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2022年广州车展虽然迟到。波折过后,是2022年汽车市场的注脚——不管有多难,该来的总会来。
车展前后,我总是看到一个合资品牌进入中国xx年,累计销售突破xx万等新闻稿看起来很激动人心。从表面上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年产销常年居世界第一。在中国市场取得好成绩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要想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需要考虑产品质量、品牌影响力、售后服务、价格等诸多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政策、竞争对手趋势、消费者偏好等因素。
合资品牌入华潮始于20世纪80年代,北京吉普和上海大众是先驱。Jeep该品牌于2022年退出中国市场,上海大众成为中国最成功的合资汽车公司。它不仅拥有丰富的产品线,而且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也有良好的声誉和市场表现。
因此,并非所有合资品牌都能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功。
能够在中国市场屹立几十年,取得世人称赞的销售业绩,这些品牌并不简单,一定有自己独特的一面。
有的成功,有的落后
纵观在中国市场取得成就的合资品牌,基本上都经过了时间的考验。
例如,上汽大众1984应运而生,至今已有近40年的历史,一汽大众成立于1991年,至今已有30多年的历史。上汽通用成立于1997年,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广汽本田成立于1998年,一汽丰田成立于2000年,广汽丰田成立于2003年。北京现代成立于2003年,目前国内主流合资品牌已成立20多年。
自上汽大众、一汽大众、上汽通用成立以来,累计销量已超过2000万辆,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合资成功典范;一汽丰田累计销量超过1000万辆,广汽丰田累计销量超过700万辆,东风日产累计销量超过1500万辆,现代在中国累计销量超过1600万辆(北京现代+悦达起亚)。
几十年来,上述汽车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其兴衰经历了几个轮回。他们中的一些品牌,如德国,很早就进入中国市场,在人才、产业链布局、技术输出方面更加积极,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更受欢迎;一些品牌,如日本,进入中国市场稍晚,但产品质量耐用,品牌优势强,产品引进策略更大胆,它在口碑和销量上取得了双丰收;韩国等一些品牌虽然在品牌知名度上不如前两个品牌,但以其超高的性价比迅速在中国开拓了市场,增长势头极其强劲。很快,后来者占上风,成为可以与德国和日本竞争的主流品牌。
一些品牌由于各种原因逐渐落后于竞争,业务迅速萎缩。甚至国内合资企业也按下了暂停键。我不禁感叹市场竞争是残酷的,从来没有什么理所当然的成功。
当我们看到那些成功的合资品牌时,一个共同点是,他们可以专注于研究中国消费者的偏好,充分把握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政策机遇和发展潜力,不断加强在中国的布局,积极促进本地化生产。
中国市场最重要
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汽车总销量占世界汽车市场的近33%,连续13年获得第一名。可见,在疫情时代,中国市场在全球汽车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汽车企业的角度来看,中国汽车市场是他们的半壁江山之重。
2021年,大众全球销量达到888万辆,在华销量330.48万辆,全球占37%,是大众全球最大的单一市场;2021年,本田全球销量达到448万辆,中国市场销量达到157万辆,国内销量占35%;2021年,日产汽车全球销量达到402万辆,中国市场销量达到146万辆,销量占36%;2021年,现代集团全球销量666万台,国内市场贡献66万台,国内市场占10%,2021年丰田全球销量1050万辆,中国市场销量194万辆,销量占18%;2021年通用汽车全球销量600万辆,中国汽车销量290万辆,销量占48%;2021年福特全球销量372万辆,中国市场销量62.5万辆,占16%。
虽然从整体数据来看,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不再像以前那样快,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也是对全球汽车产业链影响最大的市场。中国可以看到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品牌。
然而,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主要汽车集团在中国的表现不同,销售业绩也有明显的差异。许多汽车品牌在中国缺乏竞争力并不少见。
法国汽车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大多数业内人士认为,法国汽车过于固执,追求个性,不根据当地情况采取措施,导致消费者无法认可。此外,法国汽车的品牌意识不高,价格过高,车型选择较少也成为其致命的弱点。
成功的品牌是相似的,不幸的品牌有自己的原因。然而,无论他们在中国的表现如何,中国市场都至关重要,永远不能放弃。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即使一些品牌在中国跌至谷底,尽管中国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他们仍然没有放弃——只有留在桌子上,他们才有机会赢。
自主品牌蒸蒸日上
中国汽车市场正处于向新能源快速发展的转型时期。在此过程中,独立汽车企业的新能源品牌和汽车制造新力量明显领先,合资品牌的品牌优势、产品优势和销售优势正在缓慢消除。
特别是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发展迅速。根据中国汽车协会的数据,2022年1月至11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增长1倍,市场份额达到25%。新能源汽车让传统合资品牌喘不过气来。
自2022年4月BYD宣布暂停燃油汽车销售以来,BYD的销量开始快速发展,连续几个月压力南北两大公众成为月度销售冠军。2022年前11个月,BYD累计销量已达到162.83万辆,成为今年唯一一家超额实现年度销售目标的汽车公司。广汽埃安、零跑、哪吒等品牌的销售业绩也同样突出,未来前景可预测。
相比之下,德日等传统合资企业有些黯然失色,更不用说电气化的表现了,甚至原有的燃油车业务也受到了严重影响。
新能源给整个市场带来了新的变量。新能源不仅改变了消费者原有的消费体验,而且绕过了传统的零部件供应体系和产业形式。有意或无意地为新品牌挑战巨头提供了可能性。
百姓评车
对于合资汽车公司来说,中国汽车市场的魅力在于其广泛的包容性和无限的想象空间,商业竞争也非常激烈,黑天鹅事件随时都可能发生。
现在,如果我们不能理解年轻消费者的心,中国汽车市场的合资品牌将很难前进。
原创文章,作者:百姓评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301/0319339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