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猴余承东终究抵挡不住任正非的如来佛。
刚才,任正非再次就汽车业务签名发布了华为决策公告。公告再次强调“华为不造车”,此外,该公告的有效期从最后三年延长到五年。
“华为不造车”自三年前任正非在华为内部会议上提出这句话以来,很快就成为了华为众多高层的外部人士“统一口径”。业内人士听到耳朵都起茧了。
三年前,任正非在华为EMT决议[2020]07号文件中严正表示:
“华为不制造整车,而是专注于ICT技术,帮助汽车公司制造好车,制造好车,成为智能网络汽车的增里部件提供商。”“以后谁建议造车,千扰公司,可以调离岗位,另找岗位?”
当时,文件有效期为三年,现在三年已经到来。任正非再次发表声明,并增加了期限。毫无疑问,他想给余承东一个更重的枷锁,余承东不断地在汽车制造的边缘进行测试。
事实上,华为并非不愿意涉足汽车行业,而是在参与方式上存在很大争议。
华为分为两派。一个是以余承东为首的激进派,不断朝着主机厂的方向试探。如今,除了生产线不属于华为外,整车设计、各种核心部件和销售渠道都掌握在华为手中;另一个是以任老为首的非汽车制造商,他们坚持成为帮助汽车公司制造汽车的供应商。
到了2023年,之前立下的三年之约即将到期,余承东不可避免地萌生了进一步深入造车行业的想法。
就在2月中旬,华为直接将问界汽车的品牌话从“华为深度赋能”改为“华为全面主导”。与此同时,AITO在官方海报中被问及 logo也被华为菊花标签所取代。华为已经直接成为一家之主。问界也间接成为华为的名正言顺汽车。
但没想到,现在任正非一纸公告就像一根大棒敲醒了余承东造车的梦想。
更尴尬的是,任正非对华为标志在汽车设计上的曝光也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强调整车宣传和外观不能使用华为/HUAWEI。”而且重点指出,“不能使用’华为问界’,’HUAWEIAITO’。”
徐志军在年度新闻发布会上直接摊牌:我们部门的一些个人或一些合作伙伴滥用华为品牌;华为30多年的品牌不会被滥用,华为没有汽车,没有任何品牌的汽车。
这显然是对余承东的正面打击,给这个在造车边缘试探的逆子敲响了警钟。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三天前,原定联合开发的广汽埃安 AH8 该项目被降级为埃安自主开发。从某种意义上说,它也给余承东泼了一盆冷水,他对汽车制造业充满信心。
更糟糕的是,知情人士透露,华为合作汽车品牌首席执行官去年邀请任正非和余承东一起喝咖啡,但任正非在合作伙伴面前无情地对余承东说:“华为坚持不造车。如果你敢造车,你会马上辞职。”他还拿了一张餐巾纸,让他写辞职报告。
可以看出,即使在华为相关产品相对积极的市场反馈环境下,任正非派系坚持不制造汽车的态度也没有动摇,甚至更加厌恶。
很多人一定认为,这种坚持是因为任正非年纪大了,年轻时没有那种冲动。
但恰恰相反,这不是保守,而是远见,是将军对自己定位和战略的清晰认识。
任正非认为,汽车制造是一个成熟的行业,拥有完善的体系和规范,需要大量的资金、人力、物力和时间投入。“假如我们去造车,就会分散我们的精力,影响我们在通信技术上的领先地位。”
特别是在当前的环境下,除了特斯拉、比亚迪和理想之外,新能源汽车公司都处于长期亏损状态。一旦进入市场,华为的财务压力无疑会大大增加。
然而,华为不直接参与汽车制造和销售并不意味着华为不能从汽车行业赚钱。事实上,选择与汽车公司深度捆绑和联合开发的模式,使华为在汽车领域有了更大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也赚了很多钱。
根据最新的业绩报告,2022年,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实现收入21亿元。虽然与终端业务部2145亿元的水平差距很大,但你应该知道,问界去年只卖出了7.5万辆。如果有几家合作汽车公司,迟早会赶上终端业务收入。
因此,花费更少的成本,比汽车公司赚更多的钱,真正符合任正非“有质量地生存”目标。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企业普遍长期亏损的环境下,坚定不造车的任正非是世界上难得的清醒。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大事记,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4/012065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