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企业争秀慕尼黑车展

编者按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三年后,中国汽车行业迎来了全面跃升的2023年:进入年销3000万辆的新时代,出口首次跃居世界第一,新能源汽车月产销首次突破200万辆,内卷加剧。以创新驱动为核心的新生产力已成为2023年汽车工业和企业发展的新主题。现代汽车产业体系建设不断深化,以内生动力为核心的汽车产业转型蓝图正在缓慢展开。回顾2023年,《汽车纵横》重磅推出“封面故事”《变阵2023》“100大”大型专题报道年度盘点。这是汽车纵横连续第四年推出的汽车工业“10个十大”年度盘点。

本专题报道共10篇,分别为“十大年度热点”、“十大年度新政”、“十大品牌热点”、“十大年度人事变动”、“十大年度金句”、“十大新能源智能网络汽车年度事件”、“十大年度创新技术”、“ESG十大年度”、“十大中国汽车全球化年度事件”、“全球十大汽车行业年度事件”。请注意今天发表的第九篇文章。

中国汽车企业争秀慕尼黑车展

2023年,“出海”它已成为中国汽车不可或缺的热点话题,前景广阔,但沿途荆棘丛生。然而,在许多挑战下,很难阻止中国汽车公司在海上取得巨大进步,实现从“产品出海”向“全球化的价值链”飞跃。

1

中国汽车企业争秀慕尼黑车展

2023年9月4日至10日,德国国际汽车与智能旅游博览会(IAA MOBILITY 2023)在慕尼黑成功举办。中国汽车及供应链企业IAAA 国外参展商MOBILITY数量最多,总数达到75家。其中,比亚迪、小鹏汽车、零跑车、上汽MG等参展的汽车企业、阿维塔、赛力斯等。;参展商的供应链企业包括宁德时代、亿威锂能、新旺达、中创新航等电力电池领域的重要企业;参展商的软硬件供应商包括地平线、亿咖通、轻舟智航、元荣启航等。以电气化、智能化为主的中国参展商也成为本届博览会的亮点和讨论焦点,充分展示了中国汽车产业的整体实力和技术创新水平。

纵横快评

IAA作为欧洲最大的车展,长期以来一直是德国品牌的主战场,但大量中国汽车展商涌入,来自中国的后起之秀抢走了风头。在慕尼黑车展的帮助下,为了扩大欧洲市场的影响力,中国汽车公司正在树立新的形象和品牌价值。显然,中国汽车公司已经成长为全球汽车行业不可低估的力量,给欧洲汽车公司带来了竞争压力的焦虑。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Hildegard主席 Mueller说,德国正在失去竞争力,慕尼黑车展显示“高压的国际竞争”德国必须进行更多的电气化投资。

2

加快中国汽车企业海外建厂步伐

2023年6月,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明确规定“支持中国企业出国,投资海外工厂,将先进技术和产品带到国外,让更多国家的人民享受科技进步的成果。”随后,埃安、上汽、比亚迪公开宣布将在海外投资建厂,海外布局的重点是新能源汽车及其相关产业链。目前,有目共睹,中国汽车企业在海外建厂步伐不断加快。从东南亚到非洲再到欧洲,中国汽车制造商在海外建厂的地图不断延伸。海外建筑工厂不仅实现了数量的快速增长,而且从最初开始“走出去”进入质量提升发展的新阶段,不仅为当地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为当地带来了一些先进的技术、制造技术和管理方法,加快了当地汽车研发和制造技术水平的提高。

纵横快评

海外工厂建设的优势在于:一是解决运输问题;二是避免高关税壁垒;三是提高产品本地化率,更好地满足当地用户的需求;四是大力推进国内汽车企业品牌国际化进程。当然,这也是一个“双刃剑”,需要注意的是,任何环保要求、招聘成本、设备标准等都是中国企业需要克服的问题。

3

深耕汽车产业链企业

“一带一路”沿线市场

202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十周年。10年来,“一带一路”合作网络从亚欧大陆延伸到非洲和拉丁美洲,签署了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和中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形成了3000多个合作项目,拉动了数万亿美元的投资规模,为沿线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汽车工业从产品出海到产业链出海创造了更深层次的发展国际产业链。中国汽车产业不仅将产品销售到海外市场,还将产业链扩展到共同建设“一带一路”国家在出海深度上不断努力。上汽集团、比亚迪、江淮等中国汽车企业加快了海外本地化生产和核心供应链布局,出口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

纵横快评

研究机构指出,中国新能源汽车沿线“一带一路”代表高端先进技术、优质品牌、绿色环保产业的出海,不仅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体现,也是共同建设的体现“一带一路”共享国家成果。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先技术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扩散将实现低附加值产能升级为高附加值产能,重新分配汽车价值链的不同环节。同时,深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中国汽车企业逐步建立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体系,实现从制造产出、产品产出到技术、标准、品牌和生态的全方位输出。

4

外国资本青睐中国汽车企业

2023年,蔚来、零跑、小鹏等多家汽车企业获得外资,中国企业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先优势逐渐成为“真金白银”,吸引外资的形成“强磁场”。2023年7月底,小鹏汽车与大众集团达成合作计划,共同为中国中型汽车市场开发两款大众品牌电动车型;2023年11月,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成立了一家名为零跑国际的合资企业。该公司有权在世界各地制造和销售零跑汽车,并将于2024年下半年开始出口。

纵横快评

汽车电气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在这条道路上,中国汽车企业在整体技术上处于领先地位。对于优秀企业来说,合资合作是必然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作为推动全球汽车行业电气化转型的重要力量,未来将与跨国企业建立更加多元化的合作模式。

5

中国技术输出全球汽车市场

目前,中国汽车公司正在加快自身的全球化战略,技术输出已逐渐成为一种新的趋势。2023年,吉利控股和吉利汽车控股有限公司与雷诺集团签署了50项协议∶约束性合资协议成立新公司,开发、制造和供应先进的混合动力总成和高效的燃油动力总成。零跑车还以核心技术输出公司为身份定位,与两家企业确定整车技术和整个下车身技术架构的授权。

纵横快评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倡导和支持新能源产业的背景下,汽车企业加大了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力度,使汽车电气化、智能化、自动驾驶等技术在我国迅速发展,进入快车道,形成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同时,一些传统自主汽车企业在产品设计理念创新、核心技术自主研发等方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中国新能源产业已逐渐成为全球新能源变革的技术输出中心。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在电气化、智能化等领域具有技术和成本优势。同时,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和迭代速度远远快于传统的外国汽车企业,在与外国品牌的合作中逐渐拥有发言权,合作模式由“市场换技术”变为“技术输出”,并推动中国汽车从整车、零部件出口到汽车生产全价值链出海的新征程。

6

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份额不断上升

SNE动力电池研究机构 根据Research数据,2023年1月至10月,宁德时代、比亚迪、中航锂电池、国轩高科技、新旺达、富能科技等6家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占据全球63.3%的市场份额,较2022年同期增长4.5个百分点。随着欧美市场的蓝海,国内电力电池制造商正在通过产品出口寻求新的增长。如今,由于完整的产业链和成本技术优势,中国已连续六年跻身世界最大的电力电池制造商之列。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的最新数据,2023年前11个月,中国动力和储能电池总出口量达到133.6GWh,其中,动力电池累计出口114.2GWh。业内人士表示,在海外市场需求不断释放的背景下,国内电力电池企业正在加快全球市场的扩张。由于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完善,未来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的份额将继续上升。

纵横快评

近年来,国内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正在全面展开,与之密切相关的动力电池企业也赶上了高速列车的发展。在最初的扩张浪潮之后,国内动力电池行业产能过剩的风险正在逐渐增加。为了减轻库存压力,国内龙头企业在新一轮竞争和重组周期中站稳了脚跟,也将注意力转向海外,继续刺激海外潜在需求的释放。

7

车企进入滚装船航运局

Clarksons 根据Research发布的《2023年汽车船贸易与海运》报告,2023年汽车海运市场创历史新高。特别是随着我国汽车制造出口的增加,专门运输汽车的PCTC汽车运输能力日益紧张。因此,面对市场的变化和可用滚装运输能力的不足,以及船舶租金和滚装运费的不断上升,一些中国汽车通过订购、购买和租赁进入航运市场,或与物流供应商合资经营船舶。上汽集团在公司2023年半年度报告中表示,公司子公司上汽安吉物流有限公司加快外贸运输能力建设,7艘自营滚装船已投入外贸运输,自营航线比例达到30%,为公司抓住海外市场机遇提供了强有力的运输能力保障。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公司也考虑使用集装箱船来消化容量需求。据英国海事咨询公司Vessels介绍, Value 根据2023年上半年航运报告,中国集装箱出口汽车占汽车出口总量的20%至25%。

纵横快评

中国汽车出口的大幅增长推动了贸易模式的转变,提振了对汽车运输船舶的需求。当然,中国汽车出口容量的提高,不仅要加强自身船队的建设,还要加强码头、仓储、物流等环节的投资建设,确保汽车出口的各个环节畅通无阻。

8

中国汽车工业集团组织出海

汽车工业走向全球化,不仅仅是中国汽车企业“独角戏”,也加快了相关行业组织的出海步伐。2023年,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检验认证集团、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印尼雅加达、中国香港成立了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信息服务中心、中国中国检验-中国汽车欧洲/东南亚/香港、澳门和台湾中心。两个中心在多个国家/地区成立,旨在促进中外汽车企业信息交流,促进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和金融服务的深入合作,协调解决企业出口面临的问题,搭建国家/地区居民交流平台,为出口企业提供本地化服务。

纵横快评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中心将为中国汽车国际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有助于信息交流,实现驻地国家/地区对中国汽车发展的深入了解,让中国汽车企业更充分地了解驻地国家/地区的优势。两个中心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汽车工业对国际化的积极探索,也展示了汽车合作的意愿,将成为中国汽车企业进入海外区域市场的重要桥梁,为中外汽车工业合作提供新的机遇和平台,促进全球汽车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9

中国品牌集群“登陆”东南亚

面对国内汽车市场竞争的快速升温,许多汽车公司已经专注于海外市场,而物理最接近中国的东南亚市场已经成为中国汽车公司“走出去”重要的一站。如今,中国品牌已逐渐成为东南亚新能源汽车的第一梯队。以泰国为例。2023年1月至8月,中国品牌占据泰国纯电动汽车市场份额的80%左右,吸引了比亚迪、上汽集团、长城汽车、长安汽车、哪吒汽车、广汽埃安等众多中国汽车品牌。

纵横快评

素有“日本车后花园”东南亚汽车市场被中国汽车品牌撕裂。与其他地区市场相比,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的贸易保持了良好的增长趋势。同时,东南亚未来对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增长也为中国汽车进一步拓展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10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很受欢迎

据俄罗斯“汽车统计”据分析公司专家统计,2023年,北汽、海马、红旗、捷途等19个中国品牌正式进入俄罗斯市场。此外,哈弗、奇瑞、吉利等16个品牌在俄罗斯正式销售了35个中国汽车品牌。如果加上阿维塔、比亚迪、高合、小鹏等20多个品牌通过其他渠道在俄罗斯销售,市场上约有60个中国汽车品牌。2023年12月14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莫斯科举行的直播和年度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汽车目前正在占据俄罗斯在欧洲汽车的市场份额,其中一个原因是中国产品质量的提高。普京表示,中国汽车的价格和质量都在提高,其性价比为俄罗斯汽车爱好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纵横快评

对于俄罗斯汽车市场来说,2023年是中国汽车涌入的一年。中国制造商占据了西方品牌退出后留下的空间,但仍面临着激烈的竞争。显然,中国品牌将继续扩大在俄罗斯市场的存在感,扩大经销商网络,推出大量新产品,提供保修服务,提供充足廉价的汽车零部件。

图片:汽车纵横

文章:汽车纵横

排版:汽车纵横

原创文章,作者:汽车纵横全媒体,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ar-metaverse.com/202401/1117144630.html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