这一领域,中国品牌也扮演着学习者和追逐者的角色,与领先集团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考虑到技术进步的渐进线,内燃机的未来不能简单地“一刀切”。
其次,技术的发展使得内燃机不断进步。此前,内燃机的热效率仅保持在30%以上,但随着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吉利、比亚迪等动力品牌在混合动力专用发动机领域的热效率均超过41%%大关。随着内燃机效率的不断提高,也优化了整车碳排放水平,以PHEV技术为基础支持能更好地满足环保要求。
最重要的是,现在包括PHEV、REEV、BEV等新能源车型不断得到市场的认可,使中国汽车公司逐渐实现了“弯道超车”的目标。与此同时,中国品牌在整个新能源领域积累了足够的优势技术,缩短了与世界汽车制造巨头的距离,使中国汽车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
同样不可忽视的是,禁止销售燃料汽车也会对整个产业链的汽车制造产生影响。面对能源转型、产业升级等问题,“放弃”内燃机也会给汽车企业带来巨大压力,需要充分准备能源、资源、基础设施、产品甚至消费者心理。
毫无疑问,在过去的冬天,面对各种因素导致的高电价,欧洲的一些地区度过了一个艰难的冬天,这使得欧洲人质疑全面转向电气化的可持续发展。面对未来,无论中国的政策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随着欧盟禁燃法规的实施,对于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取得巨大成就的中国汽车品牌来说,这可能真的是一件好事。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公社,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2/161247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