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达金融生产 文|李亦辉 编|深海
在新的一年里,复星系的减持还没有中断。
1月5日晚,中粮科技有限公司宣布,该公司持股7.38%的股东上海复星实际上是一家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以下简称)“复星惟实”)计划减持公司股份总额不超过1536.82万股,即不超过公司总股本的3%。
天眼调查数据显示,复星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复星国际,复星国际实际控制人为郭广昌,复星基金执行事务合伙人为复星实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复星实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上海复星实际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近几年来,复星系频繁出售资产“瘦身”。据媒体统计,自2022年以来,复星系通过一系列资产腾移,累计回笼资金或超过350亿元。
相比之下,一些仍在复星部门的资产的经营状况并不稳定。去年12月,婴儿树前首席财务官突然发表了一篇长篇文章,称他受到了大股东复星的不公平对待,并“在线”讨债。与此同时,德邦证券作为复星的重要金融资产,出现了裁员的消息,公司的业绩压力也不小。
对于经历过一轮危机的复星来说,未来可能会放缓扩张。在新年致辞中,郭广昌表示,复星过去探索过许多矿山,2024年将到来“在探矿的基础上,深入挖矿,挖高附加值的矿。”
在业内看来,如果能激活这些投资组合的增长动能,或者为整个复星系创造新的增长引擎,复星系目前的资产布局依然巨大。
继续减持中粮科工
新年伊始,复星开始大规模减持。
根据中粮科工公告,持有公司股份 复星唯实基金计划自本公告披露之日起,拥有3781.71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7.38%) 3 交易日后 3 在一个月内,通过大宗交易和集中竞价减持公司股份的总额不得超过 1536.82万股(不超过)公司总股本比例已经过去 3%)。
根据公告,复星真实拟减持的原因是其自身的经营需要,股份来源是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上市前持有的股份。
上述减持信息公告后,1月8日,中粮科技低开低走,盘中跌至6%至9.42元/股以上,股价创历史新低。截至收盘,该股收盘5.67%,收盘9.49元/股。根据最新收盘价,复星唯实拟减持约1.5亿元。
天眼查显示,复星唯实基金成立于2012年,上海复星高新技术集团成员实收资本40万元。股权渗透后,复星国际是复星唯实际控制人。
中粮工程是中国粮油、食品、冷链物流等领域一流的综合性工程服务商和设备制造商,业务覆盖粮油专业工程服务业、粮油机械制造业和冷链专业工程服务业。2021年9月,中粮工程登陆创业板。
根据申请材料,2015年12月,中粮集团批准了中粮工程混合改革方案,同意优先引进上海复星风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复星真实、中粮资本投资有限公司或明城金融、美亚光电或其关联企业三家外部投资者,其中上海复星风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增资约2.4亿元。
中粮工程上市后,复星唯实位居中粮工程第二大股东。但2022年9月9日解禁期一到,复星开始减持。到2023年3月减持完毕,复星唯实减持金额约3.76亿元。
随后,4月17日,复星唯实计划在公告披露之日起3个交易日后6个月内再次减持不超过6%的股份。本轮减持到11月初到期,复星唯实基金累计减持2053.07万股,减持金额约2.69亿元。
雷达财经注意到,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复星系的减持有所放缓。然而,南京南钢100亿股的出售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
复星国际于12月5日宣布,新销售的所有先决条件均已达成,交付于2023年12月4日完成。交付后,集团不再持有南京南钢的任何股权,因此南京南钢不再是公司的合资企业。
南钢还在公告中表示,公司间接控股股东由复星高科技转为南钢集团,公司实际控制人由郭广昌转为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
回顾这百亿股权“争夺战”,2022年10月,复星国际旗下公司复星生产投资与沙钢集团签署投资框架协议,将南京钢铁联合会60%的股权转让给后者。今年4月,该交易被中信部门收购“截胡”。
随后,沙钢集团起诉复星国际公司。直到2023年10月,经江苏省高等法院主持,沙钢、复星、南钢达成调解协议,沙钢在收到南钢集团补偿后退出交易。
旗下多家公司经营承压企业
虽然复星系的资产版图仍然巨大,但其中一些标的的经营状况并不理想。
2023年11月底,知名动力电池企业天津捷威动力工业有限公司发布的内部通知显示,天津捷威计划自12月1日起停产“受市场、上下游产业链等客观因素的影响,确保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截图显示,天津捷威即捷威电力总部(包括技术中心T6产品线、工程中心储能早期工程部、销售和市场发展中心储能业务部) 非基层员工统一放假,基层员工统一组织全日制培训。
相关媒体了解到,捷威动力这次并非所有员工都放假,只是对(需要)精简部分人员,采取了放假处理,“由于最近公司有一些战投可能会在年底进来,所以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采取了放假的方式。”
根据原计划,捷威电力将于2022年申请A股IPO,并于2023年上市。根据公开信息,该公司成立于2009年,总部位于天津,是中国第一家开发和大规模生产三元系统锂离子动力电池的企业。2017年,它在纯电动乘用车动力电池的出货量中排名第七。
公司创始人郭春泰承认,捷威电力因资金困难未能及时增加投资和扩张,错过了争夺行业前几名的机会。
因此,2018年7月,复星集团入股捷威电力,成为控股股东。捷威电力引进复星资金后,在嘉兴秀洲区总投资约108亿元,计划分期建设年产20GWH三元软包动力锂电池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
但现在,纵观整个动力电池行业,产能过剩已经成为一个难题。据统计,2023年1月至6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达到293.6GWh,但累计装载量仅为152.1GWh。
在这种背景下,像捷威动力这样的二三线电池厂正面临着怎样的问题“过冬”的难题。
此外,德邦证券是复星系的另一项重要资产,去年年底也有裁员的消息。据透露,德邦证券被指控大幅裁员,涉及投资银行、财富、研究所等部门。以经纪线为例,裁员目标超过100人。
在这方面,德邦证券告诉财联社,根据2023年的年度数据,自然流动和绩效调整的年度数量减少了不到10%。
从业绩来看,德邦证券的压力确实不小。根据公司在中国货币网披露的半年报,2023年上半年营业收入6.04亿元,同比增长13.58%;归母净利润为-7397万元,由盈转亏。
延长时间,2020年德邦证券实现归母净利润0.87亿元后,2021年归母净利润转为亏损4.58亿元;虽然2022年盈利,但利润规模只有1010万元。
天眼查显示,郭广昌间接持有德邦证券83.54%的股份,是上海兴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然而,德邦证券目前可能正在等待其接收方。自2023年4月起,上海工业投资向山东国有企业山东金融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济南财政局、济南历下区财政局实际控制的几家公司质押了几家德邦证券的股权。
对此,人们普遍认为,德邦证券可能会“易主”山东国有资产。当时,《证券时报》还从包括山东金融投资集团在内的多家山东地方国有企业核实,计划从复星系收购部分德邦证券股权,最终控制德邦证券。
从公开信息来看,市场猜测中的交易目前还没有最新进展。
此外,复星的婴儿树集团也陷入了亏损等风暴。去年12月22日,原婴儿树首席财务官徐冲在社交媒体平台上表示,她受到了大股东复星的不公平对待,称婴儿树仍欠其2.1亿元本金,“我将采取一切法律手段来保护我的权利”。
第二天,婴儿树发表声明,回应说徐在互联网和社交平台上发布的一系列信息都是虚假信息,并将他的行为定义为“对公司之前的职务罢免不满,所以散布谣言泄露私人愤怒”。
徐冲与婴儿树之间的纠缠仍难以确定,但公司的经营状况令人担忧。东方财富数据显示,2018年,婴儿树实现母亲净利润5.26亿元。此后,该指数急剧恶化,连续四年亏损,总计超过18亿元。
从找矿转向“深挖矿”
“三年疫情,再加上今年是复星国际创业31年来经历的最大周期,我们的信心需要时间和耐心才能恢复。”郭广昌在2023年上半年复星国际业绩会上表示。
财务报告显示,去年上半年,复星国际归母净利润下降40.15%至13.59亿元;同期公司总收入970.6亿元,同比增长10.9%。
这份成绩单并不亮眼,但对于它来说“大病初愈”对于复星来说,郭广昌已经很满意了。“我们已经穿越了周期,复星国际的现金流压力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回顾2022年,复兴部门经历了一轮流动性危机。当年6月,穆迪在一份报告中指出,截至2022年3月底,复星国际控股公司核心上市平台复星国际的现金不足以偿还未来12个月到期的短期债务,因此将复星国际列入评级下调观察名单。
具体压力指向房地产行业。穆迪认为,国内房地产行业的低迷将增加信贷传播的风险,并增加复星核心房地产子公司的流动性压力。
这份报告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冲击,复星系不得不开始“减负瘦身”,包括减持其复星医药、豫园股份、复星旅游文化等核心资产。据媒体统计,截至2023年3月,复星系通过一系列资产(包括出售南京南钢60%股权),累计回收资金或超过350亿元。
资产销售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复星的资本流动性,也得到了市场的认可。标普给了它“稳定”评级。
郭广昌的认知也发生了变化。他承认,复星国际不再以扩张为主要方向,“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最根本的核心”。
在2024年的新年演讲中,郭广昌用更生动的比喻来形容这种战略调整,“复星最初是平行的,但现在我们已经探索了许多矿山,并找到了一个可以形成优势的行业。2024年,我们将重点关注这些行业,在探索好矿山的基础上进行深入挖掘,挖掘高附加值的矿山。”
一些市场参与者认为,经过风暴,复星的产业运营战略已经从采矿、采矿转变为“深挖矿”,郭广昌可能想向市场发出追求高质量发展的信号。然而,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复星能否跳出周期并反弹还有待时间测试。
原创文章,作者:雷达财经,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1/1117144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