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新品略财经
作者|吴文武
新能源汽车降价潮即将来临,比亚迪带头,一群朋友跟进,一些人焦虑,一些人倒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
01价格战再次燃起
出乎意料的是,春节后的新能源汽车行业是第一个“掀桌子”不是特斯拉,而是比亚迪。
2月19日,比亚迪正式宣布,其两款混合动力车型秦PLUS荣耀版和驱逐舰05荣耀版上市,起价为7.89万元。与上一个版本的冠军版相比,两个版本的价格都下降了2万元。
其中,秦PLUS DM- i荣耀版价格区间为7.98万元至12.58万元,秦PLUS 电动汽车荣耀版的售价范围为10.98万元至13.98万元。
在很久以前的燃油车时代,比亚迪当时的大众车型价格只有几万元, 后来进入新能源时代,比亚迪的新能源车型价格比燃油车高很多,在网上被很多网友嘲讽。
比亚迪这次喊出来“电比油低”口号,这会让很多持上述观点的人找不到刺。
比亚迪率先降价,迅速引发市场传导效应。随后,许多新能源汽车品牌纷纷跟进降价,行业开启了降价混战模式。
以普通大众汽车市场为主的五菱宣布, 五菱星光150公里高级插混车降至9.98万元,比原价10.58万元降至6000元,比亚迪驱逐舰05元 120km版价格一致。
很快,长安启源A 自7.89万元正式宣布以来,05也大喊大叫“电比油低”口号,降价1.1万元。
哪吒汽车也宣布降价多款主力车型,其中哪吒X降价2.2万元。
就连合资品牌北京现代也跟进了,特意喊出了“油比电强”口号刷了一波存在感。
年前,《新产品略财经》撰文分析,价格战是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热点,竞争的激烈程度将远远超过去年。
那么,参与这场新能源汽车价格战的玩家的目的是什么呢?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重点是什么?
02各有思想,各有目的
这场2024年春节后的价格战已经开始,各行各业的玩家都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
那么,我们该如何看待这场新能源汽车价格战呢?
从新产品略财经的角度来看,各行各业的玩家都有自己的想法和目标,可以从行业环境、现实市场竞争等方面来看。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竞争一直极其激烈。实际的市场竞争要求汽车公司不仅要守住城市,还要攻城略地。
根据天丰证券研究报告数据,根据价格范围,25万至3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最高,达到61%。其次,20万至25万之间,渗透率为42%。此外,超过30万范围的渗透率为41%。其次,10万至15万之间的渗透率为29%,最后15万至20万之间的渗透率为26%。
可见,从渗透率来看,渗透率越高,增量空间越小,渗透率越低,未来增量空间越高。
从行业前三的市场份额来看,价格在25万至30万之间的新能源汽车前三的市场份额高达77%,但特斯拉的市场份额约为50%,其次是10万至15万之间,前三名占74%,比亚迪以59%的市场份额占据主导地位,比亚迪在价格范围在15万至20万之间的前三名仍保持优势。
比亚迪是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兄弟。为了实现今年的销售目标,我们需要稳定基本板块。例如,在15万到20万的价格范围内,比亚迪正在与吉利和其他竞争对手竞争。
然而,在10万到15万之间的价格范围内,我们面临着未来巨大的股市需求,如在线叫车的新需求。
最重要的是,未来更有潜力的下沉市场,比亚迪知道市场的重要性。
比亚迪这次直接降价到10万以下,比亚迪想稳定基本盘。
对于吉利、五菱等竞争对手来说,由于比亚迪带头降价,他们不得不跟进,甚至不得不做。
03多个关键点值得关注
从新产品略财经的角度来看,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可以用三个关键点来概括,值得关注。
第一个关键点:内卷加剧,强者更强,弱者危险,中间者难。
毫无疑问,比亚迪率先降价,许多其他品牌纷纷跟进,势必加剧行业内部的竞争,尤其是大众消费端的市场竞争。
比亚迪自然有信心和能力。其他玩家可能只是支持他们,他们的大降价可能不会有效。
此外,中高端市场的竞争必然会更加激烈。理想汽车正受到华为问世界的强烈竞争。小鹏汽车也被问世界抢走了很多订单,定位高端威来汽车的发展并不容易。
然而,更尴尬的是,已经完全预热,但尚未公布价格和未上市的小米汽车,这场价格战对小米汽车不利。
蔚来汽车正按计划推出大众消费汽车品牌,按照目前的趋势,前途难料。
第二个关键点:淘汰加速,现有品牌按暂停键,将有品牌退出,行业迎来关键重组年。
竞争无情而残酷,要么领先,要么跟随,要么进一步萎缩,甚至被市场无情淘汰。
经过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已经出现了几轮淘汰潮。大多数新的汽车制造商品牌都倒下了,剩下的很少。
被市场誉为是“中国版保时捷”新年开工季,高合汽车直接宣布停产半年。高合汽车是一个小众品牌,价格高,销量低,没有融资输血,迟早会油尽灯枯。
另一方面,个别品牌去年销售不佳,今年的竞争压力将更大,代表哪吒汽车。另一个例子是,今年正在努力追赶的小鹏汽车压力更大。
第三个关键点:产能过剩,行业进入调整期。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一路大步发展,绝对是世界第一。
随着新的汽车制造力量的兴起,比亚迪、特斯拉和传统燃油汽车品牌纷纷效仿。小米等大型互联网制造商也加入了制造汽车的行业。随着行业规模的增长和渗透性的提高,产能自然飙升。
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新能源汽车行业产能过剩,库存高,这也是各汽车企业降价不容忽视的因素。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表示,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产能利用率仅为13%,供过于求。
汽车行业是一个大型行业。行业龙头企业和品牌自然有信心降价。面对产能过剩的挑战,降价已成为必然选择。
政策决策管理层长期以来一直关注行业产能过剩,这也是小米汽车尚未如期取得独立造车资格的原因。
随着2024年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战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汽车公司将加入,加剧市场竞争,促进行业发展,加快行业重组,但消费者也有更多的选择。
2024年注定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非凡的一年。
原创文章,作者:NBS新品略,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2/21221482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