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甄 瑶
编辑 | 李国政
出品 | 帮宁工作室(gbngzs)
从财务报告数据可以看出,跨国汽车巨头的盈利能力远比外界想象的更强大、更稳定。
2024年2月22日,现代汽车集团发布2023年业绩。总的来说,现代汽车和起亚的累计收入为1.4万亿元,净利润高达1284.7亿元。
其中,现代汽车总收入162.7万亿韩元(约8753.2亿元),同比增长14.4%,创历史新高;净利润为12.27万亿韩元(约660.1亿元),同比增长53.7%。因此,其净利润率约为7.54%。
起亚总收入为9.81万亿韩元(约5369.8亿元),同比增长15.3%;营业利润11.61万亿韩元(约624.6亿元),同比增长60%。利润率约为11.63%。
几乎同时,梅赛德斯-奔驰集团也公布了2023年的财务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营业额同比增长2%至1532亿欧元(约1.19万亿元);净利润为145.31亿欧元(约1133亿元)。净利润率约为9.48%。
2月26日,帮宁工作室统计了2023年主流跨国汽车公司的财务报告,包括现代汽车集团、梅赛德斯-奔驰、福特汽车、通用汽车、Stellantis集团和特斯拉。截至3月31日,丰田、本田和日产的财年。
从现有财务报告来看,2023年,全球汽车行业经历了供应链短缺、疫情等困难,迎来了转机。许多跨国汽车公司蓬勃发展,在营业收入和利润方面取得了历史上最好的成绩。“创历史新高”成为他们财务报告的显著特征。
目前,国内部分上市汽车企业也陆续发布了2023年财务报告预测,与国际巨头的出色表现和稳定步伐相比,国内汽车企业似乎步履蹒跚。
比亚迪去年销售了302万辆,赢得了中国汽车市场的冠军,尽管预计2023年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将达到290亿~同比增长74.46%,310亿元~86.49%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势头,但其净利润规模不到现代汽车集团的四分之一。
长城汽车预计2023年净利润为70.08亿元,同比下降15.22%,说明其经营压力严重。北汽蓝谷预计亏损超过50亿元,明显陷入严重困境。汽车制造新势力高合直接宣布停产。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增长11.6%和12%,均创历史新高。其中乘用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612.4万辆和2606.3万辆,同比增长9.6%和10.6%。产销量确实可观,但是利润呢?
这必须发人深省——面对跨国巨头,他们直言不讳“再创历史新高”财务报告,中国汽车企业普遍难以企及,是领先还是脱轨?
燃油车的利润仍然很高
虽然财务表现不同,但跨国公司有一个共同的成功秘诀——产品矩阵和高利润车型丰富。
“由于全球销售业绩稳步提升,财务业绩强劲。”2月6日,捷豹路虎相关人士总结道。2023年第四季度,捷豹路虎全球销量增长28%,达到10.9万辆,其中高端SUV成为主力军,路虎揽胜和卫士需求旺盛。
捷豹路虎本季收入增长23%,达到74亿英镑,税前利润增长73%,达到6.27亿英镑,创下8年来单季新高。捷豹路虎预计2023年财年利润率将超过8%。
捷豹路虎将其盈利能力的提高部分归功于产品定价。例如,价格是219.8万~电动版221.8万元的揽胜,自去年12月开始预订以来,已收到1.6万份订单。
2023年,现代汽车集团全球累计销量超过730万辆,连续第二年位居世界第三,仅次于丰田和大众。其中,现代汽车销量为421.7万辆,同比增长7%;起亚销量308.7万辆,同比增长6.4%。
现代汽车集团认为,这主要是由于丰富的产品线和热销的高利润车型。
一方面,为了不断提高盈利能力,现代特别是捷尼赛思品牌等全球优化生产计划的汽车集团,加强SUV和豪华产品的布局。在电气化方面,捷尼赛思V60已经推出到全球市场、GV70、IONIQ 多款纯电动车型,包括6。 另一方面,通过提高平均销售价格(ASP),扩大以环保和高附加值车辆为中心的全球业务组合,巩固和增强高盈利能力。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Stellantis、福特、通用等跨国公司调整了产品结构,将有限的产能集中在更有利可图的燃料车型的生产上,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利润水平。
欧美市场成为吸金池
2023年,现代、Stellantis和雷诺对中国市场进行了战略调整和优化。尽管市场痛苦和份额的下降并没有阻止其在美国、欧洲、韩国和印度等核心市场的显著增长。
去年年底,北京现代重庆工厂被重庆市政府收购。同年10月,东风集团披露交易公告,收购武汉、襄阳神龙汽车资产17.14亿元。
这些工厂被停产出售,象征着北京现代和神龙汽车在中国市场的收缩。
然而,东边不亮,西边亮。现代和Stellantis在美国市场表现强劲。
其中,现代汽车年销量80.12万辆,同比增长11%,创下美国市场历史上该品牌销量最高的纪录。特别是途胜,年销量首次超过20万辆大关,创下年销量新高。
起亚品牌也很优秀。2023年销量同比增长13%,达到78.24万辆,创历史新纪录。
这两个品牌的销量近160万辆,不仅给现代汽车集团带来了稳定的业绩增长,也成为其全球战略中不可或缺的压舱石。
但在中国市场,现代和起亚的销量大幅下降。2023年,起亚销量16.6万辆,北京现代销量25.7万辆。此外,现代起亚集团在中国市场的总销量为42.3万辆,与其高峰期相比明显萎缩。
Stellantis集团的情况与现代起亚集团相似。在美国,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和低排放车型的销量在2023年分别排名第一和第二。但在中国,Stellantis集团是唯一的合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神龙汽车累计销量占比不到3%。
笑傲世界,丰田。2023年上半年(2023年4月至9月),海外市场销量达到438.22万辆,占总销量的84.7%。丰田在欧洲、美国、加拿大、印尼、中国等国家和地区拥有40多家独资和合资工厂,使丰田能够灵活应对各种市场变化。
▲图片来源/丰田中国官方财务报告数据
在中国品牌中,奇瑞汽车是国际化的受益者。2023年,奇瑞出口93.7万辆,同比增长101.1%,占总销量188万辆的50%。得益于此,奇瑞年营业收入首次超过300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
“由于产品组合丰富,全球市场复苏强劲,跨国公司盈利能力强。”业内人士认为,尽管他们在某些市场可能面临挑战,但只要他们在其他市场保持优势,他们就能确保整体业绩的稳定增长。
全球布局策略,帮助这些巨头更好地抵御单一的市场风险,并继续盈利。
电气化转型放缓
2023年,福特实现收入1762亿美元,同比增长11.5%。其中,税前利润包括内燃机和商业业务的147亿美元,而电动汽车业务亏损47亿美元,略高于预期亏损45亿美元。
这些数字突出了福特汽车在电气化领域面临的挑战,特别是在成本控制和利润方面。
特斯拉也受到影响。数据显示,特斯拉2023年总收入为967.73亿美元,同比增长19%。如果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108.82亿美元,同比下降23%,调整后每股稀释收益为3.12美元,同比下降23%。
不止上述两家美国企业受到电动汽车盈利问题的困扰,欧洲汽车企业也是如此。
2023年,Stellantis集团、大众集团、通用汽车、福特、宝马集团、梅赛德斯-奔驰等竞相推出新的电动车型和技术。虽然市场潜力巨大,但如何在保证产品质量和技术创新的同时盈利,仍然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于电动汽车业务盈利能力下降,许多跨国公司对电动汽车投资的热情降温,市场需求放缓。
2023年底,通用汽车决定将底特律工厂的电动卡车产能扩张计划推迟一年,以应对市场挑战。
福特汽车在去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会议上宣布,将原定于今年投产的120亿美元电动汽车及电池项目暂停,并将原定于2023年实现的60万辆电动汽车年产目标推迟至2024年底。
大众集团去年多次宣布削减德国工厂的电动汽车产量,暂停原计划建设第四家电动汽车电池超级工厂。
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康林松最近在股东大会上宣布,公司电动汽车发展计划已经调整,原计划在2025年实现50%的电动汽车销售目标,将推迟到2026年。
然而,随着中国、欧洲和东南亚电气化渗透的加快,许多跨国公司也在不遗余力地向电气化转型。
“抓住电气化、智能化的趋势。”现代汽车集团在财务报告中写道,2024年将围绕电气化、氢能、智能出行布局,在技术研发、产品落地、服务创新等方面进行多管齐下。
雷诺集团也不甘示弱。“我们正以惊人的速度引领集团进行深入转型。我们的重大项目取得了重大进展,电动汽车和软件战略也在加快。”首席执行官卢卡·德·梅奥(Luca de Meo)表示。
Stellantis集团表示,2024年将推出18款纯电动汽车,届时将有48款纯电动汽车。
一方面,性能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电气化带来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尽管中国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但跨国汽车巨头仍处于行业顶端,其地位和利润影响不大。
尽管中国汽车公司日益崛起,逐渐占有大量份额,但利润率普遍较低,这给了跨国公司足够的时间和资源来应对竞争。
全球汽车行业仍在争夺底蕴和技术路线。与跨国巨头的财务报告相比,中国汽车公司离成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原创文章,作者:帮宁工作室,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2/2721148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