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派财经(ID:paicj314)编|派公子
在国家补贴下降和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影响下,2023年初,一波汽车公司选择涨价。
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公司中,比亚迪和广汽埃安于2022年底宣布将从2023年1月1日起提高不同车型的价格。相比之下,小鹏汽车正式宣布将自掏腰包补贴限时补贴,维持国家补贴原价,变相降价。
对于汽车制造业的新力量来说,在损失和销售压力下的焦虑正在蔓延。威莱李斌发布了内部信件,批准了公司的八个内部问题,然后小米雷军发表了内部讲话,为汽车制造团队打鸡血。
2022年,国内新能源市场整体改善。根据乘客协会发布的数据,2022年1月至12月零售2054.3万辆,同比增长1.9%,净增长38.6万辆,其中购车税优惠政策启动以来6月至12月同比增长145.2万辆。虽然11月负增长略低于预期的购车税政策带来了200万辆,但政策增量贡献依然巨大。
新能源汽车企业面临的共同困境,虽然销量继续好转,但多亏多亏。在国内新能源市场,除了比亚迪和特斯拉,大多数汽车制造新力量都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金额继续扩大。即使是已经盈利的特斯拉也陷入了销售焦虑,试图通过降价进一步争夺市场份额。最近,特斯拉正式宣布,主要车型最高直接下降4.8万元。据报道,特斯拉中国在宣布降价后三天内获得了3万辆汽车订单。
特斯拉被称为“价格屠夫”,今年年初的降价浪潮也给国内新力量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可以预见,2023年,新能源市场将迎来更加残酷和激烈的竞争。在这场旷日持久的市场份额竞争中,只有手中有食物,我们才能不慌不忙。
亏损之王是谁?
鉴于目前大部分造车新势力都处于亏损状态,业内有句话叫“卖的越多,亏的越多”。
根据2022年第三季度的财务数据,威莱去年第三季度交付了3.16万辆新车,损失41亿元,每辆车损失13万元。同样,小鹏平均损失8万辆,理想汽车损失6万辆。
随着特斯拉股价逆势低开,造车新势力蔚小理股价也大幅下跌。
仅在2022年第三季度,许多汽车公司就处于持续亏损状态。
2022年第三季度,小鹏净亏损23.8亿元,同比增长49%;蔚来第三季度净亏损41.108亿元,同比增长392.1%;理想第三季度净亏损16.46亿元,去年同期仅为2150万元。哪吒、零跑、赛力斯等新能源汽车公司都在大规模持续亏损。
如果将时间线延长到2022年前三个月,甚至整个新能源汽车公司的生命周期,卫冕亏损之王就是威来汽车。
据不完全统计,威来自2016年至2022年第三季度累计亏损超过700亿元,是目前汽车制造新力量中亏损最大的企业。
2022年前三季度,蔚来实现营收332亿元,同比增长26.6%,累计亏损87亿元。wind预计2022年威来年收入将超过535亿元,但亏损将再次超过100亿元。
威来之后,第二大亏损之王是小鹏汽车。据不完全统计,2018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小鹏汽车累计亏损近230亿元。2022年前三季度,小鹏汽车累计亏损67.78亿元,同比增长89.5%。
理想汽车排名第三。与蔚来和小鹏相比,理想汽车在成本管理上相当严格,亏损幅度相对较小。据不完全统计,自2018年以来,理想累计亏损不足85亿元。
2022年前三季度,理想汽车营业收入276.37亿元,同比增长68.63%,净亏损22.69亿元,同比增长267.79%。
除了“魏小理”,2022年上市的零跑车损失也非常严重,排名第四。数据显示,从2019年到2022年第三季度,零跑车累计损失81.58亿元。
招股说明书显示,2019-2021年零跑车经营亏损分别为7.30亿元、8.69亿元、28.68亿元,股权持有人分别为9.01亿元、11.00亿元和28.46亿元,三年总亏损43.74亿元。
2022年第三季度亏损13.4亿元,第二季度亏损14.02亿元,第一季度亏损10.42亿元,前三季度亏损37.84亿元。
2022年销量被“魏小理”碾压的哪吒,逃不过亏损的牢笼。根据360公告披露的哪吒汽车业绩数据,2020年,哪吒汽车实现收入12.97亿元,净亏损13.21亿元;2021年实现收入57.35亿元,净亏损29亿元,两年净亏损超过42亿元。
赛力斯,2022年被称为“黑马”,在2019年搭上华为快车,实现了微利,而从2020年到2022年前三季度,总亏损超过60亿元。
2022年前三个季度,赛力斯累计销售赛力斯汽车49575辆,同比增长1011.55%,净利润也创下近五年亏损新高,达到26.75亿元。
总结赛力斯2022年的表现:车不少卖,钱不少亏。
作为a股上市公司,赛力斯的亏损仅次于北汽蓝谷。北汽蓝谷的亏损是a股新能源汽车公司中最大的。2022年前三季度,北汽蓝谷净亏损35亿元。
2022年第三季度,北汽蓝谷收入22.28亿元,同比下降39.15%,净亏损13.18亿元。2022年销量仅次于比亚迪的广汽埃安也继续亏损。根据广汽埃安公布的财务报表,2019-2022年5月31日亏损逐年增加,累计净亏损超过37亿元。
自品牌成立以来,吉利旗下的极氪汽车净亏损近18亿元。据了解,2021年极氪收入28.68亿元,净亏损10.1亿元。2022年上半年,极氪汽车收入88.28亿元,净亏损7.59亿元,亏损吉利汽车利润近一半。
什么时候能盈利?
烧钱的造车企业,盈利是个大问题,从成立到盈利需要十几年的时间。
在众多亏损车企中,2022年也有两家逆势盈利。一个是比亚迪,他赢得了2022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卖一个赚了1万。
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比亚迪收入2676.88亿元,同比增长84.37%;归母净利润达到93.11亿元,同比增长281.13%,新能源汽车销量累计交付118.01万辆,同比增长250%。
另一个是特斯拉。财务报告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特斯拉累计收入达到571.4亿美元(约4146亿元),同比增长58.3%;前三季度净利润达到88.7亿美元(约643亿元),同比增长177.3%。
第三季度净利润为32.92亿美元(约238.8亿元),据此计算,特斯拉在2022年第三季度每售出一辆车,净利润约为9711美元(约6.8万元),是比亚迪的近7倍。
在2020年盈利之前,特斯拉已经连续17年亏损。威来作为2022年年度亏损之王,不这么认为。2022年底,威来李斌公开表示希望威来能在2024年实现盈亏平衡。目前,未来的研发投资主要在芯片、手机、子品牌和电池领域。每季度的研发投资超过30亿元。我希望卖更多的汽车来分担研发成本。此外,原材料价格上涨也减少了数十亿元的毛利润。
事实上,从毛利率的角度来看,在“魏小理”三家公司中,理想汽车有望率先成为第一家实现盈亏平衡的汽车公司。根据天丰证券的一份研究报告,2022年第三季度理想汽车整体毛利率达到23.3%,其中毛利率为21.1%,较第二季度毛利率为18.7%。小鹏汽车和蔚来汽车的毛利率分别为13.5%和16.4%。
从经营现金流和账面金额来看,理想也是最稳定的。在盈利之前,现金流是生存的关键。
从账面现金流来看,蔚来和理想的现金流净额在过去两年保持了正流,理想更好。其中,蔚来2020年和2021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分别达到19.5亿和19.7亿;理想情况下,2021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达到83亿。相比之下,小鹏显得尴尬,2021年经营活动净现金流出11亿。
从账面现金和短期投资金额来看,理想是最丰富的。截至2022年9月,理想账面现金和短期投资总额已达551亿元;蔚来483亿元,小鹏400亿元。
然而,小鹏汽车的创始人何小鹏并不担心。他说:“小鹏汽车400亿元的现金流在未来几年的发展中仍然足够。随着品牌销量的提高,财务状况将大大改善。
虽然大多数汽车公司在年初价格上涨,但小鹏汽车在取消国家补贴后没有上涨。国家补贴政策的差额由制造商承担。
2023年,国内新能源市场压力很大。一方面,为期13年的新能源补贴即将退出,2022年12月31日以后获得许可的车辆将不再享受国家补贴。这直接导致2023年部分需求提前透支到2022年,部分用户在2022年11月和12月提前锁定订单。
威莱创始人李斌近日公开表示,2023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将面临一定压力。“一方面,消费信心需要时间来修复,因为消费是提前释放的。
纵观全球市场,2023年并不乐观。2022年12月,马斯克公开表示,2023年将是相当严重的经济衰退,严重程度将相当于2009年。美联储的加息增加了人们购买汽车的成本。在这种情况下,特斯拉倾向于通过降低毛利率来保持汽车销量的增长。即使毛利率是负的,只要保持良好的现金状态。
2023年初,特斯拉牺牲了大招,降价力度前所未有。
1月6日,特斯拉官方网站宣布,主要车型Model 3和Model Y降价2万-4.8万元。Model 3后驱版从26.59万元降至22.99万元,降至3.6万元;Model Y长续航版由35.79万元降至30.99万元,降至4.8万元。
目前,特斯拉在中国国内市场的价格是世界上最低的,分别比美国市场低30%和43%。在过去的两个月里,特斯拉已经连续三次降价。2022年10月,Model 3、Model Y降价1.4万-3.7万元。下个月,特斯拉变相降价,降价8000元。
降价引起了许多车主的不满,并开始通过各种渠道保护自己的权利。特斯拉副总裁陶林回应说,“特斯拉坚持以成本定价”。许多特斯拉商店表示,“没有补偿计划”。
特斯拉的降价不仅伤害了老车主,也伤害了国内自主品牌。特斯拉降价当天股价上涨2.47%,而魏小理则一致下跌。最严重的是小鹏汽车,当天下跌了15%。
可以预见,2023年将进一步迎来新能源汽车时代。
随着碳酸锂价格的显著下降,新能源汽车综合压铸等技术创新带来的制造成本优势越来越明显。在国内新能源汽车销量上升的趋势下,它具有更强的规模成本优势。乘客协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新能源汽车的成本下降速度快于燃料汽车。
总的来说,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市场将进一步扩大。乘客联合会表示,预计2023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将达到850万辆,渗透率将达到36%。
原创文章,作者:派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1316376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