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汽车的发展历史(2022电动转型化身江汽集团能否再现辉煌)

图片来源:度哥在安徽汽车工业的版图上,“江淮”两个字有着特殊的意义。当1968年第一辆江淮2.5吨载货汽车试制成功时,安徽才算真正有了汽车工业。然而,时过境迁,如今的安徽已经是汽车大省,曾经的国产汽车龙头江淮却稍显落寞。最新的三季报显示,江淮汽车(600418.SH)今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276.01

江淮汽车的发展历史(2022电动转型化身江汽集团能否再现辉煌)

图片来源:度哥

江淮二字在安徽汽车工业领域具有特殊意义。1968年江淮第一辆2.5吨货车试制成功时,安徽真的有了汽车工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安徽现在是一个汽车大省,但曾经是国内领先汽车的江淮却有点孤独。根据最新的第三季度报告,江淮汽车(600418)SH)今年前三季度收入276.01亿元,同比下降10.38%;归属于母亲的净利润亏损7.84亿元,转利为亏损;扣除非净利润亏损14.93亿元,比去年同期翻倍。

这也是江淮汽车在收到政府7.24亿元补贴的情况下取得的成就。根据近五年的财务报告,江淮汽车的销售和盈利能力并不乐观,扣除非净利润总损失已超过60亿元。

如果把江淮比作人,一切都会点,一切都不精通。在自主品牌中,江淮乘用车无法与长城、吉利相比,商用车无法与解放、福田相比,新能源无法赶上时代,只能依靠威莱OEM赢得一席之地。

曾经的江淮可以说见证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实现了江淮老一辈人造车的梦想。如今,江淮已接近花甲,依靠补贴和OEM生存。它还能承受汽车工业的安徽军队旗帜吗?

1

汽车行业的替代

近年来,安徽汽车产量不断超越,2021年全国排名第七,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黑马。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居中部第一,全国第四。除了奇瑞、江淮,全省汽车产业链企业还有威来、安凯客车、国轩高科技等,可以说相当热闹。

但事实上,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安徽仍然是一个主要的农业省,几乎没有工业。当时,江淮汽车的前身只是一家名为巢湖汽车零部件厂的小型零部件厂。建于1964年,主要业务是生产主要制造商需要的汽车零部件,包括与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南京分公司合作,为跃进汽车生产发动机零部件。

为了发展汽车工业,安徽省于1968年成立了汽车集团。当年4月,安徽省第一辆汽车-2.5吨卡车在巢湖汽车零部件厂诞生。虽然这只是一辆完全由工人手工制作的汽车,但存在许多缺陷和漏洞,但它开启了安徽汽车工业发展的前奏。

随后,巢湖汽车零部件开始批量生产汽车。1969年第九届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前,生产了20辆名为江淮品牌的汽车,并提议将公司更名为江淮汽车制造商,开启了江淮时代。

不幸的是,20世纪80年代末,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江淮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一度陷入困境。直到1990年,左延安接管江淮,带领江淮二次创业。

在左延安的领导下,江淮制定了重点开发公交专用底盘,及时开发整车的战略。江淮凭借专业汽车底盘的优势,1995年登上国内公交底盘销售冠军,1996年公交底盘销售突破1万辆大关。此后,江淮率先开发了50铃技术HFC1061轻卡已成为20世纪末最受欢迎的轻卡产品。

后来的发展是合乎逻辑的。1997年5月,安徽江淮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成立,被确定为安徽12家重点企业集团之一;2001年8月,江汽股份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2004年跻身中国汽车工业八强。

当时,一些媒体评论说,江淮汽车在中国汽车行业的发展速度和企业类型都是替代。从一家零部件小工厂到中国汽车行业前八名,大跃进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

然而,与其他汽车公司不同,它在40年的发展过程中从未涉及过汽车项目。这可能是江淮汽车后来越来越尴尬的原因之一。

2

跨越主流的困难

纪念是回顾过去,但也是为了创造未来。2004年,董事长左延安在江淮汽车40周年庆典上说。江淮刚刚进入混乱的一年,也在寻求从替代到主流的飞跃。

2004年,由于国家宏观政策限制了商用车的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江淮汽车意识到不做乘用车可能会被边缘化,于是开始准备正式进入乘用车市场,提出商业转移战略。同年11月,江淮乘用车生产基地投资建设,首期投资18亿元。

然而,江淮汽车经销商转移的道路一开始并不顺利。早在2005年4月,江淮汽车概念车就出现在上海车展上。结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多次到公司进行调查,表示支持江淮汽车项目,但长期未获批准,一度引发了江淮汽车项目的许多猜测。

直到2007年初,公司才获得汽车项目准生证,成为当时市场上进入汽车领域的最后汽车企业。

在获得出生许可证后的第二年,江淮举行了汽车生产基地的完成和宾悦汽车的批量离线仪式。当时,左延安兴奋地说:第一辆聚集了几代江汽梦想的中型汽车宾悦批量离线,标志着江淮汽车完成了从商用车到跨越商用车和乘用车的重大战略转型。

然而,江淮在商用车领域的成功并不能直接复制到乘用车上。虽然宾悦、瑞鹰、同悦、和悦等车型相继生产,但整体性能不温不火。

在2013年的一次媒体会议上,左延安的继任者安进直言不讳地说:宾悦是我们的第一辆车,推得不够顺利。虽然江淮在宾悦和同悦做了很多努力,比如良好的底盘控制,但它们仍然不是很成熟。当我们做这两辆车时,我们还不成熟,我们的想法也有问题。

2015年左右,江淮抓住了它SUV红利期SUV瑞风,双子星S3和瑞风S2.也有短暂的亮点时刻。2015年乘用车年销量34.6万辆,2016年达到36.7万辆。

然而,随着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到2017年,江淮乘用车销量直接下降到22.2万辆。这让江淮汽车总经理项兴初在2017年广州车展上说:给江淮一点时间。

时间不是拯救江淮乘用车的好方法。2018年至2020年,江淮乘用车销量继续下滑,仅19.8万辆、16.2万辆、15.6万辆。

有人认为,江淮汽车后来的挫折与企业发展关键时期的更换有关。2012年1月,左延安辞去江淮汽车董事长职务,原总裁安进接任。从水平能力到人格魅力,安进无法与左延安相比。

然而,从车圈能见度来看,江淮汽车在更换前呈现下降趋势。产品和营销都很难摆脱商用车的基因,注重实用性、质量和营销,从而给人一个低质量、低价格的形象。

江淮需要刮骨疗毒。去年刚接手安进的新负责人项兴初,负担不轻。

3

抱紧救世主大腿

为了自救,江淮不得不放下尊严为他人工作。左牵大众,右拉蔚来,与华为合作。

早在2016年4月,江淮汽车就与来汽车就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将全面推进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络汽车产业链的合作。然而,自双方宣布达成战略合作以来,江淮已成为OEM,投资者一直担心与威来的合作是否会继续。

几年过去了,双方合作稳定,江淮也因蔚来OEM刷了一波存在感。去年,双方的OEM合同又续签了三年。

除了新力量,2016年,江淮还携手大众集团。当年9月,我们与大众中国签署了合资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计划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建立新的合资企业。同年12月,江淮大众正式成立。2018年4月,江淮大众推出了纯电动汽车品牌思浩。

但此后,江淮汽车在江淮大众的地位有些尴尬。2020年12月,大众中国投资进一步增资江淮大众,江淮大众直接更名为大众安徽。也就是说,江淮忙了很久,最后连名字都没留。

与华为的合作始于2019年。年底,江淮与华为科技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MDC在平台项目合作协议中,双方将在智能驾驶、智能驾驶舱、智能电气、智能网络和云服务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去年12月,据报道,江淮汽车将与华为合作,采用智能选择模式。江淮汽车当时的回应是:目前没有,但不排除未来。这一波回应引起了足够的关注。

从表面上看,江淮也可以通过OEM混合,但事实上,这些业务不足以将江淮的业绩拖出泥潭。

财务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至2021年,江淮汽车营业收入分别下降472.9亿元、428.3亿元02.1亿元,同比下降5.6%、9.4%和6.1%;扣除政府补贴后,公司扣除后净利润分别为-9.8亿元、-17.2亿元和-18.8亿元,每年不如一年。

前两年,江淮汽车扣除的非净利润也为负,5年扣除的非净利润总损失超过60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江淮的情况似乎有所恶化,收入276.01亿元,同比下降10.38%;扣除非净利润损失14.93亿元,损失进一步扩大。即使有政府补贴,也很难填补漏洞。

不可否认,江淮汽车在促进安徽汽车产业发展的道路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现在江淮已经不再辉煌了。虽然生活仍有希望,但寄生在别人的树枝上并不是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

打铁需要自己的努力,复兴改革是重点。去年刚上任的项兴初会是重振江淮雄风的掌舵人吗?

作者 | 刘媛媛

来源 | 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原创文章,作者:车圈能见度,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211/021911037.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