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比亚迪官方微博发布信息,比亚迪汽车将对王朝、海洋及腾势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进行调整,上调幅度为2000元一6000元不等,具体车型的调价通知将另行发布。2023年1月1日之前付定金签约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影响。对于涨价原因,比亚迪表示,主要受到国家取消补贴政策、电池原材料价格大幅上
11月23日,BYD官方微博发布消息,BYD汽车将调整王朝、海洋和腾相关新能源车型的官方指导价格,提高2000元16000元,具体车型的价格调整通知将另行发布。2023年1月1日前支付定金的客户不受价格调整的影响。
至于价格上涨的原因,比亚迪表示,主要受国家取消补贴政策和电池原材料价格急剧上涨的影响。
目前,由于特斯拉的降价,新能源品牌正面临着压力。一些合资品牌已经赤裸裸地跟进了降价立品牌和汽车制造新力量表面上不会跟进,但秘密也开始了一定程度的折扣——要么在保险余额支付中做手脚,要么给汽车礼品袋。
比亚迪逆势上涨,为已经暗流涌动的新能源汽车市场投下了一颗炸弹,市场瞬间变得不再平静。
新能源汽车市场现已进入重组阶段。一方面,小鹏、威马等新力量面临着更大的压力,另一方面,特斯拉率先降价,希望抢占更大的市场份额。
离年底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比亚迪逆风涨价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在2023年1月1日之前尽可能多的推广和锁定订单。
比亚迪利用看似随意的价格上涨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获得更多的订单自然是好的。它不能获得或影响整体情况。最后,它赚取了一波市场流量。
不得不说,比亚迪的四两拨千斤真的很精彩。
这不是第一次涨价!
比亚迪的涨价是2022年的第三次调价。
第一次是在今年1月21日,比亚迪宣布从2月1日起调整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车型的指导价格,涨幅为1000~7000元。这一轮涨价是因为新能源汽车补贴和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根据政策,2022年新能源补贴在2021年下降30%。
第二次是3月15日,比亚迪正式宣布将调整王朝系列和海洋系列相关车型的指导价格,从3000元到6000元不等。价格上涨的原因是材料价格继续大幅上涨。
比亚迪2022年Q2022年,特斯拉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8.96%Q第三季度毛利率为25.1%,从这个角度来看,比亚迪有提高毛利率的意愿。
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补贴下降,原材料价格上涨,两次引发国内新能源汽车公司价格上涨。比亚迪上半年的两次价格调整也随着整体市场而移动。
让我们看看比亚迪的第三次价格调整。由特斯拉领导的明显发展降价正成为市场发展趋势。福特电马和奔驰EQ系列跟进。虽然制造汽车的新力量没有正式宣布,但秘密有很多优惠行动——阿维塔紧急提供车辆终身保修和三电终身保修,并询问了半推半掩,开展了购车送货家充桩安装服务和2000元取车礼包活动。
现在是年底影响销售的关键时刻,汽车公司正在尽一切可能排水以增加订单。有些企业选择提高价格,有些企业选择降低价格,这是汽车公司应对当前市场变化的不同选择。
没有人对谁错,只是为了完成任务。
比亚迪的信心是什么?
从目前的市场发展来看,2022年是对新能源汽车的考验。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将面临补贴下降、原材料成本增加、芯片短缺等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新势力品牌很难完成年度销售任务。截至今年第三季度,小鹏、极狐、问界的年度KPI完成率不到40%。
对比亚迪来说,2022年是收获的一年。比亚迪10月份销量21.78万辆,9月份后销量再突破20万辆,创下单月销量新高。10月份上市的四大新势力魏小理和零跑销量环比下降,其中零跑和小鹏下降35%以上。
比亚迪今年前10个月累计销量达到140万辆,同比增长158.52%。
11月16日,比亚迪完成了第300万辆新能源汽车的下线,董事长王传福说:从200万到300万,我们只用了半年时间。
显然,强劲的销售给了比亚迪更多的信心来提高价格。今年6月,王传福还表示,比亚迪的订单超过50万辆,交付周期需要5到6个月。有消息称,比亚迪仍有三个月的订单储备。虽然这一消息尚未得到证实,但随着比亚迪连续几个月的交付量超过20万,产能不断释放,消耗了大量积压的订单。
比亚迪也想通过这一波涨价来推广和锁定订单,因为比亚迪在这一轮涨价公告中明确表示,2023年1月1日前签订定金的客户不受此次调价的影响。这个意图很明显。
像特斯拉这样的强者只能通过降价来刺激市场,而比亚迪则通过这反向操作来刺激市场,这真的是666。
比亚迪还有一个考虑因素,那就是明年新能源补贴即将推出,然后涨价会很被动。现在涨价是为明年第一季度的订单铺平道路。
当然,只有比亚迪才能做出这样的反向操作,因为其他人没有信心。
中国人买涨不买跌的心理
中国人的购买心理一直是买涨不买跌。买房买车也是如此。
自9月以来,特斯拉已连续三次开展优惠活动。特斯拉如此频繁的折扣是为了促进订单。
根据市场分析,特斯拉正面临市场需求减弱和订单需求萎缩的局面
在中国市场,特斯拉的积压订单继续减少,7、8、9月份的订单分别为18万辆、8.6万辆和1.6万辆。10月初,订单量变为1.08万辆,进一步缩水。
这就是特斯拉在中国大打折扣的根本原因。
然而,特斯拉在优惠待遇后对订单的刺激似乎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从特斯拉最近继续降价的消息可能会看出,线索-订单增量低于预期。一些业内人士预测,特斯拉在这一轮中只收到了大约5万份订单,而不是10万到17万份。
中国人一直受到买涨不买跌的消费习惯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买蔬菜还是其他商品,如果价格下跌,你肯定会觉得自己在买东西;当价格上涨时,你会认为它占了便宜。更何况新能源汽车品牌的每一次降价都引起了用户的极度不满。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这里还有另一个痛点。价格调整和伪装折扣越频繁,消费者就越谨慎,产生更多的等待党。
此外,还有消费者的情绪问题。作为一个纯粹的国内品牌,BYD已经深入汽车行业20多年了。消费者对它的印象是努力前进,打破了大型外国工厂在中国市场的主导地位,有点华为,更不用说BYD对国情和消费者偏好有深刻的判断,产品也赢得了消费者的心。
相比之下,比亚迪确实比特斯拉更有吸引力。
如何应对竞争对手?
如果以前独立的新能源品牌和新力量仍然徘徊在降价和不降价之间,那么现在就没有这种担忧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会像比亚迪一样跟进涨价,毕竟比亚迪真的是大事业。
就在11月23日,当比亚迪正式宣布降价时,极氪智能技术副总裁赵玉辉回应说,极氪不会遵循价格调整的趋势。一家独立的传统汽车公司的高级管理人员也承认,当车型上市时,价格相对较低,卖一个损失一个。虽然原材料上涨如此激烈,但我们只敢在销售上涨时提高价格,否则价格上涨将对市场端非常不利。
这代表了一些人的想法。竞争对手不想涨价,但基础太薄,信心不足,市场抗压能力太弱。
我们应该知道,2023年新能源补贴退出后,新能源品牌和汽车制造新力量不降价实际上是在涨价。在这种情况下,新能源品牌和汽车制造新力量还有多少上升空间?
特斯拉和比亚迪的共同点是产销规模相当大,可以无所畏惧地调整价格。
据说神仙打架,凡人受苦。两个极端的特斯拉和比亚迪就像两个伟大的神。中间裂缝的新力量和新能源品牌首先要保证池鱼不受影响。
因此,在现阶段,新势力和新能源品牌可能是正确的应对方式。
百姓评车
我们曾经说过,特斯拉的降价不是一场噩梦,但现在我们仍然说,比亚迪的价格上涨并不意味着新能源汽车的春天已经到来。对于新力量和新能源品牌来说,最重要的是提高核心竞争力,在生产研发、创新经验、营销售后等方面实践内部技能。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市场主动权,无论进退。
原创文章,作者:百姓评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1/241917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