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度哥
广州车展于2023年11月拍摄
随着销量规模的分化,前三大新势力“蔚小理”似乎正在走向两极的未来。
数据显示,2023年,理想汽车以37.6万辆的交付量登上新势力榜首,而蔚来则以16万辆的交付量排名第二,而小鹏则以14.16万辆的交付量排名第四。
2023年前三个季度,小鹏汽车净亏损分别为23.4亿元、28亿元和38.9亿元,汽车毛利率分别为-2.5%、-8.6%和-6.1%。另一方面,理想汽车去年前三季度净利润超过60亿元,成为新势力汽车企业难得的赚钱成员。
与此同时,“蔚小理”的市值也拉开了距离。小鹏汽车最新美股市值89.81亿美元,港股市值707.55亿港元。理想汽车和蔚来汽车的美股市值分别为335.7亿美元和127.71亿美元;港股市值分别为2523.61亿港元和1007.39亿港元。
不难看出,经过一系列调整,小鹏汽车在2023年仍然没有走出落后的困境。即使在今年年初,它的表现仍然不乐观。1月份的销量只有8250辆,远低于问界、理想、极氪等“兄弟”。
2月18日,小鹏汽车首席执行官何小鹏发布了一封开工信,回顾了2023年的调整和收获,并提出了“2024年业绩将翻倍以上”、“3年内规划约30个新产品或更改”等目标。因此,我们不禁担心,在残酷的竞争下,小鹏汽车今年如何实现目标?
1
还没有穿越黑暗
2019年下半年,小鹏汽车面临着巨大的财务困难,何小鹏曾开玩笑说: “蔚来在ICU,我坐在门口等着进去。”
五年后,在小鹏汽车成立十周年之际,何小鹏再次提到“ICU“一说,发文说,危机过后,他决定挺过去,挺过去的小鹏就会有新的明天。
然而,从小鹏汽车的现状来看,不能说它已经进入了一个安全的地区。无论是销售端还是财务端,其压力都不容忽视。
在销量方面,2023年,小鹏汽车累计交付量为14.16万辆。虽然同比增长了17%,但与何小鹏去年年初设定的20万辆车相去甚远,交付量仅在新势力汽车企业中排名第四。
到今年1月,小鹏汽车的交付量为8250辆,与去年12月的20115辆相比大幅下降。它不仅输给了理想和蔚来,而且落后于问界、深蓝色和极氪星。其中,其第一辆MPV小鹏X9只交付了2478辆。对此,何小鹏解释说:“1月份X9订单数万份积压,G9的供应也受到影响。”
除了销量,小鹏汽车的财务报告也不漂亮。根据小鹏汽车去年第三季度的报告,其季度利润尚未实现。去年第三季度亏损高达38.9亿元,同比增长63.6%。再加上上半年的亏损,小鹏汽车去年前三季度累计亏损约90.3亿元,接近2022年年度亏损金额。
而且,小鹏的毛利率也不是很乐观。去年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7%,较2022年同期下降16.2%;与此同时,汽车毛利率为-6.1%,较2022年同期下降17.7%。从去年第一季度开始,小鹏汽车连续三个季度的毛利率为负,令人担忧其盈利前景。
如果相比之下,威来去年第三季度的收入高于小鹏,净亏损的扩大也好于小鹏。理想更好,成为唯一实现利润的“威小理”。此外,理想汽车的毛利率一直很高。虽然威来去年前三季度毛利率波动,但至少没有跌至负。
可以预测,今年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将继续加剧,资本和市场将更喜欢强大的球员。如何扭转小鹏汽车的巨大损失仍然是一个重要的话题。
为了给市场信心,小鹏汽车名誉副董事长兼联席总裁顾宏迪去年表示:“我们预计,随着新产品和技术成本的降低,我们的毛利率将显著提高,自由现金流将在第四季度大幅提高,这是我们长期规模利润的起点。”
何小鹏在开工信中还表示,今年是小鹏产品和技术平台积累和爆发的第一年,也是营销策略战略升级的第一年。目标是业绩翻倍以上,业务开始走向高质量。是否,只有时间才能给出答案。
2
变化继续上演
“‘痛苦快乐,敢想敢做’是2023年小鹏人的真实写照。”何小鹏认为,去年小鹏汽车在组织、规划、业务、运营、效率等方面做了很多调整,经历了很多痛苦,收获了很多。2023年,小鹏汽车触底上行。
事实上,虽然亏损问题还没有改善,但何小鹏的调整确实很多。自2022年下半年小鹏G9上市失败以来,小鹏汽车暴露了许多问题。因此,自2022年底以来,小鹏汽车开始了旷日持久的组织变革。
首先,2022年10月,小鹏汽车成立了五个委员会和三个产品矩阵组织。何小鹏亲自担任产品和战略委员会主任,三大平台负责人直接向他汇报。在新的组织结构中,何小鹏大大降低了生态企业的直接参与度,更加注重小鹏汽车的战略、产品规划和研发。
同年12月,媒体报道指出,小鹏汽车新建金融平台,包括金融BP(业务合作伙伴)部、平台财务部、综合金融集团、税务管理集团、资本管理集团和专项项目集团,旨在提高成本控制水平和金融体系合规能力,收回“资本”管理权限。
2023年1月,原长城汽车总经理王凤英正式加入小鹏汽车,担任总裁,全面负责小鹏汽车产品规划、产品矩阵和销售体系。此后,小鹏汽车开始了营销渠道、产品规划、产品制造、供应链等方面的组织结构调整。
何小鹏在去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电话会议上透露,在王凤英的“刀”下,小鹏汽车在2023年前三个季度末淘汰了近100家销售店,同时推出了“木星计划”渠道改革计划,旨在逐步取代经销商模式,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市场覆盖率。
不难看出,在过去的一年里,小鹏汽车已经属于“刮骨疗伤”,但这还远远不够。正如上述,虽然小鹏汽车的月交付量有所增加,但仍落后于“兄弟”企业,亏损规模仍在扩大。
因此,在2024年,变革仍然是小鹏汽车的首要任务。今年1月,媒体报道称,小鹏汽车正在进行新一轮的组织结构调整。这一轮调整由王凤英主导,涉及营销、人力资源、智能数据、制造和产品规划部门。
何小鹏本人在开工信中也写道:“今年是小鹏‘从1到2,二次创业’的第二年,也是组织调整的第二年。我个人将提高能力,追求管理能力的提高和整个业务的效率。”
考虑到通常改革效应的出现存在一定的滞后,这一轮调整只能在一段时间内看到小鹏汽车会带来多少变化。
3
加深智能驾驶标签
长期以来,“智能化”一直是小鹏汽车的重点标签之一。即使他深陷亏损,何小鹏在智能驾驶方面的投资决心也非常坚定。
今年1月31日,何小鹏在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篇长篇文章,分享了小鹏汽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布局和思考。在何小鹏看来,只有技术革命才能带来经验创新,颠覆行业和时代。如果我们能做好硬件和软件、智能和制造、用户和全球化,小鹏将在三年内跑得更快,在五年或十年内跑得更远。
即使在2019年下半年最困难的时刻,何小鹏也没有放弃对智能驾驶的投资。他回忆说:“当时,账面上的钱只能维持六个月。不管你想见多少人,每个人都不愿意发表意见。你一开口就知道我想谈谈融资。那天晚上之后,我想我还是要活下去。如果我活下去,小鹏将有一个新的明天。”
何小鹏认为,减少智能驾驶团队可能可以节省一小笔钱,多活几个月,但小鹏汽车的未来不会很好,因为世界上不乏电动汽车公司。成为全球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是小鹏汽车成立的初衷。因此,去年小鹏汽车在很多地方都做了减法,但没有智能驾驶。
数据显示,去年第三季度,小鹏汽车R&D投资13.1亿元,占总收入的15%左右,R&D累计投资超过181亿元。
在开工信中,何小鹏透露,2024年,小鹏汽车将投入更多人力(约4000人)和40%以上的研发预算,为明天而奋斗。为了率先走向智能驾驶,预计今年“以智能驾驶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研发投资将达到35亿元。
虽然在何小鹏看来,面对宏观经济的不乐观,许多朋友和商人都在萎缩,不敢投资,这是小鹏汽车的发展机遇。但另一方面,我们也担心,在当前的汽车消费市场上,小鹏汽车能用智能驾驶吸引多少消费者?
也许在坚持科技感的同时,小鹏汽车也需要更加关注“鹏友”的心理状态。最近,小鹏汽车因为降价而“刺伤”了很多“鹏友”。
根据全国汽车消费者投诉受理处置服务平台“汽车质量网络”的信息,近一个月来,小鹏汽车投诉在独立品牌投诉名单中排名第三,主要原因是短期降价,损害消费者权益。自去年12月以来,小鹏P7i、G9、G6轮番上场,相继正式降价。
毫无疑问,小鹏汽车是一个有勇气成为变革者的品牌。经过大刀阔斧的修复,2023年暂时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但2024年能否通过智能驾驶逆风翻身还不得而知。
作者|李李
来源|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原创文章,作者:车圈能见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2/2023148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