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三季报喜忧参半

撰文|大蔚

编辑|凯旋

11月13日晚,小鹏汽车宣布,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的首次交付已于11月13日发生。首次交付后,滴滴成员公司已成为小鹏汽车的全资子公司,其财务业绩将纳入小鹏汽车的合并财务报表。根据股票购买协议,小鹏汽车已向滴滴发行5816.42万股A类普通股作为首次对价股,约占小鹏汽车发行和发行首次对价股扩大后发行的3.25%。

公告称,双方将共同推出一个新的电动汽车品牌,项目代号“MONA”,预计第一款产品将于2024年开始量产。

此前,小鹏汽车有条件同意以58.35亿港元(约54.22亿港元)的最高对价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条件是,在MONA产品上市后,如果滴滴系统的销售额达到10万辆/年,滴滴可以获得额外的对价股权,最高股权比例为5%。

交付意味着滴滴接受了赌博协议。目前,对滴滴来说,最确定的收入只有当天小鹏发行的5800多万元 A 类普通股,约37.24亿港元。要想拿到剩下的20多亿,只能按时完成“业绩”。

三季报喜忧参半

11月15日,小鹏汽车发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数据显示,小鹏汽车第三季度总收入为85.3亿元,同比增长25.0%,环比增长68.5%;第三季度汽车总交付量为40008辆,同比增长80.18%,环比增长72.4%;第三季度汽车销售收入78.4亿元,同比增长25.7%,环比增长77.3%。总收入为85.3亿元,同比增长25.0%,环比增长68.5%。

收入的增长得益于交付量的增加。财务报告显示,第三季度小鹏汽车总交付量为4008辆,单季交付量为4万里程碑,去年同期交付量为2.96万辆,比今年第二季度交付量为2.32万辆,环比增长72.4%。10月,小鹏交付量超过2万辆,创单月交付量新高。小鹏G6已成为主要车型。

基于强劲的产品销售预期,小鹏汽车提高了第四季度的业绩指导,预计交付量将达到59、500-63、500台,同比增长约168.0%至186.0%,预计总收入将达到127-136亿元,同比增长约147.1%至164.6%。

然而,尽管收入和交付量都有所增加,但小鹏汽车仍然陷入困境“增收不增利”困境。财务报告显示,小鹏汽车第三季度净亏损38.9亿元,而小鹏汽车在2023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亏损23.37亿元和28.05亿元,同年亏损持续扩大。

相比之下,2022年同期亏损23.8亿元。因此,无论是环比还是同比,小鹏汽车的净利润都呈亏损持续扩大的趋势。仅在2023年前三季度,小鹏汽车就亏损约90.3亿元。

至于本季度的亏损,小鹏汽车表示,由于公司股价上涨,大众股权投资的股价相应增加,公允价值变动计入9.7亿元“非现金亏损”,根据公认的会计准则,变更的公允价值应计入小鹏汽车财务报告的损益。排除公允价值变动的损失后,公司第三季度的损失基本持平。

与此同时,小鹏汽车的毛利率还没有扭转负值。今年上半年,小鹏汽车毛利率同比由正转负,小鹏总毛利率为-1.4%;2023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毛利率为-2.7%,2022年同期为13.5%,2023年第二季度为-3.9%。汽车毛利率(即汽车销售毛利润或亏损占汽车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为-6.1%,较去年同期下降17.7个百分点。

近年来,小鹏汽车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存在一定的经营压力。财务报告显示,2020年至2022年,小鹏汽车分别亏损27.3亿元、48.6亿元、91.4亿元,三年累计亏损167亿元。现在2023年第三季度连续亏损,全年很难扭转亏损局面。

推进智能战略

从最近小鹏汽车正式宣布的两件大事来看,小鹏打算在智能化上领先一步,创造优势。

7月26日,大众与小鹏达成技术框架协议,向小鹏增资约7亿美元,以每ADS15美元的结构收购小鹏约4.99%的股权。交易完成后,大众集团将获得小鹏汽车董事会观察员席位。

双方初步合作的核心是基于小鹏G9车型平台、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软件等技术优势,共同开发两款大众品牌B级纯电动车型,计划于2026年开始生产(即 “SOP”)。

小鹏汽车在这次合作中扮演着技术平台公司的角色,为智能平台和软件做出贡献。底层自动驾驶技术在小鹏,软件以OTA的形式交付。大众汽车负责车身、车型设计、内外装饰。换句话说,双方合作的车型,“灵魂”来自小鹏,大众在软件上烧了数百亿无果后,直接选择与中国新势力携手,负责新车型的智能化。

此前,小鹏G9推动OTA升级,新一代高速公路 NGP 上线。新一代高速NGP通过整合丰富的城市场景辅助驾驶经验,综合效率、功能连续性、安全、舒适,可实现无降级、无接管、无骚扰、无摩擦,以零接管意愿为设计目标,为用户提供接近L4智能驾驶体验。

作为中国第一款配备800V高压SiC平台的大规模生产车型,小鹏自建的超快充桩可以实现车桩的结合,不仅可以实现充电5分钟,还可以实现200公里以上的补能效率;在续航方面,它还可以达到最高702公里的续航里程,这是目前中大型纯电动SUV的顶级水平。此外,在2023年由海外权威机构挪威乘客联合会NAF举办的全球最大电动汽车测试中,小鹏G9从国内外32辆纯电动汽车中脱颖而出“续航达成率”和“充电峰值功率”双料冠军。

小鹏汽车在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中表示,由于以G6为主要车型的全产品矩阵交付量的增加,第三季度收入环比大幅增长。根据小鹏汽车的官方数据,小鹏G6 10月,G9在中国品牌纯电SUV中排名第一,超过20万 10月获得中大型纯电SUV月度销量冠军,形成SUV“双子星”局面。这也意味着小鹏汽车的智能战略已经进入收获期。

收购滴滴智能汽车开发业务资产的核心是打造全新的电动汽车品牌“MONA”。新品牌车型作为小鹏汽车打造的第二个品牌,与小鹏现有品牌产品形成了差异化定位,聚焦“15万价格区间”。在第二季度的业绩会议上,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透露,他将在主流15万级市场推出自动驾驶汽车,以促进智能汽车的普及。

根据乘用车联合会的数据,2022年,全国乘用车10-15万元的价格是销售车型的核心主要市场,销量占33%,15-20万元的价格达到17%。可以说,15万元是目前用户购车的首选“黄金价位”,特别是15万元的家用车轨道,目前面临着白热化的竞争局面。目前,小鹏汽车15万元左右的产品是G3,但由于缺乏竞争力,这款车型总是很难取得热门成绩。

据悉,“MONA”这两款产品将于2024年底推出,价格约15万元,技术基础来自滴滴汽车制造计划。小鹏汽车将整合滴滴在Mona项目中的技术基础,并加入小鹏汽车自主研发的XNGP、智能驾驶舱等智能软件能力,相关产品将在小鹏汽车自己的生产基地生产。

对于小鹏汽车来说,滴滴的项目完全接近大规模生产,非常符合小鹏的理想要求。这样,小鹏汽车就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快速解锁廉价的大众市场轨道,弥补潜在规模销售最大、收入最高的部分。

除了 15 万新车型,小鹏汽车也喜欢滴滴的旅游场景和运营经验。据了解,这是滴滴首次全面开放市场资源、充电网络、金融保险、Robotaxi等生态系统合作, 运营经验对小鹏来说很有价值。

此外,双方在智能驾驶舱、智能驾驶、充电、营销等领域的合作也在逐步深化和实施。

自今年年初以来,小鹏汽车行动频繁,三款新车型投放市场,与大众和滴滴达成战略合作,稳步推进智能战略,以智能为核心竞争力,预计未来小鹏汽车将实现正循环发展。

——END——

原创文章,作者:零碳风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11/3006136652.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